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诵读 】|| 向阳而生
【文香花开】平台是一个旨在为文学、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纯文学有声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文香花开,花开有声!愿你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向阳而生
作者:贾红松 | 诵读:梁娜茹
有这么一个人,他一辈子始终怀有一颗善良诚挚的心,始终怀有一颗感恩念怀的心,也始终怀有一颗不忘本性的心。
他能把简单的日子过得不简单,把平常的生活过的不同寻常。
这样的一个人,即便他一生没有可供彪炳的丰功伟业,即便他普通的泯然于芸芸众生之中,但他却如同扎根在万安山北麓的一棵老槐树,盘节向上,厚积薄发,讴歌生命。
洛阳城东南方向巍巍隆起的那座万安山,以伊阙为首,自西向东逶迤在伊河南畔,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拱卫着十三朝古都。风从山梁上呼啸而过,雨从沟壑间奔流而下。古往今来,在万安山北麓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如同沟崖卯梁上的一棵棵老槐树一样,一个个骨格坚毅,忠厚实在。
79岁的宋瑞庆老人就是那群人中的一个。唯一不同的是,宋瑞庆老人一生节衣缩食,用尽积蓄,尽心收藏,在周围人不解和疑惑的目光里,甚至质疑和嘲笑声中,创建了一所颇有特色的“农家博物馆”。
出洛阳城区后,车行向南,过了郁金香花海欢乐城,再折向东,约摸4公里就是万安山脚下的南宋村。不用打听,村口有一块不大的木牌写有“农家博物馆”,顺着指示,很容易就能摸到宋瑞庆老人的家。
“农家博物馆”就在宋瑞庆老人的院落内。院落不大,座南朝北,东西各有三间厦房,上房据南,邻街房在院落北头,几只羊饲喂在最东头的一间,隐隐能听见羊儿“咩咩”得欢叫。
知道我们来参观,宋老早早就迎在门口,简单寒暄后,宋老领我们进到了他的“农家博物馆”。
农家博物馆内的陈设很简单,也很简陋。说是“农家博物馆”,但收藏的物品不算丰富,甚至和想象中相差甚远。藏品多和农村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有关,也和农村生活有关,稍显遗憾的是,博物馆内鲜有含蕴厚重的文物精品。
但农家博物馆内也有吸引人的藏品。譬如宋老收藏的一件件旧时农具,譬如宋老收藏的《人民公社社员证》《供销社股权证》,还有几张解放前的《地契》《典契》。一件件藏品的历史虽然并不久远,但足以让人感受到那一段段不同寻常的岁月。
提及自己的藏品,一脸沧桑的宋老打开了话匣子。宋老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自己前半生命运坎坷,生活不济,虽有凌云志,奈何被柴米油盐累弯了腰,直到改革开放后,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手头有了一点积蓄,自己的爱好才有了付诸实现的可能。
但凡见到关乎历史的老物品,或者听说那里有关乎历史的老物件,宋老便不怕周折,费事费钱的寻来,甚至不惜舔着脸面一趟趟去淘。日积月累,便有了这座“农家博物馆”。
宋老说,“水有源,树有根,幸福生活蒙党恩”,现在的好日子不但老百姓心满意足,眼下的好光景好时代,从他的藏品中也能反映出来。
听了宋老的解说,再细细品鉴眼前的一件件藏品时,竟忽然觉得它们一个个有了灵性,恍惚间,它们一个个正挤挨着宣讲它们不平凡得过往。
说话间,院落里又进来几个慕名的参观者,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小女儿来博物馆参观。见来了人,老宋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着,从年轻妈妈和孩子认真倾听的神态上,不难看出,她们的心灵里,已经埋进了一颗懂得感恩,和一颗珍惜幸福生活的种子。
老宋告诉我们,自从农家博物馆开办后,接待的参观者已不下万人,市里几个博物馆的领导也闻讯来过,对他开办农家博物馆的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褒扬,也有企业家表达了资助的意愿。老宋表示,未来的农家博物馆一定会越办越好。
离开老宋的“农家博物馆”时,我的心里装满了收获,又有满满的感动。我一下子想起了一句话:一棵树开花了,为的是结它自己的果实,不曾想,它也灿烂了一个春天。
老宋无异就是这样的一棵树,他向阳而生,春花秋实,在万安山脚下那块厚实却不富庶的土地上,用坚守和扎根,给自己的人生结下了一串累累的果实。
作者简介
贾红松,70后,法律工作者,供职于洛阳市智达法律服务所。在《散文选刊》《法庭内外》《人大建设》《民主与法治》《青年导报》《河南法制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及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平台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小说一百余篇,团结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岁月悠然》。有散文获奖并被洛阳电视台拍摄为同名电视散文。
135
梁娜茹: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共产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市巾帼建功标兵。平时爱好朗诵、写作、旅游、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