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如何从脾调治糖尿病,降糖消饥的效果?

《素问·太阴阳明篇》云:“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脾主运化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脾阴、脾阳的协调作用来完成,从而起到运化、升清、统摄之功,具有维持机体活动和化生津液气血的重要功能。脾又为“诸阴之首”,得水谷之精微而化生阴液,以灌溉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是人体后天阴液产生之源泉。脾阴充足,有足够的营养来濡养脏腑,则能滋润肺金,充养心血,涵养肝木,滋补肾水,其他诸脏则皆能受益,从而保持精血不竭,元气不绝。

消渴病发病的实质乃阴虚燥热,而阴虚燥热的产生,多与脾阴不足有关。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其病不单仅在肾,而且也在脾。近代名医张锡纯曾指出: “消渴(糖尿病)其症起于中焦,是诚有理,因中焦膊病而累及脾也。”故此,在治疗过程中,不但要滋肾,而且要实脾,特别是在中后期,脾肾之阳虚衰,在脾土虚衰的情况下,健脾可强于养肾,此乃“以后天养先天”,故多能取得明显效果。

脾阴与脾阳的不足,在消渴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人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这一特点,脾阴本自不足,且无时不耗,如饮食不节,过食辛辣之膏粱厚昧,助热生火,耗伤津液,使燥热偏盛,火热内生,更加损伤脾阴。

《素问·奇病论》所云: “此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这就是由于脾阴虚,胃阳亢,使中土失运,升降气机失调,所造成的中消病的病理变化。外感之邪,人里化热,不仅使胃腑热盛,而且可使脾阴被灼。

《医学求是》指出:“阳盛者,必人阳明之腑,胃腑燥热,阳亢已极,脾阴渐亡。”七情内伤,忧思过度,阴血暗耗,皆可导致脾阴耗散。反之,五脏的阴液亏损亦可导致脾阴不足,如肾阴不足,不能上滋脾阴,则脾阴亦虚,心血不足,肝血亏虚均可使营血不足,脾气失荣,脾失所运,致脾阴同虚,肺阴不足,金虚及土,脾阴亦常耗伤。这种由于脾阴不足致使五脏阴精不足,五脏真阴不足,又会反过来导致脾阴进一步虚衰的恶性循环,只能使机体真阴更加虚衰,虚火内生,酿成阴虚内热,使津液枯涸,则消渴之证成矣。消渴病初期,由于胃热津伤,脾阴虚馁,其临床多表现为舌红少津、口干唇燥、烦渴引饮、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身倦乏力、身体消痩。

消渴病由于脾阴受损,脾之升降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驱膀胱,不断地流失体外,这不仅使阴津耗伤,而且造成元气损耗,不伤阴而且耗气,则气失化生基础,久则气阴两伤,这就是气阴两虚型消渴(糖尿病)形成的主因。临床多出现身倦无力、心慌气短、虚汗自出、舌质胖大多齿痕、身体消瘦、脉紧沉或沉细无力等正气虚弱之症。

在消渴病发展过程中,脾阴虚也常累及脾阳,即“阴损及阳”,由最初的脾阴虚转变为脾阳虚。临床多表现为舌质淡嫩、舌苔白润或白腻、大便溏薄、腹胀、纳差、肢末欠温、脾阳虚衰十分突出。

消渴病后期,由于脾土衰惫,中焦失运,多表现为“中阳不足,阳气虚寒”之证。若不迅速温补脾阳,益气固本,则腹胀、纳差、便溏等症缠绵难愈。

消渴病阴虚燥热多表现在初期阶段,而五脏真气不足,则表现在该病的整个过程,究其原因实乃脾土虚衰所致。“诸虚互见,当取中土”,脾土健旺,五脏亦得安和。故朱丹溪认为: “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为无病。”

临床所见消渴病患者,凡脾之运化功能健旺者,胰脏功能均不易衰竭,病虽久而无害;相反,脾土虚衰者,病程虽短,而诸症蜂起,身体机能过早虚衰。 由此可见,在消渴病的治疗上,理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不可等闲视之。

那如何从脾来调治呢?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参苓白术散:药物组成为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君药: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

臣药: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

佐药:用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

佐使: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本方主要治疗脾虚湿盛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云:“脾胃虚弱,饮 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悸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临床常见的症状有肠鸣泄泻、胸脘痞闷、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等。

