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言‖014.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024-06-01 20:22:20 论语漫言‖014.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篇第十》记述的是孔子的日常起居,似乎不是那么引人注意,但有两个地方例外,其中之一就关于吃饭。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孔子对于饮食态度的一部分,也是被我们日常引述最多的“金句”之一。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我们自己的引述,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并不一定是作者的原意。有时候,我们甚至只是借用了这句话,表达一下自己的学识如何丰富,调节一下气氛,而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只和我们当前的场景对应,至于是不是符合作者的原意,根本不用考虑。 比如,《诗经·邶风·式微》中有这么一句:“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本意是说:“天都黑了,你咋还不回去呢?要不是为了他,谁在泥水中劳动?”但郑玄家的丫头被在泥土中罚跪,二人的对话就变成了:“胡为乎泥中?”“薄言往诉,逢彼之怒。”郑玄是东汉注释《诗经》的权威,两个丫头都这么厉害,开口都是诗经上的话。“薄言往诉,逢彼之怒。”出自《诗经·柏舟》,本意是:“心里难受,想去诉个苦,结果赶上人家发脾气。”丫鬟当然不可能去找主人诉苦,在这里的意思是有事禀告主人,没想到正赶上主人发脾气,结果就让跪这儿了。所以,我们经常用的这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未必是孔子的原意。食,是主食,春秋时鲁国的主食大概是麦饭、豆饭、小米、黍子这一类的主食。脍,《说文》:“脍,细切肉也。” 《礼记·内则》:“肉腥细者为脍。”应该是肉丝,细细的那种。所以,这句话,如果照我们现在的语言逻辑,应该是这样的:“主食越精细越好,肉切的越细越好。”总之,意思就是越好越好。我对这个解释是不满意的,这句话的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个“厌”字。厌,我们现在的常用意是“讨厌”、“厌恶”,用这个意思理解,就会产生上面的解释。厌的繁体字是厭,还有个异体字是猒,古厌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压迫讲,读yā,后来就成了现在的“压”字,这就不管它了。另一个意思,口是嘴,月是肉,狗吃饱了肉躺在狭窄的棚子里,吃饱了就满足了,再给就厌恶了,吃不下去了,这在经济学上叫“边际效益递减”。吃饱了躺着舒服吗?否!你会睡不着觉,撑的难受。所以,有那么句话,你要让他一晚上不舒服,你就劝他多吃饭;你要让他一个月不舒服,你就给他买双小鞋;你要让他一辈子不舒服,你就给他娶俩媳妇儿。扯远了,回到狗身上。 孔子时代,估计家家养狗,我小时候也在农村,几乎有家就有狗。那个时候,狗能有点好吃的可不容易,一旦有了,吃饱了,还贪得无厌,还要吃,最后吃到吐出来。然后,过一会再把自己吐的吃下去。这就是厌,吃的太多,就过分了,太多了就不喜欢了,自己就讨厌了。看一看,想一想,那个场景,别人也会觉得恶心讨厌。所以,这个意思逐渐引申,厌的意思就有了满足、过分、讨厌这三个层次的意思,这三个层次是逐渐递进的。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句话中,“厌”应该是“过分”的意思。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食物不要过分精细,肉不要切的太细。”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非要让孔子的话符合现代人“多吃粗粮”的健康理念,而是有依据的。第一,孔子并不是一个追求享受,追求奢华的人。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粗茶淡饭,曲肱而枕,这是孔子追求的“乐在其中”。先生还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厌,其中的一个意思是饱足,所以钱穆先生的解释是“不要因为饭食精美而吃的太饱”,连“太饱”都要禁止的孔子,怎么会去追求饭菜的精美和精细呢? 第二,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无厌于日”的说法,原文是:“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这里这个“厌”的用法,个人觉得,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用法是一致的。(公众号:潜真堂)首先,夏天不要讨厌太阳,否则无法吸收夏天的阳气,用一位中医的话说,夏天不晒太阳,体内又湿又臭,就像臭水沟子。其次,肯定不能过分晒太阳,那会中暑、晒伤。所以这个“厌”也有过分的意思。适可而止,不能没有,又不能过分。这正是“中道”、“中庸”,不极端,取其中。第三,从食物本身角度来讲,同样也是如此。如果真的是越精细越好,那米饭就成了糊糊,肉丝就切成了肉馅,这固然也很好,但这显然就是另一种食物了。 我们古老农村的习惯,“上席”一定要有“条子肉”、“块子肉”,一个是大肉片子,就像现在的梅菜扣肉,另一个是方块肉,就像现在的红烧肉,但要整齐地切成方块,至少从上面俯视,从肉皮这个角度看,必须是方块。无论是肉片还肉块,都是古老的传统,都有一定尺度。如果薄如蝉翼,小如豌豆,那就不好吃了,也就不是那个肉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0210805 赞 (0) 相关推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原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①.食饐而餲②,鱼馁而肉败③,不食.色恶,不食.臭恶④,不食.失饪⑤,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⑥.惟酒无量,不 ... 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0-8) 孔子对饮食有着严格的要求.他认为,人不能只重口腹之欲,而应该致力于道义的追求,并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尊礼崇道.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 ... 休道饮食区区事——《论语》悟读【240】 饮食之道,其意也深. <论语>第十篇第八章: [原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ì,陈旧)而餲(ài,变味),鱼馁(腐烂)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该吃之 ... 论语漫言‖0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漫言|0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很清楚,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的出处有三: 第一次是在< ... 论语漫言‖011. 仁者,其言也訒 论语漫言|011. 仁者,其言也訒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侧重对仁的注解,基本都是师生之间关于"仁"这个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司马牛问仁,子曰:&qu ... 论语漫言‖012. 司马牛的兄弟 论语漫言|012. 司马牛的兄弟 司马牛问仁,显然内有隐情,<论语·颜渊>接下来还是司马牛的故事.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 ... 论语漫言‖013. 司马牛之忧 论语漫言|013. 司马牛之忧 孔子与宋景公原系同宗同族,都是子姓,貌似孔子还是宋景公的叔父. 孔子看似孤身一人,其实当时已是天下闻名的圣人.孔门弟子三千,能文能武,既有颜回.子张.子夏.伯牛.仲弓这 ... 论语漫言‖015. 孔子的饮食观(上) 论语漫言|015. 孔子的饮食观(上)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我们看看孔老夫子对待饮食的态度.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 ... 论语漫言‖016. 孔子的饮食观(下) 论语漫言|016. 孔子的饮食观(下)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食",这里念[sì],指主食. 现代人一说健康饮食,就是多吃水果蔬菜.其实这放在几十年前,还很不现实.古人讲究一定要 ... 论语漫言‖009. 非其鬼而祭之 论语漫言|009. 非其鬼而祭之 春节,是一个祭祀的高峰.关于祭祀,孔老先生说过很多,其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 在<论语·为政第二>第24章: 论语 为政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 ... 论语漫言‖008. 民德如何归厚? 论语漫言|008. 民德如何归厚? 因为年代久远,<论语>中的一句话,经常会引发很多不同的解释. 比如<学而第一>中的第九章: 论语 学而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 ... 论语漫言‖007. 历史与传承 论语漫言|007. 历史与传承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时间和空间共同构成的宇宙之中,在同一时间,我们关心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人发生了什么事.同样,我们也对过去和未来充满了好奇. 畅享未来,不仅是现代人的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