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吃西红柿鸡蛋面,儿子直把鸡蛋往我碗里夹,说他不吃鸡蛋,只吃西红柿。我就对爱人唠叨,现在的孩子连鸡蛋都不吃,我们小时候鸡蛋可是稀罕物,平时根本就吃不到。记得小时候,母亲舍不得给我们吃鸡蛋,经常把鸡蛋攒起来,拿到街上去卖钱。每次去街上卖鸡蛋,我都要跟着大人去,到处坑坑洼洼的砂石路,一路颠簸步行到街上,几乎每次都会有一两个磕破的鸡蛋,收鸡蛋的人就不要了。这个时候,我是最开心的,可以用自家的鸡蛋,再花上几毛钱,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醪糟。偶尔有那么一两次,没有磕破的鸡蛋,收鸡蛋的人就全收走了,大人们非常高兴,所有鸡蛋可以全部变卖成钱。而我却有些沮丧,没有破鸡蛋,就喝不了鸡蛋醪糟。即使是后来上学了,每学期期末去乡上考试,母亲也会说,考试不能吃鸡蛋,吃鸡蛋就会得“鸡蛋”,吓得我也不敢要吃了。我和妹妹,不管谁考试得了100分,领通知书当天回到家里,母亲才会破例炒一个鸡蛋奖励一下。得满分的那个人,津津有味、兴高采烈的吃着,其他人只能在旁边眼巴巴看着,直流口水。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浑身乏困无力,头晕的什么也吃不下,睡了整整一天也没有吃东西。傍晚母亲特意为我做了一碗鸡蛋羹,当我闻到那香喷喷的鸡蛋羹时,即使再晕再困,也要硬撑着爬起来,把那碗香喷喷的鸡蛋羹吃完。说也奇怪,吃完了那碗鸡蛋羹睡了一晚上,第二天烧就退了,病也好了很多。后来,这也成了妹妹学习的“范例”。我们姐妹几个有时为了能吃到鸡蛋,故意装病,说自己病了,要吃鸡蛋病才能好。还有一次,我去隔壁大妈家里串门,有几个人帮忙给大妈家干活,晚上喝汤(吃晚饭),大妈炒了粉条鸡蛋,先放在碟子里用碗盖住,等人上桌了再把碗拿掉,呀!!那金黄的炒鸡蛋,那软软的粉条,那圆圆的碗状,既眼馋又嘴馋,看的我直流口水。直到今天,回想起那盘粉条炒鸡蛋,我也是垂涎三尺!回味无穷……如今的孩子,从小就天天吃鸡蛋,即使是最偏远的农村,也有“蛋奶工程”,孩子们对吃鸡蛋已经没有了稀奇和期待。鸡蛋,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餐桌上天天可见的食物,而不再是我们小时候那样的稀缺和罕见!对吃鸡蛋的期盼和渴望已经成为了我们那一代人的回忆,也将成为中国人对历史的回忆!作者简介
骁强,临渭区融媒体中心干部 ,喜好文学,也喜好随意创作,追求诗和远方的生活。《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稿费在文章刊发后次月上旬发放,未到账请添加主编微信领取
平台公告
汗滴化雨伴笔耕平台承蒙各位文友支持与厚爱,目前发展良好,为感恩各位,特决定推出四重好礼送文友。
一曰:文之有礼
每周选出最具人气文章一篇(阅读量不少于200且最高),送红包(10元)!
二曰:转之有礼
每周选出转发分享量最多的文章一篇(转发分享量不少于20次且最高),送红包(5元)!
三曰:言之有礼
每周选出留言最多的文章(留言不少于30条且最高,同一读者留言多条,只记一次,不累加计算),送红包(5元)!
四曰:在看有礼
每周选出“在看”数最多的原创文章一篇(在看不少于50且最高),送红包5元!
以上好礼从2020年4月4日起执行。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具体实施以平台解释为准。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