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雪梅|重拾被遗忘的节日——端午节

重拾被遗忘的节日——端午节

窦雪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那些祖先们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好像都快被我们遗忘了。春节,没有年味儿了;清明节,没有寒食了;中秋节,也没有赏月了……有的只是假期的激动心情。所谓的遗忘,不是说忘记了这个节日,而是人们没有过节的味儿了,没有一种情怀和期盼了。

端午节即将到来,如果没有人去关注这个充满正义感的纪念日,这是多么的讽刺,多么令人感到羞愧啊!

难道我们真的要继续这样下去吗?难道我们真的要将它们忘得一干二净才肯罢休吗?不!我们不能!我们要一起重拾端午节,重拾那些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午日节,五月节,重五,夏午等。它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其中的一个是很普遍的说法就是纪念为国而投江自尽的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合齐国一起对抗秦国。然而,他的主张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于是屈原遭受到谗言并被去职,同时被赶出都城,遭到流放。即使自己遭人谗言,被流放,但他那颗爱国之心却从未丢失。

在流放期间,屈原亲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秦军攻占,心如刀割,于是写下了自己的绝笔之作《怀沙》后,抱着石头一头跳进了汨罗江。屈原死后,百姓们纷纷到汨罗江去凭吊屈原,渔夫都划着船去打捞屈原,他们怕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纷纷往江里扔饭团、鸡蛋等食物。还有一位老医师往江里倒了一坛雄黄酒,说是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于是,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喝黄酒,以此来纪念屈原。

其他一些端午节来历传说有: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等。不论是哪一个传说,都是为了去纪念一些美好的人或事,端午节是值得我们去重拾的。

端午节风俗

1、划龙舟

划龙舟这个风俗除了是纪念屈原外,不同地区的人们还赋予它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还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的寓意。在龙舟上,人们会挂上五颜六色的灯笼,特别是在晚上,你看到的仿佛是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彩龙在水面穿梭。云南傣族的同胞会在泼水节赛龙舟,为了纪念古代的英雄岩红窝。现在也会举行大型的赛龙舟比赛。

2、吃粽子

吃粽子这一风俗还算普遍,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有些较为传统的家庭会在家自己包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等。粽子的形状有很多,里面的馅儿的种类也有很多,但有一样材料是绝不会少的,那就是糯米。有腊肉馅儿的,有红枣馅儿的,有豆沙馅儿的……粽子主要由嫩芦苇叶和竹叶包,煮熟的粽子就有这些叶子的清香在其中,味道好极了!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鸭蛋、鸡蛋、鹅蛋,据说吃端午节粽子锅里的煮蛋,夏天就不会生疮,把粽子锅里的鸡蛋、鸭蛋或鹅蛋放在正午阳光下晒一会再吃,一整个夏天都不会头痛。不管这是不是真的有用,但是这样的风俗不能丢弃。

3、挂艾草菖蒲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将艾草和菖蒲挂于门眉或堂中,或者制成花环佩戴在身上,用来驱瘴。艾草,具有特殊的馨香味,有助睡眠和解乏的功效,可作为药用,有驱寒止痛、平喘止咳的作用,挂于房间,还可以驱蚊。菖蒲,有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做药时,可化痰、去湿、理气等。由此可见,古人插艾草和菖蒲是有一定理由。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会在这一天将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直到现在,很多家庭还是会在这一天挂艾草菖蒲,传承了这个风俗。

以前读小学的时候,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老师还会在教师门口和窗户上挂上艾草和菖蒲。艾草和菖蒲都是非常常见的,也非常容易识别的。

4、悬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会在端午节这一天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像能镇宅驱邪也是有典故的;唐明皇开元,从骊山讲武回宫之后,就大发疟疾,他在梦见两鬼,一大一下,大鬼将小鬼一口吞下了,大鬼回奏明皇:“臣姓钟馗,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随后命人画了钟馗的画像,令百姓在端午时一律张贴钟馗的画像,以来驱魔。

5、佩戴香囊

在端午节这天,小孩会佩戴香囊,有避邪袪瘟之寓意。香囊里面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用丝布包裹,香味就会透过丝布透出来,再用各种颜色的丝线弦扣成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不同的形状。

6、给孩子涂雄黄

给小孩子涂雄黄酒,是为了祛病避邪,在城市很少能看到,农村会有,但是现在也很少见了。

端午节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我们不能将它遗忘。趁现在还来得及,来吧!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我们一起重拾起祖先给我们遗留下来的精神遗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