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过后如何“养阳”?中医专家的这几点养生建议请收下

这两天大暑刚过,来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中医学理论认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从小暑到大暑,是四季中阳气鼎盛的时期,人们需及时调整日常生活习惯,遵循自然规律,以保持“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在炎炎夏日如何“养阳”?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周天梅主任在吃、穿、住、行这些方面给了大家一些小妙方,需要的赶紧收好了!
补水消暑,不可贪凉
大暑后天气较为炎热,人容易出汗过多。此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饮用绿豆汤、菊花茶来清热解暑。夏季消暑也不可贪凉,谨防损耗阳气。稍不注意,寒邪就会乘虚而入,从而损伤脾胃阳气。
大暑食疗方

1.冬瓜薏苡仁粥

材料:冬瓜 200 克、薏苡仁 40 克、糯米 50 克

做法:将薏苡仁浸泡数小时;再将冬瓜、糯米和浸泡后的薏苡仁一起下锅,煮 40 分钟即可。

功效: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冬瓜可清热祛湿、利尿;糯米则有养胃的功效。

2.沙参百合鸭汤

材料: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鸭肉150克

做法:将北沙参、百合、鸭肉分别洗净,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至鸭肉熟烂即可出锅。

功效:此汤有养阴润肺、清热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肺热阴虚所致的咳嗽咯痰、口燥咽干等。

入伏烧伏香
眼下正值入伏。入伏后,一些地方有烧伏香的习俗。烧伏香是中医的三伏灸,即在伏天用艾灸熏烤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消除身体不适的目的。烧伏香选用的艾叶有温经散寒和调经止痛的功用。入伏烧伏香,对祛除体内湿邪的效果显著。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小暑后,白昼时间较长,这时可适当晚睡早起。建议晚上 10:00~11:00 间入睡,早上 5:30~6:30 起床。中午可以小憩,但时间尽量控制在 30 分钟左右,以免影响晚上睡眠。
在夜间休息时,留心室温不可过低,尽量选取质地轻薄、柔软的卧具,做好腹部的保暖,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此外,晚上睡觉时,不可使风扇直接吹头,以免风寒从头部侵入,损伤人体的阳气,对身体造成危害。
按摩穴位,自然解乏
夏季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头晕头昏、无精打采。这是因为,暑多夹湿,常见四肢困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如果存在这些症状,可以通过自我按摩进行“自醒”。

【太阳穴】

位置:位于眉梢和外眼角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按摩此穴不仅能提神,还可缓解头痛症状。

具体方法:用双手食指或拇指置于两侧太阳穴,轻轻按揉,持续 30 秒。注意不可用力过度,以有酸胀感为宜。

【百会穴】

位置:位于头顶正中央处。

功效:按摩此穴可提神醒脑、升举阳气。

具体方法:双手食指叠按于百会穴,缓缓用力,以有酸胀感为宜。持续 30 秒,反复 5 次。

【风池穴】

位置:位于头后颈部两侧凹陷处。

功效:按摩此穴可提神醒脑,缓解眼部疲劳。

具体方法:身体正直,头向后仰,将双手拇指分别放置于风池穴两侧,轻轻按揉 1 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反复5 次。

运动避高温,炎热防中暑
在小暑、大暑的高温天气中,人体本身的热量消耗就很大,如果在高温下活动,更易引起中暑,所以最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运动,也可在家中做瑜伽、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运动。
记者 张煜锌 通讯员 应晓燕
 编辑 张煜锌  监制  徐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