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古镇

早起赴上饶,本为登灵山,天雨灵山缆车不开,转游铅山县城所在地河口镇。河口曾是江西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齐名)。北宋时称“沙湾市”。明嘉靖年间,这里手工业发达,水路直通鄱阳湖,商品交换的扩大促进了“沙湾市”的繁荣。到了清乾隆年间,河口进入鼎盛时期,闽浙皖赣川广荆苏等货物集散于此,转销全国,成了商贾云集的“八省通衢”之地。

在复兴北路的一条小河边,新建有一座牌坊,南侧刻有“河口古镇”,北侧刻有“八省通衢”。如今,这里仍保留着旧时繁华的印记和古朴的风貌。

沿复兴北路去老街江边,路旁有一家“中国食品公司江西省铅山县公司肉食品门市部”,大名头,繁体字,这个老商店至少应有60年历史了。

还有一家老百货公司门市部。这两家商店,在当年并不为奇,但能保存在现在确实稀奇。因为,如今这样的商店在很多县城几乎早已消失了。

复兴北路北端,就是信江。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又名上饶江,古名余水,唐代以流经信州(今江西上饶)而名信河,清代称信江。

古镇北面,是闻名的九狮山,为县北门户,又称龙门。山下江水深不可测,据说从这里可以直达龙宫,故名“龙门第一关”,现镌刻在峭壁上的“龙门第一关”五个大字仍清晰可见。

江上有浮桥,据说几十年前就有了,不过现在的船是铁壳的。

江边东望,远处是九狮大桥。山上有一尊32米高辛弃疾雕像,手持10米长剑。1181年,40多岁的辛弃疾因受弹劾而被免职,归隐上饶,在铅山居住10年左右,并终老于此,在这里,辛公度过了暮年时光,也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沿河五里长的明清古街,由东而西沿信江南岸建筑,旧分一堡、二堡、三堡,路面用长条青、麻石铺砌而成,布满车辙。镇内小河蜿蜓迥转,一座座青石桥横跨两岸,增添了小镇的水乡情调。沿江码头的碑石上,字迹历历可见,令人回想起当年“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杨,舟楫夜泊,绕岸灯辉”之盛。

古镇“九弄十三街”的店屋和居宅,栉比鳞次,没有繁缛排场、拘谨的格局,布局自由,既自有天地而又四通八达,这就是所谓的“井邑之宅”。漫步于残存的九弄十三街中,你的视线便会出现屈曲、含蓄而有情调的传统审美观的折射之光。

沿街原来开设的纸号、茶号、布店等商店和手工作坊等铺面额枋上,老字号的印记依稀可辨。万里茶道从这里开始一路北上,最终抵达俄罗斯。享有“茶中皇后”的河红茶便源于此地,还有闻名遐迩的连四纸……

说到河口,不能不提到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的何氏家族百年老药号“金利合”药店,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西方宗教建筑造型,是一座非常典型的中西合壁之作,其在当时规模很大,在各大城市都有分店,据史料记载每年赢利30万银元。

二堡街的“金利合”药铺,在河口残存的商铺中保存得最为完好,明清砖石结构透露出典型的近代风格。重点装饰的是大门,磨砖雕镂的精细华美令人赞叹不已。

古街由东而西,沿信江南岸的巷弄,幽曲相连。可惜,旧时的一堡街、二堡街、三堡街,只有二堡街留存得最为完整,而三堡街被拆得差不多了。

繁华的街市,热闹的商品交易,抑或临河码头上装货卸货的工人和挑夫忙碌辛劳的身影,都需要我们启动超强的联想能力。

透过遗存的明清古街,臆测当年“九弄十三街”的格局风貌、无异于“管中窥豹”。或许, 五彩石上的车辙印可以助我们解读河口古镇的前世今生。

商铺、作坊、旅舍和民居融于一体,这种“街巷制”的城市建设格局,充分说明了宋以来铅山独特的商品经济发展。

门楣上被凿去石刻大字,还能辨认出是“江西省银行”;左侧窗户的木板上,还有用红油漆书写的毛主席语录。

吉生祥药号建于民国初年,是河口最早的股份制企业,该药号建筑宏大,门面雕刻精美,当时花去5千银元,历时3年方建成。

清代河口邮政局,设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4年),邮臣八品,隶属九江邮政总局。光绪三十二年(1909年)在此增设电报支店,翌年改电报局,归武汉交通邮政司和省电报局双重管理。民国时为电报局,解放后作为电信局使用。

吉安会馆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狮江社区一堡街,始建于清早期,道光二十五年(1845)被火毁,吉安府籍士商募捐重建,现存建筑结构完整,保存较好,大门上题“吉州福地”,内祀旌阳许真君。

该会馆坐南朝北,面宽16米,进深20米,面积320平方米,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布局严谨,由照墙大门、戏台、院内场地及两廊走马楼,享堂和两侧生活居屋建筑群组成,地势从前到后逐渐升高,自北而南次第而建,用柱较多,柱及柱础形式繁多,工艺精美。整个建筑用材精良,雕刻装饰精美,戏楼重檐歇山顶,如角飞翘,形似展翅欲飞的雄鹰,造型优美,明间上方设有藻井,装饰华丽,金碧辉煌,保存完整。

