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那年20岁,带着中央红军翻过了大雪山

1935年6月,中央红军长征抵达川西宝兴县。行进在青衣江畔的青山翠谷间,战士们却无暇欣赏美景,就在他们前方,横亘着巍峨险峻、气候无常的夹金山。这是中央红军要跨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要北上开辟革命新局面,他们必须跨越这座“鸟儿都难飞过”的雪山。

  略作休整,誓师动员,先遣队出发……经过7天艰苦卓绝的攀爬,付出了牺牲的代价,红军成功翻越了夹金山。翻山过程中,居住在山下的马登洪等藏族同胞,往返多次,带着一批批的红军部队跨过夹金山,他们和战士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在长征和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感人的一页。

望不到山顶的夹金山

  红军来了:这支队伍不一般

  “父亲有一回病了,我就在他枕头边一天一天坐着,他就跟我摆这些事。”73岁的马文礼,对父亲马登洪给他讲为红军当向导的场景记忆犹新。

  马登洪藏族名字叫特巴,家在宝兴硗碛乡的泽根村,他每天的生活,就是放牛、打猎……这里正处于夹金山山脚下,是藏族传统聚居区。

  1935年6月,村里开进了一支部队,村民们以为又来了散兵乱匪,惊慌失措,逃出家门。然而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支队伍和以往的不大一样,他们看到的是一支纪律性很强的队伍。“父亲他们就悄悄观察,看见这个队伍走得整齐、规矩,一个跟一个,不乱走,也不乱串门,不乱闯老百姓家。”马文礼表示。

  刚20岁的马登洪和另外几位年轻村民,试着下山去接触这支队伍,了解到他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部队。战士们向村民解释,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打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军阀的,还为大家讲革命思想,“告诉大家穷人为什么穷,富人是怎么剥削的,红军打仗的目的就是要解放人民。”马文礼表示。

  队伍驻扎了下来,在村里,需要生火煮饭时,红军战士从不动老乡家现成的柴火,而是自己到山上砍柴。需要吃菜,在菜园取走菜后,会把钱放在明显的地方。

  马登洪家,是夹金山山脚下的第一户人家,距离爬山的起点只有200多米,是翻山往来的必经之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马登洪对红军的好感和信任越来越深,红军领导希望他能给队伍当向导,马登洪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

  除了马登洪,另外两位村民杨茂才和木尔间,也同意为红军带路。

  准备翻山:做足功课再开拔

  夹金山,最高点海拔4500多米,人可以通行的垭口海拔也达到了4114米。虽然山脚下四季如春,半山腰却已云雾缭绕,山顶则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多变。一首民谣传唱道:“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更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夹金山垭口(海拔4114米)

  从夹金山山脚下的泽根村,翻越山顶,到北麓的达维镇,足有90里路。马文礼介绍,这90里大部分是陡峭的山路,要翻山的话,需要早早起来,“干一天!”

  马文礼告诉记者,夹金山的凶险之处有很多,山上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且变化无常,高原反应强烈的很可能就会送命。另一危险之处在于雪塘,当风把积雪吹到山间凹坑或山谷,就会形成雪塘,这种雪塘表面看着像平地,实际上积雪极深,人畜如不慎掉入,必死无疑。为了防止掉进雪塘,当地人发明了一种路标叫望杆,就是在安全的路线上用石头砌成塔状的路标。过雪塘时,要沿着相邻的望杆走,“一个挨一个走,如果想取直线走,就可能掉进雪塘里。”马文礼说。

  翻越夹金山,别说对于红军战士,就是对于祖辈生活在山下的百姓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如果没什么大事,老百姓轻易也是不翻山的。

  马登洪是一位健壮的藏族汉子,妻子是夹金山北侧的小金县达维镇人,每年他们都要翻越几次夹金山。“我父亲是小金县的女婿,逢年过节,总要送我母亲回娘家的。没的办法,一年走个两三次!”马文礼表示。

  到了马文礼这一代人,翻山次数就少了。他第一次翻山,是12岁那年,当时他和姐姐,在两位长辈的带领下去夹金山另一边走亲戚。他年龄小,喜欢问东问西,大人就告诉他少说话,还让他嘴里衔住一小块石片,“下山后才让我吐掉。”马文礼笑着回忆道。

  当年,为了让红军顺利翻山,马登洪等村民给战士们“上足了课”。告诉他们要在9点到下午天黑前过山。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比如竹棍或木棍,拄着走,要带上御寒的衣物,多吃辣椒喝烈酒……

  伟大行军:红军都是钢铁汉

  红军战士大多来自南方温暖省份,长征过云南时又扔掉了大部分厚衣物,一时间也无法找到足够的御寒衣物和烈酒。但此时,战士们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山脚下一处平地,红军翻越夹金山誓师大会举行。随后,先头部队在马登洪的带领下,向着夹金山顶进发了!

