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社交困惑:秀、装死、鸡汤
这段时间总是出差。在出差路上,总能发现一些想到一些。我记得有一次从义乌到上海。有人从杭州东上车,从上车开始就一直在电话里反复探讨工作,方案,费用,尤其是在费用一直跟对方在谈,自己赚多少,其它部门赚多少,这笔钱会有什么样的问题,总之,巴拉巴拉一堆,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似乎是软件开发之类的。作为电商运营人员,以及现在偶尔也会接些开发的活,就觉得有些事情干嘛说的那么玄乎那么累。后来我就在微博上写了一句话:一旦装上了,就得装到下车,所谓演戏演圈套。在某些情况下,“装”这件事,还可能会令某些人上瘾,一发不可收拾。当然,也有可能人家就不是在装,确实很忙呢,看来我有恶意和偏见。
无论装与不装,在公共场合,这也算是社交的一部分。既然是社交,也有困惑所在。比如说,我们互相加微信加好友,本来是想着来方便联系,加强沟通的,后来的情况就变成了秀场,各种晒和各种秀。反倒是沟通和联系很少。人们戴上面具,用一种虚荣之心,用晒来形成一种体面生活的仪式感。这是加了微信之后朋友圈的状态。
还有一种,比如说一些所谓的高端人脉资源群。正经话没几句,除了喝鸡汤就是发广告,你说这样的群有什么意义?从来没有一个人针对一件具体事情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解决方案,都是在闲扯。说真的,我不是一个健谈的人,我也不缺鸡汤,更不想看广告,我也不缺人生导师,所以,最后的决定是,再见,我退出了一些所谓的高端人脉资源群。
社交这种事情,本质是互相利用。我记得有些人加了我的微信,上来就问我很多专业上的问题,我也很痛快的给出了我的解决和我对这件事的看法。但我后来就发现:“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我不一定让你对我感谢,也不一定你要发红包给我。但在某些共荣的情况下,帮个忙总是可以的吧,但我发现没有。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客户需要找个大的淘宝客资源,我在微信里面问,还真有我曾经帮过的人说他就是大淘客,我就联系,希望能帮我的客户推一推,当然,淘客大家都懂,推肯定会给利益的,不知怎么的?人家就开始装死了。那次的感受特别深刻,在不让对方为难,又有利益的前提下,对方还处于装死状态,这是什么鬼?在我看来,有些事情能做就做,做不了,就干脆跟对方说为什么做不了,对方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