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夏礼的跪与不跪
巴夏礼是19世纪英国职业外交官,此人与中国渊源极深。1851年,他乘船前往中国,此时中英两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1843年8月,巴礼夏通过了英国领事馆在香港举办的中文水平测验,从此开启了他在中国的外交生涯。他先是担任翻译,辗转厦门、福州、上海、广州多地,直至1854年出任英方驻厦门领事。
巴夏礼在短暂返国后,又代理英方驻广州领事,因入城问题与广东官民多次发生冲突。1856年10月发生了“亚罗号事件”,巴夏礼极力扩大事态,力主对中国出兵。1858年后,巴夏礼跟随英军北上,任英国专使额尔金的中文秘书,参与了多次与清廷的交涉活动。
对于巴夏礼,早在英法联军进犯京津之前,清政府方面对他已经印象不佳。在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俘虏叶名琛后被清政府任命为两广总督的黄宗汉,鉴于巴夏礼一手制造了“亚罗号事件”、在广州沦陷后实际操纵那里的政务,于1858年在对咸丰皇帝的上奏中,就已愤恨地表示:“天生巴夏礼,所以祸粤也,不去巴夷,粤难未已”;他甚至还张榜悬赏:“生擒巴夏礼者,(赏)数万,杀毙者,数万”。
在英法联军进犯京津过程中充当英方翻译和谈判代表的巴夏礼,在清朝官员面前表现出来的傲慢无理,较之此前在天津谈判中的李泰国又有过之而无不及。其言辞狂悖、咄咄逼人,令与之谈判的桂良等人心里多怀有怨恨之意,且认定其乃“主事之人”,额尔金惟其言语是听。在通州谈判前的9月14日,咸丰皇帝在给钦差大臣载垣的谕旨中,也有明确的表示:“巴夏礼、威妥玛等系(该夷)谋主,闻明常亦暗随在内,即著将各该夷及随从等,羁留在通,毋令折回,以杜奸计,他日战后议抚,再行放还。若不能羁禁巴夏礼等,令其全数回河西务,亦无不可,断不准去留任意,有碍战局。”
通州谈判时,英方派代表巴夏礼率领39人参加,清政府几乎答应英法联军开出的所有条件,但在巴夏礼面见皇帝“跪与不跪”这一点上争执不下。钦差大臣全权谈判代表载垣表示按中国礼制,见皇帝必须跪拜。巴夏礼则以他不是中国的臣民相推诿。争辩既久,相持不下。清政府则最终指示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为人质。
作为英方谈判代表的巴夏礼因为拒不接受跪拜清廷皇帝而遭羁押,巴夏礼等9人被关在刑部大牢里,其余人则分别关在了昌平、密云、房山各县监狱。英法联军把这些人解救出来时,发现已经被折磨死了20人,活着的也都被折磨得不成人样,泰晤士报记者包尔贝更被分尸。
此时的咸丰皇帝早已躲到了避暑山庄,当然这样有悖常理且骇人听闻的事招来了联军的疯狂报复,英国专使额尔金决定对清廷虐杀外交代表的行为实施报复。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处宫殿被英军纵火焚烧,大火日夜不息,烟雾蔽天。这一次,老大帝国在跪与不跪的问题上终究吃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