  “雪山低头迎远客……红军都是钢铁汉……”这是一次随时可能出现死亡的“魔鬼之旅”,是一次以血肉之躯挑战极限的伟大行军。

  红军战士们,手拉着手,拄着竹棍木棍,互相扶持,一字排开向山顶慢慢移动。有的同志衣衫单薄,有的战士草鞋烂掉,有的战士身负几十公斤装备,没有足够的食物……从6月12日到18日,经过7天的艰苦行军,中央红军全部翻过夹金山,完成了人类行军史上的一次壮举。

  多位长征亲历者写下了红军翻越夹金山的悲壮。张闻天夫人刘英回忆,部队都已经到了山顶,一位红军女卫生员呼吸困难,嘴唇乌紫,牺牲在山顶,众人想要救她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老红军钟仁辉回忆道,大家都已经在下山了,一位体弱战士却不慎偏离路线,滑进了雪坑里牺牲,战友们心里着急却无法施救。

  马登洪带着一批又一批的红军部队翻过夹金山,他的妻子也带红军翻过山,只不过是队伍过了雪塘后她就返回了。为了感谢马登洪的帮助,红军送给了他一盏马灯,马登洪谐音“马灯红”,其汉语名字由此而来。

  “红军就从我家老房子边上出发,过筲箕窝、五道拐,最后到垭口这边儿的王母寨,雪塘就在旁边。过了垭口,就开始下山了!”指着沙盘地形,马文礼对红军翻山经过的地点如数家珍。

马文礼在红军翻越夹金山雕塑前

  “你看这组雕塑内容很丰富,前边这个穿羊皮褂子的,就是我父亲。这名战士的姿态,是在用力爬山,多形象,后边几名战士手拉着手,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在宝兴县城的红军广场,马文礼对着红军翻越夹金山雕塑讲解道。

马文礼讲解红军当年翻山路线

  精神传承:老区人民家国情

  红军离开了夹金山,国民党追兵开始回到宝兴“反攻倒算”,像马登洪这样为红军提供过帮助的村民,都在重点清算之列。马登洪带着全家逃到了小金县的达维镇,给一个头人做长工,一直到解放后。

  “我父亲给人家当长工,我就是在头人家的猪圈里出生的!”马文礼回忆道。

  宝兴解放,马登洪回到泽根村后当上了村大队长,后来家里分到了十几亩地和一头耕牛,全家人的生活迎来了春天。

  泽根村、硗碛乡乃至整个宝兴,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马登洪一起为红军当向导的杨茂才和木尔间,过雪山后就加入了红军队伍,以后再没有回到过家乡。据了解,宝兴全县参加红军的有二三百人,后来有音讯的只有两三个人。

泽根村新貌

  马文礼年轻时在铁道部队从军,后来转业回宝兴,在公安战线工作,当了十几年的派出所所长和指导员。目前退休在家的他,仍然闲不住,他关心家乡的建设,县里的红军广场要拓宽,他每天都过去转转,看看进度。路上走着,看见这个路牌倒了,他要扶起来,看见有块石头,他要捡起来。

  他教育子女,要珍惜眼前的好生活,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要两袖清风,不要偷懒。

  红军长征,就好比一个精神纽带,让老区人民的心始终同党和国家连在一起。2008年汶川地震,宝兴县境内的国道成为唯一一条畅通的生命通道。参与救援的解放军和志愿者从门前经过,乡亲们拿出鸡蛋、包子和茶水,放在路边,分文不取。

  雪山新貌:最高垭口有“驿站”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座丰碑。爬雪山,作为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时刻之一,已经成为红军和共产党人铮铮铁骨追寻革命理想的符号和象征。

红军翻越夹金山最高点

  夹金山,对当年的红军来说不啻为苦寒交迫的“绝地”,而如今,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老区人民的生存环境大大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条平整的盘山公路贯通了夹金山,虽然仍然是弯道多、坡度大,但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翻山而过。马文礼告诉记者,新修建的公路,甩开了当年红军爬山经过的很多地方,人坐在车里,已经无法看到原汁原味的红军小道。“现在坐车,就感受不到那种艰苦喽!”

  泽根村和另外的村组,目前已经合并成了大的夹金山村。全村1500多人,家家住着崭新的房舍,户户都养着牛羊,“多的人家养着五六百头,一年收入一百多万元。”夹金山村村支委泽良乓告诉记者。

  老区的乡村观光和红色旅游事业也是格外火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参观学习者来到这里,领略雪山风情,感悟长征精神。

红色丰碑(海拔约3400米)

  在海拔3400米的山腰,村民南卡措和爱人驾驶皮卡来到山上,管理着家里的二百多只牛羊,结实的崭新的木屋,可以帮他们抵御风雪。“看见没,那个小道,红军当年就是从这里爬上来的!”她热情地招呼着游人,临别时还不忘了说声“扎西德勒!”

