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鉴赏】| 金锡逊作品: 戏剧难题潘金莲

施耐庵先生对妇女之偏见,早就受到巴蜀鬼才魏明伦的批评。
梁山一百零八将中,女将只有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三位,且都无足轻重。而武松杀潘金莲,石秀杀潘巧云,宋江杀阎婆惜,卢俊义杀贾氏、史进杀李睡兰,雷横打死白秀英都描写细致入微。
在这一点上,施耐庵较之白居易、李商隐、关汉卿、王实甫、蒲松龄、曹雪芹、汤显祖、孔尚任等作家对女性的公允之论逊色多矣。
在电视剧《水浒传》中,虽不进行学术讨论。却也无法回避这些问题,许多好汉上梁山都与杀死妇女有涉;尤其是“武十回”中就有关于潘金莲的好几回,既不能略去,又不能违背原著,也不能将潘氏加以美化,真是左右为难。
早在1925年大革命时期,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就以女性解放的观点写过话剧《潘金莲》。
1961年北京人艺排演话剧《潘金莲》,总导演焦菊隐说:“这个戏究竟该肯定谁,始终未找到答案。现在看来,这两个人物都不令人同情。”演员舒绣文说:“武松杀嫂不能歌颂,潘金莲杀夫也不能被人同情。”
当时两次观看《潘金莲》的周总理谈看法:“张大户欺压潘金莲,她反抗,这是好的,值得同情。可是后来她就变了,她杀人了,而这个人又是劳动人民,是一个老实的农民。她和西门庆私通等行为是走向堕落,这种行为就没有办法让我们同情了。如果潘金莲为了求解放,出走了,或者自杀;也会使人同情。而她却采取了勾引西门庆,共同谋杀了亲夫来求得个人解放。他求解放的道路没有找对。”北京人艺在“文革”前十七年演了近百出戏,总理也看了近百出戏,就这一出《潘》剧被他停了。(参见《中华儿女》529)
领导人说的“她求解放的道路没有找对”确实是公允之论,也正是潘氏悲剧所在。
封建社会,长夜漫漫,妇女作为一个阶层,恰似压在黑咕隆咚的深井底层,她们的美好追求。大都似昆剧“惊梦”、越剧“化蝶”、87版电视剧《红楼梦》里的“红楼十二钗”众人一样渺茫。
但作为个体的妇女,却也有红拂女、崔莺莺、谭记儿、陈妙常、李香君、《聊斋》中的狐女等冲决罗网的人物。后者大都美丽、勇毅、品行高洁,令人同情、敬佩。
相形之下,潘氏即使在劳动人民中也无法获得同情了。难怪多年前魏明伦先生的荒诞派川剧《潘金莲》在国内也褒贬不一了,最终被人遗忘。
电视剧《水浒传》先写潘金莲跟着武大安心过日子,替武大煮饭做饼掸灰脱衣洗脚铺床,说不上恩爱,却也单纯本分。继而对小叔武松单相思,亦合乎人情。被王婆说骗终于与西门庆私通,似有畏惧与反悔,最终谋杀亲夫,逐步走上了堕落之路。
电视剧既尊重原作,四大古典名著家喻户晓,不容改动,萧规曹随即可;又减轻了对“泼妇、荡妇”的描述份量,着墨于不合理婚姻形成的寂寞闺中心情,大体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无法令人同情的悲剧。这样的安排,应该说是可以为广大老百姓所接受的。
所以说,电视剧《水浒》中潘金莲的人物塑造,是比较成功的——这毕竟是考验编剧、导演的一道难题啊!
作者简介:金锡逊: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江干区作协会员。


以前我认为那句话很重要,因为我觉得有些话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现在想一想,说不说也没有什么分别,有些事会变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