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道德经正义:第五章 天地不仁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翻译:
天地是不讲究血缘关系,对待万物像对待苜蓿和狗尾草一样(任其自生自灭);
圣人是不讲天地关系的,对待百姓像对待苜蓿和狗尾草一样(任其自生自灭)。
天地之间,是像那(葭灰占律中)的乐管吗?
中间是空的,但是塌不下来;每有节气轮动,便有葭灰跌落出来;等所有管子中的葭灰都出来后,一年也就结束了。
(葭灰占率)不如守着日晷观察时间(方便)啊。
重点词解:
仁:本意指心脏,这里引申为血缘关系。(详见《“仁”字为什么这样写?》)
刍狗:刍指苜蓿,狗指狗尾草,都是常见的野草。
橐籥:《唐韵》载:“橐,囊无底。”橐,就是没有底的布袋。《广韵》载:“ 籥,乐器,似笛。”橐籥,即是没有底的乐管。
虚而不屈:《正字通》载:“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虚而不屈,指天地之间是空的,但并不会塌下来。
动而愈出:愈通俞,本意指独木舟,用整根木头做成。人们在制作葭灰时,要先将芦苇内膜卷成柱状(类似今天的香烟和艾柱),然后烧灰。制作葭灰的柱状物形状很像做独木舟的整根木头,故名。动而愈出,季节轮动葭灰便从乐管里跌落出来。
多言数穷:言,本意指说话,这里指葭灰从管子口里出来,就像说话一样;多言,指葭灰从多个管子里出来。数,即一年十二个月;穷,即结束,到头。《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日穷于次,月穷于纪。”多言数穷,葭灰从多个管子里跌落出来,一年也就到头了。
守中:中,象形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日晷。守中,即守着日晷,观察时间。
要义赏析:
本章主要讲了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顺其自然,从苜蓿、狗尾草的自生自灭引申到百姓的自生自灭,又从葭灰占律中葭灰因时而动进行旁证;第二个观点是大道至简,用葭灰占律的复杂和日晷测影的简单进行比较而得出结论。
知识拓展:葭灰占律
《后汉书·律历志》:“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
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翻译:
观察节气变化的方法,将房间围上三层,关紧门,四周用泥水密封,再挂满布幔。在房间里摆上一张木制的桌子,将十二根乐管放在桌子上,外边一头高,里面一头低,按照各个节气对应的方位放好,在里面的一头里面塞上葭灰,按照节气顺序进行观察。每一个节气到来之时,其对应乐管中的葭灰就会跌落出来。正常跌落出来的葭灰,是分散开的;如果是人为或者风吹造成的跌落,葭灰是聚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