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唐诗解读——李白之《出自蓟北门行》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注:

虏阵:指敌阵。

胡星:指旄头星。古人认为旄头星是胡星,当它特别明亮时,就会有战事发生。

精芒:星的光芒。

羽书:指告急的文书。

推毂:古代的一种仪式。大将出征时,君王要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全权。

绝漠:极远的沙漠

开营:设营。

紫塞:指长城,因城土紫色,故名。

孟冬:初冬。

画角:古乐器,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军中用以报告昏晓。

卷:凝聚。

天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贤王:匈奴贵族封号。

种落:种族,部落。

解读:

《出自蓟北门行》为乐府《都邑曲》调名,内容较多涉及行军征战之事。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白北游蓟门时作此诗,诗中歌颂了反击匈奴的战争,也对远征将士的艰苦生活进行了描绘。萧士赞《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其词与《从军行》同,而兼言燕蓟风物,及突骑悍勇之状。”

全诗按时间和事态发展的顺序一路铺陈开来,虏阵横行交待了敌军犯境,点明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之战,羽书烽火渲染出紧张的战争气氛,紧接着皇上发兵派将,我军赤山扎营,然后再写绝域的风沙严寒,最后出现斩楼兰、射贤王、平单于、报天子,以我军班师师凯旋作结语,奏出一曲摧枯拉朽、正义必胜的凯歌。

全诗以浪漫的手法,赋予了古老体裁以全新内容,情调高涨,语言流畅,堪称李白边塞诗作中的佳品。

附: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庾信《 出自蓟北门行》

蓟门还北望。役役尽伤情。
关山连汉月。陇水向秦城。
笳寒芦叶脆。弓冻纻弦鸣。
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
将军朝挑战。都护夜巡营。
燕山犹有石。须勒几人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