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方人注重宗族祠堂,而北方几乎没有真实原因令人心酸

窦文涛曾在《圆桌派》上提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企业家群体南方多,北方少?

马未都认为这就是宗族文化的原因造成的。

马未都说:南方企业很多都带有宗族性质,一旦碰到困难了,大家总是相互支援,困难很快就过去了。

而在北方企业中,经常会有一个家族企业因家产之争而分崩离析的现象。

老马说:“这背后其实就是宗族文化的不同造成了。

2019年热映的电视剧《破冰行动》中,毒窝塔寨村就是如此,剧中林家大房、二房、三房都着很深的矛盾,甚至为争斗二房派人杀了三房的儿子,然而他们在对外这个问题是却能保持一致。

这就是中国的宗族文化所形成的凝聚力,有宗族就必然有祠堂,这在《白鹿原》中就有着很深的表现,族长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上的大家长,具备惩罚所有村民的权力,田小娥不守妇道,白嘉轩在祠堂当众处罚她。

祖宗文化发展到今天,却呈现出一种南北各异的景象,在南方宗族文化依旧盛行,特别是两广地区,在南方各省每年清明时都会有大型的宗族祭祀活动,而在北方宗族文化却如何消失了一般。

中国人对于祖先是很敬畏的,但宗族文化在南北方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南方的宗祠文化

一直以来,南北方由于地域的差别形成很大的文化差异,一直以来就有南拳北腿、南粥北面的说法,北方人豪爽,南方人斯文,南北差异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祠堂是供奉祖先、是当地族人的悼念自己先祖的一个神圣之地,族中之人,无论是结婚、生子、升学、升官等都要去祠堂祭拜,寻求祖宗的庇佑。

无论好事、坏事都喜欢在祠堂中向祖宗倾诉,在《白鹿原》中,黑娃在经历了一切后,跪在祠堂中忏悔自己的罪过,接受族里的惩罚,最终又成了白鹿原的一分子,祠堂又多一层公堂的身份。

古代曾盛传一句话叫”族有族规“,从很多电视剧中,我们也能看出族长是一个具备和法官同等效力的角色。

根据《汉书》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立祠堂,及时祭祀礼不绝。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祠堂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在西汉儒家文化开花后,祠堂文化也就此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

在最初的官僚体系中,一个地方最大的行政官员是县令,县令以下会有村长、里正这样的非国家编制管理人,同时结合宗族自治的形式,一般由村长和族长共同治理。

讲到这里,大家就需要了解另一个词了”宗法制“。

所谓宗法制,简单来讲周天子的分封制,第一继承人是长子或嫡出之子,视为宗子,若长子为嫡子,未来第一人就是长子,或长子不是嫡子,则嫡子是第一继承人,而其他非第一继承人则是小宗。

简单来讲,就是皇后的儿子是将来的皇帝,而妃子的儿子只能当王爷(小宗)。

小宗分封后,他的儿子又以同样的方法确认继承人身份,由此类推,最终形成了宗族。

所以在封建社会中,宗族的势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大于行政势力的,所以一个村中,同时存在族长和村长两个人时,往往最终说了算的人是族长。

因此,供奉着祖先的祠堂也有一层公堂的身份,族长一般是由辈分最高,且德高望重之人担任,对族人有劝导、管教、处罚的权力,违反族规者族长有权处置,甚至逐出族门。

这一文化曾经并非南方人所独有,北方一样盛行,然后现在却成了南方的特有现象。

北方战乱太多,导致宗族难以聚集

古代的北方历来都是战乱最多的地方,匈奴、金人、西夏、蒙古等,几乎每一个汉族王朝背后一定会有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在对中原虎视眈眈,这也造就了许多北方老百姓因为战争而被迫搬迁,人口的流动使得同一姓氏的族人开始分散,有的人住着住着就散了。

山西大同人口的外迁、走西口、闯关东等例子都可以看出,北方人外迁的频率一直很高。大的流动性也导致了宗族概念的模糊化,宗族文化不能很好的发展。再加上,北方游牧民族的混入,形成汉人与少数民族的杂居,在双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下,儒家的宗祠文化被不断地冲击着。

南方环境稳定,适合文化发展

自衣冠南渡后,北方的文化人将书卷气、经济带入南方,南方稳定的环境、适合的温度、肥沃的水土,使得耕种业、诗书文化渐渐浓厚。

北宋南迁后,南方地区经济又一次推向了高潮,而北方人由于不适应南方的气候,让宋得以在南方偏安一隅,正因如此,北方地区由于连年的战乱人口流失,而相对稳定的南方宗族文化开始生根发芽。

渐渐地在南方,同一宗族聚集的势力逐步壮大,许多村寨都是同一姓氏,外姓人很难融入其中,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南方也开始重视宗族、祠堂文化,许多地方开始有了自己的族谱,有人专门负责修族谱,记录每家每户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与此同时,祠堂也渐渐地成了他们的精神建筑。

最终形成了南方多宗族、祠堂,而北方较少的情况。

新中国建国后,宗族文化曾经历过一段黑暗的清算时期,当时北方由于离首都近,因此受到的冲击更大,清算也比较彻底。而南方地区因为距离远,受到的冲击小,因此得以保存。

最终演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了南方人重视宗族文化的现象,特别是在两广、福建等地宗族祠堂的观念很重。

(0)

相关推荐

  • 陈忠实《白鹿原》:可贵的风情

     陈忠实<白鹿原>:可贵的风情  [传承] 在大男子主义和传宗接代思想倡行的封建礼教社会中,白嘉轩这个地道的中原汉子当然也不能脱俗,愈加凸显富农子弟才能享有的待遇.白嘉轩的一生像是一匹种马 ...

