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江南三织造
江南三织造是指清廷在江宁(现南京)、苏州、杭州设置的织造处,它们隶属于内务府,负责制造清廷皇室及官员所用的绸缎等纺织品。
其实,早在明代就在南京、苏州、杭州三处设织造局,明统治者又直接用亲信太监掌管织造局,即提督织造太监。贪财的太监到富庶的江南主管织造工作,他们作威作福,是非不断。到了明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帝体谅民间疾苦,曾下旨将苏杭织造暂行停办。明清鼎革之后,顺治二年(1645年)恢复江宁织造局,而杭州和苏州两织造局也得以于顺治四年重建。
苏州织造府沙盘
顺治三年,顺治帝改以工部侍郎一员总领织造事务,选内务府郎官管理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局,终于一改太监监管制造局的话乱局面,生产逐渐开始走上正规。江南三织造一直由内务府派员担任,主要是皇家亲信,像我们熟悉的曹雪芹曾祖父曹玺就曾出任康熙朝江宁织造(曹玺属汉军正白旗包衣,曹玺的母亲曾是康熙帝的保姆)。曹玺是在康熙二年(1663年)由内务府郎中“特简督理江宁织造”,织造原本三年更换一次,而曹玺担任织造后,一直任职了21年,直至病逝于任上。从曹玺以下,曹家三代四人皆为织造,曹雪芹本人也出生在江宁织造府。(周汝昌:《曹雪芹的故事》)
织造衙门(又称织造府或织造署)是织造官吏驻扎及管理织造行政事务的官署;织造局则是经营管理生产的官局工场。江南三织造局各有分工,其中江宁织造主要负责彩织锦缎、重色大云锦、织锦缎、妆花缎等,苏州织造主要负责绫、绸、锦缎、罗、缂丝、刺绣等,杭州织造主要负责御用袍服、丝绫、杭绸等。由于清代废除了明代匠户制度,采取雇募工匠制。工匠被招募到官局,不仅服役,而且还遭受严格的管制,并非完全自由的劳动者。织匠不仅终身从业,并且子孙世袭。
江南三织造每年需按照工部下达的指令完成皇室和官方的织造任务。在一些重大节日和庆典时,由于对织物的需求量大,往往是由三处织造共同承担完成。在任务完成后,由三处织造轮流押送进京。为保证质量、防止受潮,大致是御用缎匹走陆路,官用缎匹走水路(水路快捷但易受潮)。
咸丰年间,江南三织造受到太平天国战争的严重冲击。咸丰三年(1853年),江宁被太平军占领,江宁制造局的事物暂交给了杭州制造局。到了苏州、杭州都被太平军占领后,苏杭两地的织工四散,织机被毁,织造任务只得无奈停止。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江南三织造局重新恢复生产,由于原先的衙署、生产设备均遭破坏,规模已不复从前。
康熙南巡图中的苏州织造府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江南三织造在完成每年由工部派发的各项织造任务的同时,有时还兼任巡盐御史、承担皇帝南巡的接待以及采办新奇物品、选送高手工匠等多项工作。康熙帝一生六次南巡,江宁织造府接驾四次,每一次自然都会花钱如流水。“当然,雪芹没敢说(或者没有意识到),那南巡也是导致他家破人亡的一项主因。”(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