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如一夜春风来,AI植发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世界毛发研究权威专家、耶鲁大学教授库尔特·斯坦恩在其著作《头发:一步趣味人类史》中写道:生长旺盛的头发会传递出身体健康、魅力十足等信号。
可在当下,茂密的头发对很多人而言已经变得一种奢求。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除了容易发胖和容易脱发”。据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中国已约有2.5亿脱发人群,占比总人口近五分之一,如果将男同胞的谢顶面积加在一起,差不多有4725平方公里,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北京。
再加上市场有意无意地营销造势,脱发的焦虑逐渐被时代放大,压迫着当代人的紧张神经。哪里有焦虑,哪里就有商机,“脱发经济”迅速崛起,这门生意真的好做吗?
脱发经济“秃”然崛起,90后也留不住“三千烦恼丝”
25岁的赵先生向“智能相对论”倾诉,自从进入互联网公司,996、007成为工作常态,脱发问题愈发严峻,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是脂溢性脱发,主要原因是过度熬夜工作压力过大。
一般而言,脱发主要源于遗传性脱发,如果你的父母辈脱发,基本上你也逃不了。其余多是像赵先生那样由外界因素导致的脱发,比如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熬夜、酗酒等;又或者是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长期焦虑、悲伤、精神紧张等神经精神因素、工作压力以及某些药物。
目前这一症状主要呈现三大趋势,首先是脱发人群迅速增加。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饱受脱发困扰的人不在少数,这点在前文已经有所佐证。
而在日韩,脱发问题同样严重。日本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戴假发;据央视财经报道,根据韩国脱发治疗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的脱发人口已经达到1000万,约占韩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其次,脱发的年轻人数量也在直线上升。
韩国的脱发人群中,二、三十岁年轻人的占比在2019年就已经上升到四成。
同样,中国脱发群体也呈现年轻化趋势,有60%的人在25岁就出现脱发现象。阿里健康曾在2017年发布的《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显示,在阿巴旗下的零售平台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占比高达36%。
随着脱发问题被越来越多年轻人重视起来,一些衍生的热词开始出现,“秃头”表情包也应运而生。
除此之外,女性脱发也变得极为普遍。在韩国,年轻脱发群体中超过四成是女性。据新经济研究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2021年中国脱发保健行业趋势与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脱发人群中女性群体接近1亿人。
在三大趋势中,不管是以90后为代表的Z世代还是女性消费者,消费实力一直在不断提升,并且悦己性的消费倾向明显,又因为“颜值经济”盛行,看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也更愿意为头发花钱。
95年的玲玲是防脱发产品的资深用户,不管是洗护、生发洗发水,还是假发片和假发套,她都购置了不少。据“智能相对论”了解,玲玲每月工资的四分之一都花在了头发上,近期由于感觉洗发水和假发片效果不明显,玲玲甚至开始有了植发的计划。
庞大的需求催生了庞大的市场。据国家卫生部门公布数据,我国城市居民用于个人头部护理的消费正以每年30%的速度急速增长,远远超过9%的GDP增长率,未来10年毛发健康产业甚至将以每年260%的速度增长。
成立于2017年的保健品牌Hims,因为从脱发切入,成为美国直接面向消费者(DTC)赛道上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10月1日,Hims更是申请IPO上市,估值达16亿美元。
由于海外市场上Hims这样的独角兽出现,也让资本市场对该赛道更有信心。2017年下半年,雍禾植发宣布获得中信产业基金的投资,融资额在3亿元左右,2017年投后估值约5亿元;Menxlab从2019年启动项目至今,也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拿下三轮融资,融资金额过亿元。
消费者愿意付费、资本市场舍得投资,“脱发经济”迅速风靡全国,辐射多个行业。
多个行业受益明显,背后乱象仍需警惕
脱发经济浪潮袭来,三个典型行业受益最明显。
从最浅层的开始说起,第一就是养发、护法行业。当开始有脱发迹象出现时,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去护理头发,将脱发扼杀在摇篮里。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霸王洗发水了,成龙的“duangduang”、毛不易的“每一根毛发都不易”,都让霸王成功出圈,成为防脱领域国民度最高的产品。除了专攻防脱领域的霸王、柳屋,施华蔻、多芬、同仁堂、资生堂等品牌推出的育发产品也越来越多。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养发行业市场渗透率达到1.5%,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中国人头皮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到2020年年底,养发行业的市场渗透率达到20%,整个养发及相关产业规模有望超过400亿元。