参苓白术散作为健脾化湿的代表方,对糖尿病的治疗是有帮助的。而—且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参苓白术散对于糖尿病患者确有多种益处。在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神疲乏力、头晕、面色萎黄、食少腹胀、大时干时溏、口干黏腻、不欲饮、舌淡苔白腻、脉濡。这样的症状,中医称为脾虚湿盛,就可采用健脾化湿方药——参苓白术散。

当然,参苓白术散只适于有脾虚湿盛的患者,一定要辨证使用。如果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另外,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2、日常中药调脾:

《名医别录》将黄精列为“上品”及“草部之首”,并认为黄精可“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黄精具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补肾填精之为气阴双补之品。

盛唐诗圣杜甫患有糖尿病,当时就常食黄精。杜甫生前酷爱种药,他在秦州时,见到太平寺泉水下流,就联想到此地如开辟一块药圃,一定很美,随即赋诗: “何当宅下流,余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更留下了“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的千古佳句。

宋代《日华子本草》上说: “黄精单服,九蒸九曝,食之驻颜断谷。”并说: “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食之驻颜。”这里讲的“止饥”与现代定名的糖尿病病症中“多食易饥”、 “消谷易饥”等主要症状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精可以代替粮食,所以又有“米脯”、“仙人余粮”之称;另外,食用后可以令人长寿,身体强壮不得病,所以又有“长寿百岁草”之称。

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大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身体消瘦、容易疲劳等症状,即所谓的“三多二少”,而黄精的功效,恰好针对其病机进行治疗。“补诸虚”针对消渴病之本虚;“填精髓,平补气血而润”,表明黄精既滋补阴液之不足,又补气血之虚损,滋阴润燥以清热,可谓标本兼顾。

《神仙芝草经》记载的“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其力倍增,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的功能,针对“三多一少”的各个环节。从中医药理论来:看,黄精治疗消渴症是有理论与实践依据的。

现代研究发现,黄精主要成分为黏液质、多糖、醌类、烟酸、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毛地黄苷等。药理研究证明, 黄精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但黄精性质滋腻,易助湿邪,因此脾虚有湿、咳嗽痰多及中寒泄泻者均不宜服。

4、日常调理茶饮

黄精枸杞茶

原料:黄精15g,枸杞10g,绿茶3g。

做法:将上述原料用温开水冲泡代茶饮。

适宜人群:糖尿病患者。

5、经络穴位调理:

足三里:民间流传着“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可知经常按揉足三里穴的重要性。足三里是胃经要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所以足三里又被称为保健要穴。怎么找这个足三里穴位通呢?告诉你一个准确而简单的方法:脚弯曲,先找到膝关节外侧的凹陷处,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4横指(自己的手指),胫骨前脊外侧旁开1指,这个交叉点就是足三里。用大拇指或者是中指顺时针按摩,每次按摩100下,若感觉到酸胀就是最好的了。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条阴经(脾经的湿热之气、肝经的水湿风气、肾经的寒冷之气)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定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3寸。取穴时,患者正坐或仰卧位。临床发现,三阴交对于妇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是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现代研究证明三阴交对于糖尿病亦有治疗作用。

三阴交是一个智能调节穴位,对于性推迟更年期、延缓衰老等有一定的功效。常按三阴交还有助于保持血压稳定,每天中午11~13点心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双侧三阴交各20分钟,坚持数月,可配合治疗高血压或低血压。因该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故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有安神、帮助睡眠之功。

按摩方法:以拇指按压,用力方向与体表垂直,力度由轻到重,稳而持续,逐渐加力,停留一段时间后再由瘪重到轻地缓缓放松。用力以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太白穴: “太白”为古代星宿之,传说此星有平定战乱、利国安邦之能。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方凹陷处。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寒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

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人体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按摩时要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 —胀痛为度,不必用太大力气,每天坚持按揉3一5分钟,不用吃任何药也能补脾。常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太白穴就 ,是通过健脾来补肺的一个穴位,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

感谢你的查阅,如觉得有帮助,请将它转发给有需要的人,你将功德无量!明天会继续分享。

我是健康哥吴少峰,我的梦想是帮助10万人改变健康习惯,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有什么不对也请告诉我53092112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