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率部起义的消息传到绥远后,孙兰峰对...
傅作义率部起义的消息传到绥远后,孙兰峰对傅的这一决定大为不满,认为傅是“自毁半世英名”。因此,孙兰峰对“绥远起义”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态度。
绥远起义,原计划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以前完成。可直至8月下旬,起义仍未实现,傅作义很是着急。经傅请示,中央同意委托傅作义等携带大批慰问现金,亲自前往推动起义进程。
1949年8月28日,傅作义从北平前门火车站乘专列前往绥远,随行有邓宝珊、张濯清、王克俊等人。
专列到达归绥,绥远“三巨头”董其武、孙兰峰、刘万春等军政长官齐聚站台恭候。傅作义到后,时间主要用在探望部队分发慰问金和传见军政干部,了解部队情况,并没有正式谈到起义问题。
9月10日傅作义到包头后,才用讨论和商量的口气,同孙兰峰谈论起起义的问题。谈了两次,仍然无法说动孙兰峰。
就在这个时候,徐永昌再次带着阎锡山和李宗仁、蒋介石三人的亲笔信,于9月15日飞到包头,请傅作义赴穗相晤。傅与徐当年都在阎锡山手下担任高级将领,二人私交甚笃,朋友自远方来,傅亲率众将领,前往机场迎接。
其实徐永昌的目的就是游说傅作义撕毁和平协议,带领董其武、孙兰峰、刘万春等自己一手培植起来的余部,联合甘宁青的马家军打出河西走廊,与蒋介石在西南的残部会合。
哪知傅作义却诚恳说道:“次宸(徐永昌的字)兄要是能放下歧见,随我同去北平,我想人民政府对兄的重用必当在不才之上。兄真要迈出这一步,我敢肯定,在10月1号举行的新中国成立的盛大庆典上,人民政府一定会邀请兄登上天安门城楼的。”
徐永昌没想到自己千里迢迢策反傅作义,反而成了傅的策反对象,只好摇头苦笑,悻悻作罢。
徐永昌与傅作义晤谈后回到下榻处,中统张庆恩、保密局赵思武两名特务头子相继前来晋见,密告傅作义与绥远军政高层人物已经拟好了通电稿,就这一两天便要宣布起义。
由于徐永昌在傅军中“袍泽甚多,恩德广被,很有威望”,因此只要徐在这里,一方面傅作义没法回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另一方面这些人也真不好意思立即签字起义。于是,徐永昌干脆称病就地住院,作为阻挡绥远和平起义的最后一张牌。
傅作义又发愁了。
关键时候,傅作义的副手、国民党陆军上将、曾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的邓宝珊主动请缨,来解决这个难题。
邓宝珊设下酒席,恭请徐永昌赴宴。邓在酒宴上说出的话好似一串炸雷:“总指挥(徐永昌中原大战的时候当过总指挥),您病成这个样儿,就不要走了,在这儿好好养着吧。回头,我们发通电,算您领衔,头功算您的。起完义,您就带着弟兄们一起去北平,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邓宝珊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徐永昌的“病”马上好了,吃完饭就乘车直奔机场,直飞广州。
徐永昌被邓宝珊吓跑了,虽然还有孙兰峰不同意在起义通电上签名,但时间紧迫,起义必须按原计划进行。
在通电起义签名这天,虽然傅作义就在包头,但领衔起义之人却成了董其武,傅这是要把绥远起义的首功让给自己的爱将。
1949年9月18日,绥远和平起义签字仪式正式开始。董其武第一个在通电起义文稿上签下自己名字,随后,他居然随手抓起个小茶碗,反扣在自已签名的下方,站起来走了。
刹那间,现场绥远党政军的头头脑脑们全都看着那只小茶碗发愣……下一个签名的111军军长刘万春,只好疑窦丛生地在小茶碗下面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董其武为何签字后扣上一个小茶碗呢?原来,董其武是给他的生死老搭档孙兰峰占着这个仅在自己之下的位置。
“傅作义的两只虎,孙兰峰,董其武”。董其武和孙兰峰是多年老战友,情谊深厚。孙兰峰虽然对董其武的起义准备表示反对,但是当广州方面试图鼓动孙“秘密制裁”董其武时,孙不仅不配合,而且坚决反对。
傅作义与孙兰峰谈了两次话,依然是对牛弹琴,一气之下,也就听其自便。但董其武用一个茶碗,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让孙兰峰后来的人生免遭了许多的坎坷。
董其武的做法让傅作义也动容了,于是决定再找孙兰峰谈一次。这次,孙听了的傅的话后,才断然地说:“我跟先生生死相处了几十年,情同手足,我怎么能离开傅先生单独行动呢?好吧,眼前就算是火坑,我也跟着你往下跳!”
次日凌晨三点,孙兰峰才在董其武用小茶碗给他预留出的位置上补签了自己的名字。
也正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后,绥远起义二号人物孙兰峰担任了绥远省军政领导,以后又历任多个领导岗位。1987年2月27日,孙兰峰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91岁。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董其武与孙兰峰的生死友情,贯通了两位将军的漫长人生,足以令后人动容。
(照片为董其武在起义通电上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