如果养发护发产品效果不太明显时,很多消费者就开始考虑发制品,也就是常说的假发。
在某电商平台以“假发”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有37万多个相关商品,不少店铺的月销量都在1万以上。
市面上的假发材质主要有三种,价格最低的是化纤丝类假发,不容易打理,基本几十块就能买到整顶。化纤丝和真人发丝混合的假发,不管在价格上还是仿真度上都有所提高,价格区间基本维持在300-1000元。真人发丝是价格最高的一类,基本都在上千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假发制造国和出口国,中国假发供应量占全球70%以上,形成许昌、青岛、广州等假发产业带。其中,许昌是全球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有“头顶时装之都”的美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假发产业年销售额达到600亿元,从业者超100万人。
芳芳作为假发套和假发片的忠实粉丝,各种类型都有尝试过。虽然现在市面上也选择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芳芳也发现假发片在佩戴过程中很容易扯伤原有的头发,而发套又不太透气,于是她开始考虑植发。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31日,我国现在共有48626家与植发相关的企业。仅在2021年的1月份就新增了309家企业。
2016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由57亿元跃升到163亿元;2020年,植发行业市场规模有突破200亿元的趋势。
(图源:艾媒数据中心)
当然,巨大的行业红利之下也催生了许多乱象,在企查查搜索植发出现的企业之中,前四家就有三家分别标记着20、27、35条自身风险。综合防脱发产品行业被诟病较多的问题主要是:虚假宣传、高价暴利和无资质运营。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上海一家化妆品公司曾于去年6月因在名下网店虚假宣传洗发水防脱功能被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罚款1万元。据了解,举报人在由该公司开设的天猫网店购买了菲诗蔻洗发水。该网店宣称该洗发水有防脱发功能,但无法提供相关依据。
在植发方面,行业鱼龙混杂;有的机构甚至办起“三天速成班”,并非医生的“老师”,带着同样没有医师资格的“学员”,直接在患者头上操刀“实践教学”。
肖晚先生向“智能相对论”透露,2017年5月他曾经在某宣传存活率高达90%的连锁植发机构做了3000单位的植发,但效果不明显,院方给出的解释是肖先生后期护理不佳导致,让他又花了两万块钱做了第二次,结果两次所植的头发又细又软存活率极低,后枕部取得毛囊全部浪费,该机构无疑有虚假夸大宣传之嫌。
在发制品、护发产品还是植发市场,行业乱象如果无法一直得到整治,优质的品牌和机构也很难得到健康成长。未来还是需要尽快明确行业准入门槛,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建立监管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人员培训。
数字化分析、高效工作,AI植发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近年来,以AI为代表的新科技正在从生活的细节切入,改善大众生活,第一款植发机器人ARTAS也应运而生。
智能防脱发产品选择从植发领域切入,主要也是因为在放脱发产品中,植发能精准地使脱发区域长出头发,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虽然植发手术效果对比其他产品确实更加显著,但是植发手术费用高昂。肖晚先生选择的FUE毛囊种植技术,一个毛囊单位10元,他一共植了6000个,花费在6万元左右。
根据业内一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大约做了50万台植发手术,手术金额超过100亿元。保守估计,做一个植发手术的平均花费超过2万元,加上后续的生发护发治疗,总费用更多。
植发手术除了费用高昂意外,移植头发的关键是保持毛囊完整,才能保证头发移植的成活率。这对于医生的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高,根据医生的熟练程度,结果偏差非常大。
所以专业植发人员培养时间十分长,想要培养一个合格的植发手术医生,至少要连续半年从分离到种植全方位的实践历练。即使如此,熟练的医生手术时间一长,难以避免因微细的抖手所带来的毛囊受损率提高。
AI植发机器人Artas相比人类医生手动摘取毛囊,更为恒定。它可以利用智能算法选取高质量的毛囊收集,识别和选择最好的毛囊收集,并利用数字化分析每个头发的自然分组的位置,随机收集供区头发,以便保留原来的外观。
依靠Artas的精准,将原先至少需要8小时的手术,几乎减少了一半,并控制了人类医生可能出现的不确定风险。不会因为操作时间过长、技术不熟练、判断有误及其他人类可能产生的情绪等原因,导致提取毛囊存活率低的情况发生。
这种技术不需要缝合,也几乎看不到修复的地方,几乎无痛苦,术后也没有针或线性相关疤痕。再加上图像技术及智能算法保障发株提取安全,动作精准高速,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快速恢复,短时间内可投入工作、运动,对于上班族十分友好。
不过虽然Artas已经进驻中国,但售价昂贵,一台Artas机器人的费用高达800万元人民币,而每一次手术前,还需要另外付出一笔费用,才能得到启动密码,继而进行手术。和传统人工植发一场手术2-5万相比,使用Artas机器人进行手术,费用可能高达8-12万,普通人暂时也难以负担。
总而言之,随着脱发人群的增加,这个市场的潜力也将被更多人看到,随着更多玩家的加入,行业的乱象也会慢慢得到控制,类似ARTAS这样的技术型产品也会越来越多。当前,脱发患者需要注意的是不必过度焦虑,避免“病急乱投医”,防止盲目消费之下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