南卡措在照看羊群

  海拔4114米的垭口处,是宝兴和小金的分界线,也是当年红军翻越的最高点。在一块平地上,来自小金县达维镇的刘光友兄弟经营着一家帐篷摊位。有客人赶到,他们就热情地招呼大家吃奶糖。这个帐篷,不仅可以让来往的客人歇歇脚,兄弟俩还能赚点零花钱,他们把这里打造成了一个“红色驿站”,如有驾车者在山路遇险,哥俩也会开展公益救援。

刘光友在忙碌

  帐篷外,山风呼啸,云雾弥漫,而帐篷内,是正旺的炉火和喷香的烤串……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摄影 息明亮

(0)

相关推荐

  • 时玉华:铭记铁铸的军魂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35年6月 红一方面军来到了夹金 ...

  • 爬雪山过草地

    ​四川.1935年6月红军开始进军,先头部队先后翻过五座大雪山,夹金山.梦笔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谷山,其中,夹金山就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雪山.雪山主要位于松潘周边的川西北一带,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 ...

  • 一路顺“疯”走川西之夹金山篇

    一路顺"疯"走川西之夹金山篇 8月1日从色达返回成都,再次入住二师兄青旅,2日前往小金县四姑娘镇(平均海拔3200米)集结. 为适应高反,领队决定进行为期三天的重装拉练--穿越夹金 ...

  • 一路顺“疯”走川西之四姑娘山篇

    一路顺"疯"走川西之四姑娘山篇 8月5日成功穿越夹金山,傍晚返回四姑娘山镇旅店,6日一早,正式向四姑娘山进发. [为减轻负担保存体力,我们向向导雇了马帮驮运行李,轻装上阵.与我合影 ...

  • 女学霸17岁放弃保送清华北大,20岁带娃读哈佛,人生永不设限

    人生像一张构图复杂.色彩纷呈的画卷,没有人规定要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涂抹什么样的色彩. 那些有着自我个性,渴望活出精彩的人往往会自信挥毫,让自己的人生展现出不一样的味道. 这不,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就在人 ...

  • 他4岁丧父睡过猪圈,20岁带疯母上大学,本科毕业拒绝55万年薪

    我是拿生命在读书,我是和命运在做抗争.--刘秀祥 2008年9月,20岁的男孩刘秀祥身背旧双肩包,一手抱着沉重的蛇皮袋.一手扶着神志不清的母亲匆忙登上长途汽车,到大学报道的画面被偶然拍摄下来. 当时, ...

  • 他18岁当兵,20岁为国牺牲,后被追记一等功,父亲:我们为他自豪

    他18岁当兵,20岁为国牺牲,后被追记一等功,父亲:我们为他自豪 文 | 韦爵爷 同样都是十几岁的青春年华,我们现在的孩子还在网吧里打游戏,校园里摸着女朋友的小手,可是在当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很多 ...

  •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化学家:20岁那年拿到博士学位

    来源|SME科技故事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二战时期,战火连天,疾病肆虐 大面积的感染,难以控制的疟疾 疾病,成了比战争更可怕的恶魔 在很多地方,抗疟疾药,成了救命的东西 而大名鼎鼎 ...

  • 他年薪10万却弃商当兵,20岁抗洪牺牲后,父亲提出一要求令人流泪

    相信在不少朋友的记忆里还有那段关于1998年特大洪水的事件,当时那场洪水的出现带来了很多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导致2.23亿受灾人群和1600多亿的经济损失.故而,为了解决这块洪火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 ...

  • 20岁那年你决定减肥,没想到这一减就是一辈子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狗年初始,时光正好. 生活中,一些话,刺耳却很受用:一些话,初听逆耳,细品够味.毒哥今天送大家几句话,哪怕能听进去一句,今年的你都会有所不同. 1.努力,不是为了朋友圈多骗几个赞装逼 ...

  • 20岁那年你决定摆摊,没想到这一摆就是一辈子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本周最火的话题,无疑是"地摊经济"了. 多地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地摊经济,就连互联网巨头们,也发布了多项扶持地摊计划. 那天天追你十万八千里,就为了收你摊的城管们,都 ...

  • 一位教师父亲写给20岁儿子的一封信——你自律的程度,将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涵儿: 20年前的今天,你呱呱落地,来到了我们家,给全家人带来了无尽的快乐,那年我31岁. 襁褓中的你并不怎么乖,半夜抱着你在家踱来踱去是常事.你还喜欢睡在大人的臂膀里,往床上一放,你就眯开了小眼睛. ...

  • 那年她20岁,还是个姑娘。某天傍晚时分,...

    那年她20岁,还是个姑娘.某天傍晚时分,她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三个人尾随背后,心里很害怕.到家门口,她壮了壮胆,突然就转身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其中一个年龄稍大一点,急忙解释说:大姐,你别害怕.我们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