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安禅师生平考

宗教学研究 2001年第3期 唐大安禅师生平考

4、关于大安离沩山返闽开山福州怡山的年代之事

《三山志》载侯官县“西禅寺永钦里号怡山一名城山寺压其上。古号信首 即王霸所居陏末废圯。咸通八年867年观察使李景温招长沙沩山僧大安来居起废而新之。”① 《西禅长庆寺志》载 “第一代开山懒安禅师讳大安„„咸通八年闽观察使李景温延住本山。”②《西禅小记》亦称大安回闽的时间是咸通八年。 ③ 《黄檗山寺志》不提大安何时回闽。笔者认为上述两部西禅寺志有关大安于咸通八年离沩山返闽的记载是照录《三山志》的。理由是其一在上述两部西禅寺志成书之前传世的佛教典籍《景德传灯录》、 《宋高僧传》、 《联灯会要》、 《五灯会元》等均不载大安离沩山返闽的年代。即便是晚近发现重新出版的《祖堂集》亦不载此事其二 《三山志》是宋志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志书亦是福州现存最早的府州志。 《西禅长庆寺志》、 《西禅小记》在编撰时不可能不以其记载为依据。这样一来就给人一种成为定论的印象大安禅师于咸通八年离沩山返闽。

碑文则载 “懿宗丙戍岁即咸通七年公元866年春离沩水秋到福州居府西八里怡山。”④这里的“沩水”指沩山。因沩山位于沩水之滨。显然碑文关于大安离沩山回闽的记载与《三山志》所载有出入。笔者认为碑文属唐代原刻而且明确记载大安是“懿宗丙戍岁春离沩水秋到福州”。其时间的前后顺序非常清楚。所以《三山志》的上述记载有误碑文的记载为正确大安是咸通七年春离沩山返闽 同年秋抵福州重兴怡山的。

5、关于敕封大安所居禅宫为“延寿禅院”的年代

《三山志》载侯官县“西禅寺 „„号怡山寺压其上古号信首 „„陏末废圯。咸通八年„„大安来居起废而新之十年秋改名清禅寻又改延寿”。 ⑤这里没有明确记载改“延寿(禅院) ”的年代。 《八闽通志·寺观》侯官县“怡山西禅长庆寺”条、 《闽书·方域志》侯官县“怡山”条、 《西禅长庆寺志》、 《西禅小记》等对此均无明确记载。碑文载 “懿宗丙戍岁„„秋到福州居府西八里怡山禅宫俨豁尝有千僧 闽之大乘以此兴盛 „„癸巳年(即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门人惠真奏其继祖之德蒙敕封所居为延寿禅院度三十僧。”⑥引文中的“继祖”指大安禅师。因陏时怡山即有信首寺后废。大安来怡山“起废而新之”是怡山的中兴之祖故称其为“继祖”。这则引文的意思是咸通十四年朝廷因怡山禅宫的僧人将大安在闽弘法的盛德上奏而敕赐怡山禅宫为“延寿禅院”。显然碑文在这一方面的记载不但前因后果清晰而且年代亦明确。可补充《三山志》等地方志乘记载之不足。

6、关于敕赐大安“延圣大师”之号的年代

《祖堂集》、 《景德传灯录》、 《联灯会要》、 《五灯会元》的大安均不载朝廷赐大安“延圣大师”之号。 《宋高僧传》大安传载 “咸通十四年诏宜号延圣大师赐紫袈裟一副”。 ⑦ 《三山志·寺观》侯官县“西禅寺”条载唐咸通“十四年赐紫方袍号延圣大师”。 ⑧二者所载一致。 《西禅长庆寺志·禅宗志·懒安禅师》、 《西禅小记·宗传·懒安禅师》所载与上述同。而碑文则载“癸巳

②① 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三十四《寺观类二·僧寺》侯官县“西禅寺”条。

③ 清释法悟《西禅长庆寺志》卷之二《禅宗志·懒安禅师》。

④ 民国证亮、梵辉《西禅小记》卷三《宗传·懒安禅师》。

⑤ 《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

⑥ 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三十四《寺观类二·僧寺》侯官县“西禅寺”条。

⑦ 《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

⑧ 宋赞宁《宋高僧传》卷第十二《唐福州怡山院大安传》。

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三十四《寺观类二·僧寺》。

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