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互联网

我所在的行业是教育行业,但又不是传统的教育行业,而是教育+科技。

需要研究的不仅是教育,还有科技趋势以及互联网脉络,三者融合,看起来非常复杂,无数创业者力图从各个维度突破,至今未果。

在这条路上苦苦探索了十余年,曾经画过原型变过代码,也当过老师做过课程,更研究过技术写过论文。

痴迷过技术改变教育,坚持过内容超越一切,也曾执迷于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带来的速度和规模。

到后来,事情变得盘根错节,三个关键要素之间产生的效应复杂到需要跟所有人解释上几个小时才能理得清楚。

这个时候才发现,还有最后一步需要跨越,那就是无招胜有招的“遗忘”。

啊抱歉说得太玄乎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通常说的做减法或者最近流行的做除法。

知道了那么多东西,积聚了比原来厚重得多的力量,但如果无法把它凝练到一个产品、一个模式,把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那么所有的能力都将是分散的,连一张纸都打不透的。

如何寻找这个点,首先来了解当前所处的环境。

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上半场的互联网创业,靠的是模式创业,依赖的是两大红利:流量红利和资本红利。

20年来,中国的互联网人口从0增长到了8个亿,面对巨大的流量红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如何收割和变现。

巨大的流量红利追逐的是规模效应的模式创新,“唯快不破”和“一快遮百丑”是它们的口号。

而这自然吸引了逐利的资本,回报周期短、回报率高,可以依靠网络效应和平台效应做到指数级增长。

进入下半场之后,流量红利逐渐衰减甚至不再,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是互联网用户。

在整个的互联网上半场,教育人和技术人创业都并没有获得多大的红利,这是由这两者的本质决定的。

无论是教育还是技术,都属于周期长投入大的领域。

对于教育来说,前几年有一波小小的互联网教育风潮,但实际上退潮后穿着裤子的几乎没有。

对于技术来说也是,哪怕是芯片产业的巨头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其市值都远低于互联网巨头。

事情会在互联网下半场出现转机。

互联网把几乎所有人连接在网上,解决了最初的信息不对称之后,市场就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教育产业在这个时代的机会也才刚刚来临。

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一定要看准大的趋势和红利,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洞察这一点,就需要在这三大要素的交叉点上钻研多年的感觉。

其次,不要太纠结于技术深度,一定要以行业发展速度为导向来寻找切入点,而不是以技术的牛掰程度。

第三,CEO的特点要与公司特点一致,如果是ToC的公司,CEO应该是首席产品经理;如果是ToB的公司,CEO应该是首席销售。

第四,要用户导向,而不是技术导向。

第五,技术的领先性一定要适度,不然就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并且牺牲可靠性。

第六,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奢侈”的行业,因为无论是教育还是技术,都需要能够持续融资并且耐得住寂寞。

相比一些互联网创业三年就上市敲钟的速度,这个领域很可能前三年都是苦苦的煎熬。

不过,创业本身就不只有一种模式一条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追求什么、得到什么,比起盲目追求速度、规模和利润,还是重要得多。

当然,就像要保证呼吸一样,活下来是一切的基础。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