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

缘:因为。

个:这样,这么。

秋霜:喻指白发。

解读:

这是秋浦十七首组诗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一首,也是唐诗中家喻户晓的作品。诗中充满了离京十年的诗人备尝漂泊之苦及壮志难酬的无奈。此时大唐王朝已经进入动荡的天宝末期,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及自身抱负难展的酸楚,感叹人生易老、青春难再。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起笔用了一个悖于常理、近乎无理的表达,明知故问表达了自己半生蹉跎的忧愤之情,这种将无形的情绪形象化,带给人们最为直观的印象,让这种不可触摸的“愁”变得真切具体了。这种“形容尽致,读之令人发笑”有着“无理之妙”,诗人于不露声色间说出了个“似”字,将这三千丈的白发合理化。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根据《秋浦歌》十七首的创作特点,余恕诚先生认为“明镜”应理解为秋浦河。这种解释应该是合理的,诗人在清澈如镜的秋浦河上临水倒影,发现自己的鬓染秋霜,不禁发问——这满头白发从何而来?这实则是诗人自问自答,他焉能不知,早年风流年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到后来被皇帝“赐金还山”、游历四海的落魄文人,这种自讽自嘲的一问,于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中道出自己难以言说的苦衷,这让我们不免生出几份感慨,这才是那个奔放不羁、气魄超凡的李白。

“学杜诗易而学李诗难”,的确如此。据好事者计算,一头三千丈的头发总重量有两千多斤,这人能拖得动吗?实际上,艺术的真实虽然建立在现实的真实基础上,但是应该比现实更高更美。李白式的这种夸张,尽管失真,但是符合艺术的原则,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上的“真”,因而更有艺术的表现力,便于彰显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后人能学到李白个别的篇章词句,却难学到李白这种天资狂放的才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0)

相关推荐

  • 唐 李白《秋浦歌·其十五》今韵

    唐 李白<秋浦歌·其十五>今韵 一君木子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李白一生多次出游秋浦,& ...

  • 《秋浦歌》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秋浦: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南.缘:因为.个:这样. 译文 白头发已经长到了三千丈长了啊 ,因为忧愁才有这样长 这秋霜一样的白发 ...

  • 李白的这首诗,看起来不符合常理,实际上是妙笔生花

    众所周知,李白的诗歌作品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它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通常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某个特点进行夸大和强调,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突出事物特点的 ...

  • 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千里独裴回. 注: 青云士:位高名显权重的人. 裴回:徘徊. 解读: 李白的一生,试 ...

  • 69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注: 秋浦:唐池州(属安徽)有秋浦县,其地有秋浦水. 东大楼:即大楼山 ...

  • 70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注: 薄游:短期作客他乡. 解读: 这首诗同前首立意相同,也是抒发对长安的思念和客居他乡.欲归不 ...

  • 71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注: 驼鸟:鸵鸟. 山鸡:野鸡. 解读: 这是一首咏物诗.不难发现,诗人是以山鸡为陪衬,来赞美秋浦的鸵鸟. 不过诗表面是在赞美鸵鸟,但从诗的字里行间 ...

  • 72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注: 飒:衰弱的样子. 解读: 读这首诗,我们似乎感觉眼前站着一个羸弱不堪.形容枯槁.白发纷飞的无助老者,这其实是诗人的自画像--"我&q ...

  • 73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注: 超腾:跳跃,动作敏捷. 解读: 秋浦两岸的树林之中生活着很多白猿,它们跳跃飞腾如飘飞的白雪.到了晚上,它们从树枝上牵引着自己的儿女,来到河边玩 ...

  • 74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注: 剡县:今浙江嵊州.新昌县一带. 风日:风景. 长沙:唐代属江南西道潭州,天宝年间改称长沙郡 . 解读: 唐汝洵曾评点此作为"青莲之客 ...

  • 75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注: 山公:即山简.据<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晋代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常外出喝酒,大醉而回.时人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 ...

  • 76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注: 水车岭:位于秋浦县西南方向七十余里,地形十分陡峭,且又临深渊,水流冲击发出富有节奏的声音. 寄生:指寄生在树木上的植物. 解读: <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