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32个上市公司氢能项目揭示产业基本面,跑出十倍黑马不是梦!

敬请关注

2020氢云链投资嘉年华将于2021年1月17-18日在深圳盛大举办,旨在消除企业和资本的认知不对称,让企业懂资本、资本懂企业,为专家、企业、资本和政府搭建一个高效沟通、项目对接桥梁。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报名参会。

氢云链:氢能和燃料电池行业信息、项目、供应链交流平台。微信:chencjn168,申请入群请附名片、公司及主营业务和需求。

文丨邱月盈

燃料电池版的”十城千辆”示范城市申报在11月15日结束之后,多家机构开始从观望状态转向积极看多。2019年的市场行情重点是“炒概念”,属于发个公告就能涨停的非理性泡沫;比较之下,氢云链判断,接下来的2021年市场行情核心是“炒业绩”和“弃虚务实”,布局合理且有业绩支撑的标的更受市场资金青睐。

谁是上市公司中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实干家”?2021行情中的“引爆点”在哪里?

氢云链数据库统计显示,截止今日,A股上市公司在公告中涉及氢概念的上市公司有200家(2019年7月的统计数据为140家),而A股主营业务为锂电产业的上市公司214家。虽然二者数据接近但实质不同。因为氢燃料电池产业还在产业化早期阶段,多数公司还没有实质性项目落地。

氢云链整理了近期上市公司关于氢能产业的相关项目情况,旨在观察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政策对于产业发展和企业项目布局节奏的影响,盘点上市公司中哪些是实干、哪些在务虚。

如表1所示,11月15号(即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申报截止日)后上市公司确实动作频频,关于氢能产业相关项目,共计达到了32项。

表1 上市公司氢能项目情况

在32个上市公司项目中,氢云链总结了三个特点:

1、 持续布局的企业居多

在32个项目中,仅有鹏飞集团、威澳股份、蓝海华腾等少数公司是新入场者之外,其余企业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或已深耕多年,如东方电气、上汽集团、雄韬股份等,或近年入场,已进行了大量投入,如吉电股份、百利科技等,均是耳熟能详的企业。

这一方面说明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规模化大生产时期未到,社会分工不足,需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建生态、全产业链发展才能保障示范项目运营。虽然示范政策前景明确,但受资源禀赋制约,目前市场投入主力还是上波老公司居多,新进入的上市公司数量有限。另一方面,也说明产业开始脱虚向实,部分认知不足企业开始退出,等待下一个择机进场机会。在19年的燃料电池二级市场行情中,曾出现过大批上市公司发布氢能相关公告,谁是真正实干、谁是炒概念,时间已经给出了答案。

2、 液氢起步,氢气制储运成重点

液氢项目开始受到上市公司重视,深冷股份、鸿达兴业、中集安瑞科、美锦能源等氢气制备、储运领域的企业开始实际推动液氢项目发展,民用液氢预计将加速发展。

此前国内项目以中游的燃料电池系统及零部件技术突破项目为主。目前,中游技术布局重点发生变化。在这32个项目中,氢能端项目(制储运加)成为重点,占比超过50%,其中液氢项目达到了4个。

国内多地开展小规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经验反馈,氢气供应、加氢站不足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化、规模化示范的主要瓶颈,尤其对于缺乏化工产业基础的地区(如佛山等),氢源供给不足和经济性差是导致大量燃料电池汽车难以满负荷运营的主要因素。

由于上市公司融资能力足、谈判能力强、地区影响力大,上游环节适合并需要有实力上市公司参与。氢储运,尤其是液氢项目开始受到上市公司重视,说明了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建设重点开始向上游基础设施延伸。

3、 大部分项目属于企业间合作

在32个项目中,绝大部分属于企业间的项目合作,企业独自开展的项目较少。这反映了现阶段氢能产业的基本面:产业链长、技术和行业交叉创新环节多,单一企业或机构难以独自拉动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此外,由于现阶段国内氢源分布和使用地区不匹配,大规模氢气储运网络缺失。在此背景下,围绕区域龙头企业建立产业生态,共同验证商业模式,合作共赢,分散投资风险成为不少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开发、外资入局,国内上市公司与外企的合作开始加速。

氢云链总结:上市公司的行动表明,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已经进入了新阶段。

(1)上游氢气制储运成为了上市公司新建项目建设重点,目标是满足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需求;

(2)二级市场实干家持续投入,分阶段掌握产业链核心资源和技术能力,逐渐打造公司护城河;

(3)政策预期确立,叠加零部件成本快速下降和大量核心企业持续投入情况,判断明年二级市场跑出十倍黑马、“引爆”市场行情是大概率事件,值得投资者期待。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