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小年”
相对于腊月三十的“大节夜”,宋朝人把腊月二十四称作“交年节”或“小节夜”。在这一天,宋人祭灶送神,颇有点我们现在过小年的意味。
“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夜于床底点灯,谓之'照虚耗’。”(《东京梦华录》卷十)宋朝人以腊月二十四为灶君上天的日子,人们将那天称为“交年”,意思是新年将至。如何度过“交年”呢?买酒、买纸钱、买灶马。有钱人请和尚或道士念经,没钱人自己念诵经咒。一边念经,一边用酒菜供奉灶君及其他神仙,同时还要用酒糟涂抹到灶门之上,据说这样可以让灶君上天之后晕头晕脑,不会做出对人不利的汇报。最后呢,再为灶君烧化纸钱,并将灶君的坐骑(纸马)放在灶门口一同烧化,恭送灶君及百神上天。
除此而外,这一天的“祀灶用花饧、米饵及烧替代,及作糖豆粥,谓之'交口’。”(《武林旧事》卷三)这里的“花饧”又叫“胶牙饧”,是煎熬成半固态的麦芽糖;“米饵”又叫“欢喜团”,是用蜂蜜拌成的糯米丸子。麦芽糖,欢喜团,糖豆粥,宋人祭灶供奉的甜点与今天也是大同小异,他们既送钱又送甜收买灶君,当然是让他“上天言好事”了。
宋人的祭灶颇有些规矩。首先,祭灶由男性参与,女性则回避。按理说,一年四季女性使用厨房和灶台多多,这祭灶偏偏不让女性参与多少有些说不过去。其次,还要为灶君准备“甲马”(供灶君乘坐)和“料豆”(草料和黑豆,供灶君的坐骑食用)。该念的念,该烧的烧,一切程序走完,把灶君像也在供桌前烧掉后,祭灶的主要程序就走完了。
不过,宋朝人在祭灶过后还有个习俗叫“照虚耗”。“虚耗”是百神当中的一种,它虚无缥缈,无色无形,不像灶君那样监察善恶,也没有庇护凡人的能力,相反它还会给人捣鬼添麻烦。腊月二十四这天祭灶送神,百神都去吃供享吃饱了好乖乖地飞升,唯独虚耗不吃这一套,留在你家不走。那怎么办?只好用火烧它,把它赶走。据说虚耗通常都躲在床下面,于是宋人就准备好一盏盏油灯放到床铺底下,从天黑点到天明,算是送走了虚耗。
介绍完宋朝人祭灶的大致程序,再简单说说宋朝人为什么要虔诚地祭灶呢?李开周先生对此的解释是,“无论是哪个版本的灶君,其职能在宋朝都已定型,既负责记录善恶,又为其监控下的子民提供庇护,使其免遭没来由的伤害。我们翻看《夷坚志》可以见到南宋世俗生活中的两个小细节:愚夫愚妇生了小病,不舍得花钱找医生,却去灶下收拾些草木灰,当药服下;市井小贩出外经商,家里的钱财没人看管,偷偷藏到灶洞里去。南宋百姓为何要这样做?因为他们相信灶君,相信灶君的神力能惠及灶灰,相信灶君能帮他们治病,能看管好他们的钱财。”(李开周《在宋朝过的那些年》)宋朝人祭过灶神,就该兴高采烈地置办年货,毕竟新年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