散文||风景这边独好(三)
风景这边独好(三)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江西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的内陆省,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的美誉。 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在赣鄱大地上留下生命的足迹,为一处处美景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
2015年暮春,我们夫妇和女儿女婿带着刚满周岁的外孙女,到女婿老家南昌欢聚,借此机会游玩了江西几处名胜。
3、婺源
4月13日,女婿带领我们老俩口离开南昌,驱车近4个小时来到婺源。我之前两次到过婺源,这是第三次到访。
按照朋友推荐,我们首先入住庆源村詹姓人家的古宅客栈,这是一座已有22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幽静清新的环境,精湛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用具,厚重的徽文化留存,以及房东热情周到的接待,让我们叹为观止。
痛痛快快地吃过木桶饭、农家菜之后,我们先后游览了汪口、江湾、晓起和江岭四个景点。
汪口村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
沿河而建的汪口村,前低后高,枕高山,面流水,典型的徽州建筑,家家共墙,户户相连,一溜两排民居形成一个生活和谐、特产展销的街道。
据《婺源县志》载,汪口古为重要的水陆码头,“通舟止此”。十八个溪埠码头与十八条街巷相连,中间有官路正街以路为市,使汪口成为一个万商云集、舟船相连的“商埠名村”。
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俞式宗祠、平渡堰、养源书屋和官路正街等景点,既彰显了建筑特色,又透射出厚重的历史文化。
始建于隋末唐初,成为婺源东大门和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的江湾村,是个千年古镇,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江湾是一座具有丰厚的徽州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村中还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中宪第等明清时期官邸和皖派经学创始人江永故居,2003年重修的萧江宗祠。可谓钟灵毓秀,古韵遗芳。
江湾的江姓是西汉开国宰相萧何的后裔。由于江 泽 民的认祖归宗,成为伟人故里而名气大增。
江湾不仅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景区内更是山水环绕,风光旖旎。尤其是古有“杀子封山”典故的后龙山,植被保护得十分完好。如今走进后龙山,就如同走进了原始森林,满山古木,遮天蔽日,给依山而建的江湾古村增添了不少神韵。
享有“中国茶文化第一村”美誉的晓起村,是江湾镇的一个小村落。
据介绍:公元877-879年,歙县篁墩汪万武逃乱,至此天刚破晓,只见青山环绕,绿水潺潺,地沃草肥,花香四野,便搭草棚、起炊烟,而将此取名“晓起”,亦称晓川,后汪姓在小溪上游一公里处建村。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古诗极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晓起村落的美丽山光水色。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的晓起村,其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让我们大开眼界,而村边水口二十多棵古樟树,更是吸引着八方游客留步观赏和拍照。
江岭是婺源田园风光的代表。一进入江岭,公路始终在山间盘旋,从江岭向下看,只见层层梯田,曲折的线条,山谷盆地中的小河,河边聚集的三、四个村庄,四周围绕着青山,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婺源农村风光画卷。
每当春暖花开时,江岭是观赏油菜花盛开美景的好地方。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呈梯田状,从山顶铺散到山谷下。置身于江岭万亩梯田中,黄灿灿的油菜花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映成趣。
我们到访时虽然已是暮春时节,但站在江岭村的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欣赏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只见山下层层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高低错落,壮丽雄齐。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掉叶结籽的油菜花,金黄中点缀着翠绿,还是那么耀眼,还是那么妩媚。
时间已晚,游兴未尽,我们回到客栈美美咀嚼着小土鸡等农家菜,慢慢品尝着婺源红,有着一番说不出的惬意与畅快。
晚上我睡得特别香甜,或许因为一天的奔波劳累,或许因为山野乡村的宁静,或许因为古色古香雕花木床的温馨,或许三者兼之。
4月14日吃过早餐后,告别热情的房东,我们又继续在婺源北线景点的游玩。庐坑的詹天佑祖居,虹关村的有着“江南第一樟”的千年古樟,浙源乡的龙天塔,以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名的清华镇彩虹桥,保存有近百幢古民居被称为徽商古村落的延村,让我们深深感受着婺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这些景点中,最有特色的是清华镇彩虹桥,始建于南宋,迄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据说它是《闪闪的红星》《魂牵柳河镇》《乡村女教师》《丁香》《我心永远》《星火》《来的都是客》《梦回青河》等影视作品的主拍摄地。
彩虹桥之美,“美在一池碧波潋滟的湖水,美在山水相连天人合一,她宛若一道绚丽的彩虹,镶嵌在青山、绿水、古村之间,如诗如画,那么静谧,那么悠远。”
我和老伴伫立桥头,放眼浏览四周风光,青山、幽林、茅舍、碧流、竹筏、小径,还有那撑篙的船夫,俨然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蹲坐河边,我们一边欣赏着桥梁南侧清浅宽阔的河面上,年轻活泼的游客跳跃着迈过一块块大石墩,来到对岸的水车磨坊,一边凝神静听流水潺潺。
下午4点多钟,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婺源,赶往第二站三清山。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李品刚,安徽桐城人,军旅生涯二十六年,计生战线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