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创作难突破,得看旧时汉王孙
隶书盛行于两汉,西汉早期已经普遍应用,官府文书中所用亦是隶书,并广见于碑碣、墓志、摩崖、石阙、石经、画像题记及其他杂刻。除了《曹全》《礼器》《张迁》诸名刻,还有另一种形式即黄肠题凑。王国维《南越黄肠木刻字跋》、罗振玉《雪堂类稿》、端方《匋斋藏石记》等均有著录。其铭文甚简,大多为单刀直接契刻(华人德先生考为先书后刻),刀痕浅细,点画平直,无明显蚕头燕尾,相比于主流碑刻之严谨规范,出自民间工匠的黄肠刻石却自在潇洒,天真烂漫,质朴而率真,字间闪耀着汉时石匠智慧的光芒,随心所欲而法度俱在其中。如果您的隶书创作难以突破,不妨多关注、研习一下汉代黄肠石刻,或有所收益。
任城王汉墓外景(来自于网络)
任城王墓位于山东济宁市北郊,墓主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之孙,任城国第一代王孝王刘尚。该墓积土为藏,规模宏大,是一座典型的大型东汉诸侯王墓。墓葬发掘后即引起文物考古界、书法界的极大关注。任城王墓气势恢宏,颇具特色,虽出土物较少,但复杂的墓室结构和众多的题记刻石成为重大考古收获。
任城王汉墓内景(来自于网络)
所谓黄肠题凑,是指木椁墓中椁室周围用方柱形柏木堆垒的框壁结构。石材题凑则是指砖室墓中用方石块砌垒的相同结构,因它是前者影响下的产物,故目前考古界称其为“石材题凑”、“题刻石墙”或“黄肠石题凑”。
《任城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全集》内页图片
任城王墓所用黄肠石均来自不同地方,题刻内容出自50余位书刻匠之手,而且刻前一般不经过书丹,是由石工捉钻子镌凿。因刻者众多,故书刻风格多样。其风格多为东汉民间常见的实用性文字,它代表了当时民间书写的主流。黄肠石为长宽皆1米的方石,厚23厘米。题刻大都在石的侧面,少数刻在正面。
《任城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全集》内页图片
这批墓石刻字风格奇肆豪放,拙朴自然,结体造型多有奇趣,出人意外。每刻都能出奇不凡,体现出刻工在结字上的丰富想象力。
大多数为直接刻,少有先书后刻或朱书者,每石刻1 至 10字不等,以4至6字为多。该墓所用石材包括题凑石墙、封顶石、封门墙、各室底边石、棺床石共计4500 余块,其中暴露在墓室内可观睹的题记刻石有782块,上有4000多个单字。
《任城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全集》内页图片
如此之多题刻,在我国已知汉墓出土刻石中数量是最多的,实为我国汉墓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
《任城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全集》内页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