印有“吉安会馆”的青砖。

福建会馆,又称全福会馆、天后宫,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由旅河福建士商集资兴建,内祀天后圣母娘娘。道光二十四年(1844)毁于火,同治八年(1869)重建。可现在只能见到这个门坊。

河口曾经是一座商业重镇,也是一座生活的小城市。当年的大商号成了卖点小烟酒的小杂货铺和早点店,更多的商号成了住家还有闲置着的。陆路时代注定了这个镇子的没落,昔日喧闹和忙碌已经不再。但是留守着老街的老人和孩子们,似乎延续了老街的生命或者说赋予了老街新的生命,他们以老街为家,有了只属于他们的生活。

河口,还是一座颇具小资情调的古镇,这里的人们,早上起来吃一碗香喷喷的铅山烫粉,饭后走走浮桥,爬爬山,登高俯瞰河口全貌。中午,炒一盘螺蛳,上一笼灯盏馃,悄悄天(上饶俚语,意为聊聊天),好不快活。晚上,夜幕降临,到古镇走走,错落有致的青石板正是那段辉煌历史最好的鉴证。

(2018年5月摄)

(0)

相关推荐

  • 组画 | 记写河口明清古街

    时间积淀出一个千年古镇,一条街是这个镇的缩影. 河口古镇的明清街全长5华里,分为一堡街.二堡街.三堡街和半边街,保存有纸号.茶行.药店等300多栋老字号古建及老宅民居.这些老字号古建布局巧妙,构建精美 ...

  • [赏石人物志]铅山高峰,退而不休再创业,爱奇石文化夺全国金奖

    上月,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办的2020年第二届中国(杭州)赏石艺术节诞生了首届中国赏石艺术"天雕奖",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奇石收藏者高峰先生选送参展的三清山米粒石<啸天犬> ...

  • 江西的这个古镇,八省通衢,曾是万里茶道第一镇

    江西从不缺古镇,譬如景德镇.临江镇.吴城镇.河口镇就有江西四大名镇之称,这其中景德镇更是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 河口镇明清古街 同时,以上四大名镇中铅山的河口古镇,更是赣.闽.浙. ...

  • 【江西铅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千年古镇之河口篇

    前些日子,微信里有一冷门古镇的帖子,题目起得夺眼球,叫"一大啪冷门古镇,你一定是第一次听说!"打开一看一共有十个古镇,俺去过三个.还有几个虽没去过,但都听说过,唯独这个铅山古镇听都 ...

  • [觉路486]——万里茶道第一镇

    去小镇旅行 河口镇 一片柔软的树叶,曾经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走向与格局.而一个位于信江南岸的商埠古镇,都与这一片神奇的树叶有关,这个古镇就是江西上饶铅(yan)山的河口镇. 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曾发生过四 ...

  • 古镇·老街·佳丽(之五)

    铅山县河口镇的惠济河(1990版<铅山县志>名福惠河)是明首辅(宰相)铅山人费宏倡议开凿的人工河.该河自王家弄章家引铅山河水,向西北流经韩家蓬至大韩家折向西流,在旺子源分两支:一支北流经河 ...

  • 铅山千年古县:古代“江南纸都”——石塘镇

    古代"江南纸都"--石塘镇 姜竺卿 全国8个省有12个石塘镇,浙江人比较熟悉的是温岭市石塘镇和云和县石塘镇,这里的石塘镇是江西铅山县的千年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是" ...

  • 杨必源:将河口古镇的故事娓娓道来

    [本文图片摄影:姜和平] 杨必源先生毕业于文博专业,这个专业比较冷门,我有时候会突发奇想,如果再给我一次上大学的机会,我一定选择这个专业,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只是爱好而已.杨必源先生退休前在铅山县国土 ...

  • 河口古镇·万里茶道第一镇

           "河口,中国南方人又把它读作 Hohow,是中国内陆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位于北纬29°54′.东经116°18′,坐落在信江左岸,我就是沿着信江来到了这里.从城市规模以及与其他 ...

  • 河口古镇游

    河口古镇游

  • 兰州河口古镇,永登县红城清凉寺

    河口古镇和清凉寺纯属无意游之.因为这一天兰州市内外地车辆限行,离开红城感恩寺,鱼和先生进不来兰州市只好在红城感恩寺附近搜索可以消磨时光之所.首先搜到了清凉寺,然后是河口古镇.在河口古镇河边茶吧,喝着茶 ...

  • 河口古镇--铅山凭古(一) 

    铅(yán)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辖县.早在商.周时期,铅山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置县,县治所设永平镇.因永平镇西四里有铅山产铅,遂以山名县,隶信州.解放后 ...

  • 河口古镇手机随拍

     我是一位爱走动的人,今年国庆节日,从上饶走到了家乡河口.昨天上午应邀参加铅山县委办公室.县文联主办,县诗词学会承办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发表朗诵会,开会之前从住地走到黄岗山大道,再走到二堡 ...

  • 河口,建在黄河北岸的千年古镇

    钟鼓楼 古镇风貌 河口,顾名思义,建在大河口上,这是一个形象生动又充满浪漫的名字.西固区河口镇位于庄浪河.咸水河.黄河交汇之处,古镇就建在黄河北岸.不知道您还记得纪录片<金城兰州>吗?影片 ...

  • 新市古镇 “西河口”简史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作为每一位新市人,对新市"西河口"都耳熟能详,它几乎成了新市的代名词.但真正能够从历史演变的层面上,去全面解释它,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