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马志明捧哏30年还是输给了“前任”,黄族民比谢天顺差在哪?

在很多观众印象中,马志明是相声界典型的大辈儿。事实也确实如此,比如同为宝字辈的侯宝林、刘宝瑞二位,论岁数比马三爷只小了两三岁。但这就是相声门里的规矩,不看岁数看辈分。或许正是碍于天生的大辈儿,让少马爷一辈子不敢轻易收徒。
有人说黄族民是他唯一的徒弟,也有人说是他唯一承认的徒弟,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可真要说够得上“爱徒”的,黄族民当仁不让。到今年,师徒二人已经整整合作了33年。在少马的历任捧哏搭档中他无疑是合作时间最长的。三十余年舞台磨合,让原本只是曲艺爱好者的黄族民,历练成为如今名噪全国的捧哏名家。
客观而言,他的艺术成就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努力,而非天赋使然。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内行观众看来,即便他与师父合作了三十多年,但碰撞出的艺术火花仍不及只有数年合作经历的谢天顺。究竟在捧哏上,黄族民比谢天顺差在哪?
可能您觉得黄族民属于票友下海,从艺时间短。而谢天顺是娃娃腿,自幼受曲艺氛围熏陶,另外还有郭荣起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师父口传心授,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如果说真有差距,主要还是表现在捧哏风格和天赋悟性上。
在少马为数不多的弟子当中,黄族民算是唯一实授的徒弟。按理说,他的捧哏风格应该是按照少马的艺术特点“定制”出来的。的确如此,一手培养起来的捧哏搭档,对于马志明而言,在台上用起来可谓得心应手。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二人的搭档确实更突显了逗哏演员的艺术特点,而黄族民虽然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却始终发挥不出捧哏应有的“掌”和“量”的作用。相比于跟师父的合作,给师大爷马敬伯捧哏时,反而更能看出黄族民的闪光点。
反观当年“马谢档”的合作则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倒不是说两位都是世家子弟,相声门里又是一辈人。谢天顺对马氏相声有着深刻理解,知道该以什么尺寸量活。有人觉得谢天顺属于所谓“进攻型”捧哏,但却没看到他在表演中不着痕迹的顺水推舟和恰到好处的垫砖递腿。简单来说,他在台上的“顶刨撞盖、蹬谝踹卖”都是遵从段子的表演需要,既不是刻意卖弄自己,也非盲目迎合搭档。
至于天赋悟性方面,黄族民与谢天顺的差距就比较具象化了。对相声的悟性和语言天赋,可能真不是认真教就能教出来的。举两个例子,《纠纷》是马志明最具代表性的创编相声,谢天顺和黄族民都曾先后捧过这段。大家不妨回忆一下,这段逗哏演员说到在派出所里,丁文元跟王德成提出来“要不咱私了吧?”谢天顺马上接了一句“二位跑派出所私了来啦!”而黄族民捧哏时,说至此处,他的反应是“私了?”其实不用过多评价两者孰优孰劣,在老观众面前早已高下立判。
再来看马家的把杆活,传统相声《文章会》。马氏父子两代人把这段传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恰好谢天顺和黄族民也都给少马爷捧过这块活。再举个小例子,逗哏的说“我们那叫仁和,仁和扶轮中学,掌柜的姓刘,刘四爷。” 黄:“哦,(笑)知道知道,你们门口那牌匾字号叫仁和,掌柜的是刘四爷?” 马:“你也知道哈?” 黄:“走!还是拉车的。” 而谢天顺说完“掌柜的是刘四爷?”之后,又加了一句“他有个闺女叫虎妞,你们同学有个叫祥子的.....” 马:“他比我高一年级。”这两句不光是给整个段子凭添了个小包袱,更是着重表现了捧哏的“看破不说破”的心态。在丰满了捧哏塑造的角色同时,更反衬出逗哏的破绽百出,难以自圆其说的形象。类似的细节处理差异,在《卖五器》《自食其果》等段子里也有不同的体现。
即便如此,他与师父的合作仍可以称得上成功。单看黄族民的捧哏水平,在同辈相声艺人中也是相当出色的。只是在观众眼中,总会存在“适合”与“更适合”的区别。就像王凤山晚年时给马三立捧哏同样有不俗表现,但更多的观众还是对张庆森、赵佩茹两位前任捧哏搭档青睐有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