  • 《白鹿原》中的“乡约”到底是咋回事?

    德业相劝,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伺父母,能教子弟...... <白鹿原>肃穆的祠堂内,时常传出乡约朗朗的诵读声,白嘉轩族长和他的"乡约",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于内生的权 ...

  • 故乡祠堂寻根

    □周后运 2019年冬季,天气湿冷.我的家乡,湖南洞口县雪峰山下,那座由周氏子孙聚居的小山村,一改往年的沉寂,各家各户都热闹起来,大家奔走相告,淹没于历史时光之中的珉珊公祠重修了.几十年的光阴,几代人 ...

  • 从王权家族族规看传统社会的祠堂和族规

    近日,我们在清末著名学者王权故里发现了一块王权在其父亲王汝揆祠堂建成后为族人撰写的一块族规,这块族规的发现,为研究王权学术和古代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资料. 一.这块碑文中的内容 这块碑文的主要内容是四个 ...

  • 中国宗法制度的确立时间

    中国宗法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西周.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严格区分嫡庶,在确立嫡长子继承权的前提下,再在宗族内部分大宗.小宗,而大宗.小宗又复以正嫡为宗子,宗族成员皆须尊奉宗子. <礼记>是 ...

  • 为什么南方人注重宗族祠堂,而北方几乎没有?真实原因令人心酸

    窦文涛曾在<圆桌派>上提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企业家群体南方多,北方少? 马未都认为这就是宗族文化的原因造成的. 马未都说:南方企业很多都带有宗族性质,一旦碰到困难了,大家总是相互支援,困难 ...

  • 为什么南方人注重宗族祠堂,而北方几乎没有?

    宗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显著体现,认祖归宗的思想观念深深的烙印在我们中华儿女的骨血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淡,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宗族观念在我们很多的地方都几乎解 ...

  • 谈宗祠文化,为什么南方人注重宗祠,而北方很少见

    说起宗祠,南方人基本家家都有,特别是广东福建这边,我老家村里面一个家族共同拥有一个祠堂,如果人数太多,个别户再迁出来独立供奉自己这一脉的.在电视上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宗祠文化,比如电视剧<破冰行动 ...

  • 几千年来,南方人都一直输给北方人的根本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

    几千年来,南方人都一直输给北方人的根本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 文 | 韦爵爷 纵观古代历史长河,南蛮子在作战过程中一直都会输给咱们北方人,而且也打不过咱们北方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有很深的 ...

  • 这种蔬菜名字好听,南方人普遍不爱吃,北方却常用它包饺子!

    今天去朋友家玩,吃到了一道多年没吃的蔬菜.以前在北方读书的时候,常常在食堂里有这道菜,而在南方比较少见.这道菜的名字还很有诗意,和"回乡"同音,也就是"茴香"菜 ...

  • 6种最好吃的的传统甜点,图6是南方人的最爱,北方人:确定好吃?

    甜点,是人们最爱吃的食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都说甜味能够让人感到开心,带走烦恼,但是容易发胖,所以越胖的人,大概就越开心吧.大家最爱吃的甜点,大多是国外的蛋糕.泡芙这些,确实好吃,但是中国也有很有好 ...

  • 南方人饭前喝汤,北方人饭后喝汤,谁喝的对了?不妨来了解一下

    有的人喜欢饭前喝汤,有的人喜欢饭后喝汤,还有的人会一边吃饭一边喝汤,可以说不同人有不同习惯.不过大部分的南方人喜欢饭前喝汤,北方人喜欢饭后喝汤,究竟谁喝对了,在本文小编就做了详细的介绍,为了自身的身体 ...

  • 原本给马吃的草,现在比肉还贵,南方人冬季主打美食,北方吃想吃都买不到

    今天介绍的这种蔬菜很特别,原本是给马吃的, 还是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带回来的,在上海被称为"草头",而在兔兔这里被称为"秧草".秧草,又名金花菜,也叫三叶菜,其实 ...

  • 都说南方人钟爱日系车,北方人喜欢什么车呢?

    日系品牌在国内哪个地区混得最好?很多人认为,广东区地有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三菱.东风日产等等日系品牌扎堆,车自然就卖得好.轱辘哥认为,天时地利确实是一大优势,但如今日系车遍布全国各地,南方地区的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