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康大楼到徐汇连廊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又称东美特公寓,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
正是由于武康路和淮海路的夹角小于30度,才有了武康大楼舰船外形的先天条件。武康大楼一如上海这座城市,在百年沧桑洗礼之后,沉淀下来的是大气和包容。
这是一座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其前部为骑楼,骑楼形式为连续券廊。武康大楼刻有螺旋花纹的“牛腿”。
最初入住公寓的以上层侨民为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居住的英、美法侨民为日军关入集中营,或遣送出境。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孔祥熙的二小姐孔令伟将大楼买下,自己住了进去。1953年,公寓正式被上海市政府接管,包括赵丹、秦怡、孙道临、王文娟等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但大楼并没有因战争的结束而风平浪静。“文革”开始之后,文艺界不幸成为了重灾区,武康大楼也成了“反修大楼”。
星移斗转,物是人非。武康大楼终于在改革开放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宁静。它更像一个恪尽职守的哨兵,默默的守护着周围和它一样历尽沧桑的老房子,守护着整座老上海的记忆。
这里的上空再也没有蜘蛛网一样横七竖八的电线,成为网红打卡地。老知青也来老楼前拍照留念。
沿武康路北行,武康路390号大门口挂着“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的牌子。这幢房子建成于1932年,原为意大利总领事官邸。嘘,洋房与法梧银杏的私语时刻。
一条马路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一条马路成为中西合璧的见证和结晶。这条上海市的地标性老马路,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记忆。我们一起来到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
通过这里的图片、模型、美术、摄影等反映老房子的艺术作品展示,从艺术的角度向游客诠释徐汇乃至整个上海老房子的历史底蕴。
这地方还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组织者黄兴于1916年在上海居住过的寓所,人称“黄公馆”。虽然黄兴只在此生活过不足4个月,但期间孙中山曾两次来这里与他共商要事。
一楼有老房子建筑模型,二楼有老房子的摄影图片,吸引很多人来此驻足。
反映老房子的摄影作品:复兴西路上的复兴西里、安亭路132号棉花酒吧。
走累了,有沙发椅子可坐着休息。
临出门时,见门内停放着一辆黄包车,这种车最早是法国人米拉从日本购进的,故也叫东洋车。民国初年,黄包车已风靡京、津、沪、汉等大都市。瞧瞧他们,祥子和虎妞?
听说徐家汇天桥连廊近日对外开放,行走其上,仿佛漫步“空中花园”,可眺望徐汇之美。
走起,一行人步行前往。
徐家汇天桥连廊位于徐家汇中央活动区的核心地带,是连接汇联、T20、美罗城、太平洋数码二期、东方商厦、港汇广场、太平洋百货、六百商厦和汇金商厦等多家核心商业体的公共景观通道。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已建成连廊一期工程(图中红色部分),东起汇联商厦,南至北太平洋数码二期。远期还预留了延伸徐家汇教堂广场、藏书楼、徐家汇绿地等文化休闲区域的接口。
相信随着天桥连廊一期至四期工程不断刷新的颜值,将让徐家汇迎来一场场美丽的蜕变,它不仅是条空中走道,同时增强行人过路体验,让行人在商场购物之余能享受“空中漫步”的舒适惬意。
眼前,风格简洁、清新雅致的连廊建筑形态与周边建筑融合起来,沿街面设置不锈钢金属丝网护栏与绿化景观有机结合,一眼望去,护栏似乎是“消失”在景观带中了。
绿化布置上,以地面绿化、桥上绿化、花箱绿化三种形式相结合,植物以自然生长状态为主,给桥面通行添加了别样的自然趣味。
连廊直通美罗城。美罗城以巨型玻璃球体为独特标志,仿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徐家汇广场,素有徐家汇“地标”之美誉。
在连廊上,可从“空中”饱览徐家汇商圈的繁华景致。港汇中心双塔写字楼,每座高225米各51层,立面以弧面及楔合手法配合银灰色玻璃幕墙等材料构建,强调了双塔的挺秀、高雅及现代感。
位于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徐家汇站上盖的港汇恒隆广场,是大型购物中心。商场设有升降梯和手扶梯多达94部。楼高35米的中庭巨大玻璃采光穹顶,使顾客可于舒适的环境下尽享购物休闲意趣。
夜幕低垂,高高的吊塔插入云天,晚霞染红了天际。
成立于1952年上海六百,在沪上也算是知名的百货零售企业,而且还是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可这建筑却是明显落伍了。
徘徊于连廊之上,饱览徐家汇商圈繁华景致,还想等到华灯齐上,享受一场灯光下的视觉盛宴,老知青们有些不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