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猪油好还是植物油好?专家终于道出真相……太多人吃错了!

以前,在植物油匮乏的年代和地区,猪油是家家户户烹饪必备的食用油。后来,猪油对健康的危害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逐渐被各种植物油取代了。
据BBC报道,研究人员在对上千种食材进行分析后,把100种最能满足日常营养均衡需求的排了个序,其中一条让人惊讶:猪油力压990多种食材,进入前十,排名第八!
很多人说猪油不健康,主要是因其脂肪含量高。但说到底,猪油也是油,心血管疾病等风险这口“锅”,不能都给猪油来背,其它油呢?客观公正地来看待猪油,才发现,这么多年,我们可能误解了猪油!

心血管病高发不能甩锅给猪油

在平时的生活中食用其它动物肉类,包括其它油摄入过多,同样也会导致胆固醇水平上升,引发心血管病,而仅仅把这口锅甩给猪油是不公平的。
真相是:科学地摄入对人体并无多大伤害!
通常认为,经常食用含有饱和脂肪酸较多的脂肪,会使血脂升高,并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而适量吃一些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就会有降低血酯和血浆胆固醇的作用,对心血管也很有帮助,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而与其它动物油里绝大部分是饱和脂肪酸不同的是,猪油里面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因此,认为猪油不能吃,一味排斥猪油并不科学。它的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比例趋于均衡。
注意:猪油中含有饱和脂肪40%左右,单不饱和脂肪50%-60%左右,多不饱和脂肪10%左右。
100g猪肉中的不饱和脂肪含量(图片源自唤醒食物)
此外,猪油中的油酸含量特别高,而在膳食中增加亚油酸和油酸的摄入量可以降低患严重抑郁情绪的风险。

植物油背后的“恶魔脂肪”

脂肪有好、坏之分。坏脂肪里除了饱和脂肪,还有反式脂肪。其中,反式脂肪比饱和脂肪更坏、更可怕。
“恶魔脂肪”指的就是反式脂肪,它比胆固醇的危害更大,是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而猪油中的反式脂肪非常少
某卫视经过实验发现:植物油的烟点温度为155.5度,猪油的烟点温度为197度。烟点温度越低,就说明油脂越容易被分解,更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
也就是说,猪油有耐高温、稳定、烟点高的特点,高温烹炸时,不易产生反式脂肪。植物油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反式脂肪:
1.植物油在精炼过程中,温度常高达200℃以上,就会产生少量的反式脂肪。
2.植物油在长时间高温加热时,如长时间煎、炸等烹调时,可产生大量反式脂肪,增加心脑血管风险。且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反式脂肪越多。
高温下,大多数植物油确实会产生不少反式脂肪。但只要选择合适的植物油,例如橄榄油,并控制好烹调温度(少煎炸,多炖煮),就能够有效减少反式脂肪。
如果偶尔需要煎炸,可以选择比较耐高温的猪油或椰子油。

如何正确食用油?

中国菜有各种各样的烹调方式,分别适合不同的用油。
相对而言,猪油、花生油,更适宜油炸和爆炒;植物油、橄榄油,适合炒菜、炖菜;橄榄油、亚麻籽油,适合凉拌菜。
橄榄油、菜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对保护心脑血管有促进作用玉米油、葵花籽油则富含亚油酸,能够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对防治“三高”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花生油含锌量丰富,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菜籽油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各类脂肪酸、磷脂等,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功效。
相对于植物油,动物油含有多种维生素。例如猪油中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4较多。
猪油具有极好的能量,对一些平时需要消耗极多能量的人群来说,吃猪油炒的菜是再合适不过了。对于一些大病初愈,身体虚弱的人群来说也是很好的补品,有效的补充因为病症消耗的能量。
100g猪肉中的维生素含量
每种油的营养优势不同,最好交替使用。避免长期单一的使用某种油脂而造成营养失衡的隐患。

吃猪油一定要把握量

猪油虽然有营养,但是食用猪油也有限制。一要看摄入量的多少,即把握好“度”的问题;二是看个人体质和身体状况。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天吃饱和脂肪的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10%。对于普通成年女性来说,每天大约需要 1800 千卡的热量,那么饱和脂肪就应当控制在 20 克以内。如果全部转换成猪油,那就是 50 克
但要注意,食物中有饱和脂肪的,可不止猪油,每天吃的肉、蛋、奶、坚果、饼干、糕点,还有植物油等,都含有饱和脂肪。如果摄入过多猪油,很容易超标。
所以,猪油可以偶尔尝个鲜,可一定别贪嘴!此外,对于三高人群、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食用猪油一定要控制好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