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对食物的依恋

胃对食物的依恋,是与时代潮流密不可分的。

1.胃对食物的依恋,是一种填饱。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凭票购买米、油、肉......

粮票,是留下计划经济时代烙印的最强纪念品。

兄弟姐妹又多。妹妹总是不舍得吃肉,先吃菜。然而,只见筷子在各碗之间穿梭不息,姐直接从妹碗里夹走了肉。有时,妹妹的碗,原来只是荤菜的中转站。

冰棍,是厂里给职工的福利。握在手里,用舌头一点点地舔,那种沁入心脾的凉爽,至今仍记忆犹新。

当时,贵阳有两种著名的小吃:一分钱一个的“丝娃娃”、五分钱一个的“豆腐果”,两者均采用折耳根等作原料,浇上辣椒汁,香辣可口。有时同学买不起“丝娃娃”,可以把老板卖“丝娃娃”剩下的调料辣椒汁一饮而尽。有的人端着自家的白米饭直接伫立在“豆腐果”小摊前,就着新鲜出炉的“豆腐果”可以连下两碗米饭。

(此图为贵阳地方著名小吃:“丝娃娃”,别名素春卷)

快到碗里来,以票据为名,行填饱之实。

2.胃对食物的依恋,是一种丰足。

麦当劳、肯德基开到了地球村的各个角落。

《舌尖上的中国》,是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的经典栏目,经久不衰。

老干妈冲出中国,在全球,是辣椒酱的扛把子。

哈根达斯,散发着贵族气息,是冰淇凌的顶流,目前进入大润发超市,“飞入寻常百姓家”。

现在,物流的发达,全世界的食物都可以快递到家。“美团”、“饿了吗”等各种APP的使用,一键下单,送餐到家。

随荷包渐涨,以下单为名,行丰足之实。

硬币有两面。吃播的盛行,豪吃海塞,催吐再吃,不顾健康,是应该唾弃和制止的。

3.胃对食物的依恋,是一种营养。

今年疫情,催生了诸多大厨。超市,面粉屡屡断货。面粉都去哪儿了?

你可以在朋友圈、微博里,看到面粉留下的足迹。

面包、蛋糕、泡芙、蛋挞、汉堡、三明治、比萨饼、甜甜圈,西点系列。

包子、饺子、元宵、馄饨、烧麦、肉夹馍、烙饼、葱油饼、芝麻酱饼,面点系列。

武汉热干面、山西刀削面、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吉林延吉冷面、河南烩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兰州牛肉面,全国面条大比拼。

单是面粉做出来的美食,就足以令人垂涎欲滴。

荤素搭配,坚果水果相伴,家庭煮夫、家庭煮妇,俨然是家里掌控健康食谱的营养师。

厨艺切磋交流,以比拼之名,行营养之实。

4.胃对食物的依恋,是一种自律。

浪费食物的一组组数据,触目惊心。

全球每年约有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造成75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

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

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

在我国,大型聚会食物浪费率达38%,学生盒饭有1/3都会被扔掉。

据测算,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节约食物,自古有之。

苏东坡曾写道:“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意思是:朋友聚餐,酒足饭饱后,还剩下些许饭菜,扔了可惜,于是有个朋友将其收拾打包,带给家里儿子吃。

司马光晚年在洛阳时与朋友聚餐,搞了一个“真率会”,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如果不尽兴,再上酒一壶而不再上菜。吃饭只显真性情,不打肿脸充阔人。别人请他吃饭,如果有剩菜,则“既食而携其余”,意思是:吃完饭,打包剩下的饭菜。

珍惜粮食,拒绝浪费,从我做起。

全中国提倡光盘行动,避免“舌尖上的浪费”,提升个人的素养,从而提升整个国民的素质。

自律的选择,是以节约为名,行提质之实。

5.民俗与恶搞

在美国得州,盛产核桃。果熟落地,院子里随处可见。有时卡车开过去,核桃被碾得稀碎。但是终究没有一个人会去摘采。是因为他们不爱吃吗?NO!核桃糖、核桃派、核桃蛋糕,都是最受当地人欢迎的食物。但是所用的核桃,却是自掏腰包去超市买经过加工的。在当地人单纯而直接的民俗文化里,家里果树如桔子、柿子、无花果等等,仅仅作为观赏绿化之用,与食用无关;没有“捡东西吃”的概念,吃的东西,理所应当花钱去买。

美国得州的果实,是以民俗为名,行种植与食用相分离之实。

前些天,天津某饭店推出了两种份量的盒饭:一种是两荤两素,米饭量为275克(男版);一种是两荤一素,米饭量为225克(女版)。对此,以男女食量不同,美其名曰提倡节约,杜绝浪费。

饭量以多寡、男女来划分,定价却是一样的。打着节约粮食的幌子,却是赚足了女性顾客的钱。与社会广泛提倡的文明自律意识,已然背道而驰。

天津某饭店,是以节约为名,行赚女版盒饭钱之实。

张军的赞赏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