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三,小年平安!

小年。
写春联,剪窗花,
灶神爷前吃糖瓜。
扫尘土,理头发,
游子可归家。
旧岁已辞,新年伊始。
认清去处,
不忘来时路。

小年是春节的序曲。如果说春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小年则是狂欢前夜的兴奋与忙碌:
“祭灶”回顾过去一年的得失,“洒扫”清理家院的积尘,“忙年”期待新春的来临……
记得儿时,每到小年,各家各户的炮竹声就响起,就知道春节来了。
如今依旧是过年,但是年味好像淡了许多。其实节日没变,变得是我们对待节日的态度。
重拾那些旧习俗,今年的年味,或许能够更浓郁。
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称“小年”,也被称为灶王节。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民间,小年的习俗有很多。若细细品味,都不无道理。
古时,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
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那时,祭灶日的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来年全家平安。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是盛大春节的序幕开端。
在小年,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 大扫除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房间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干干净净迎春节。
北方称为“扫房”,南方也叫“掸尘”。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
■ 祭拜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但如今传统灶台已然退出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附着其间的祭灶活动也仅保留在一些农村地区。)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 贴窗花
窗花多以喜鹊登梅、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题。
将红色的窗花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更添喜气。
■ 写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阴清火、润肺止咳的功效。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于是人民便敬献祭灶,意为用糖糊住灶王爷嘴,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
■ 吃饺子
过小年,民间吃饺子。取意为“送行饺子迎风面”。
在很多地区,一到腊月就开始各种吃饺子了。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饺子……
■ 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
“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蒸花馍,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小年,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每个人都怀揣着重逢的期待,大概是放了太多想念,行李才在积雨的路上,隆隆作响。
看过山海流澜、城市花火,不曾忘却的,永远是至亲闪烁不舍的眼。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离家的日子里,他们总说:“累了就回家。”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归乡的路上,他们宽慰道:“莫急,待你平平安安。”
跨越山河,勿忘回家!
什么是年?
在中国人的一生中,
团圆就是年。
为什么回家?
只有不忘昨日的来处,
才能认清明天的去向。
人这一生,从离家的那一刻起,
便踏上了回家的路。
今天是小年,
如果你此刻正在回家的路上,
愿你平安顺遂!
如果今年你不回家,
愿你心能团圆!
这世间会有离岸的船,
也总有归家的人。
回家,是想你的365天。

【小年诗词集锦】

祭灶诗

(宋·吕蒙正)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小年日,仍宿北山

(元·范梈)

腊日才过又小年,那堪泽国雨连天!

儿童把酒传明烛,远想慈亲尚未眠。

纵笔

(宋·苏轼)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初到杭州寄子由

(宋·苏轼)

圣明宽大许全身,衰病摧颓自畏人。

莫上冈头苦相望,吾方祭灶请比邻。

壬戌腊月二十三日即事

(近现代·张中行)

令节多惊两鬓霜,凤城冬去日初长。

天街几许迎春会,无复糖瓜送灶王。

注:次日立春。灶上多有油烟机而无灶君夫妇之神位,益使人有逝者如斯之感。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古风

(宋·陆游)

卜日家祭灶,牲肥酒香清。

分胙虽薄少,要是邻里情。

众起寿主人,一觥潋滟倾。

气衰易成醉,睡觉窗已明。

行都饯岁

(宋·孙嵩)

插架馀残历,挑灯忆故乡。

年光蛇赴壑,羁旅雁随阳。

禁阙迎傩鼓,邻街祭灶香。

英雄须自力,容易鬓毛苍。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小年夜诸客过集

(明·区大相)

题注:俗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是夕灶神上天告人功过,家家祀灶

独有颓年感,偏逢故旧欢。

壶觞迎小岁,灯火候仙坛。

正直平生是,飞腾晚暮看。

宁因祠灶礼,名姓动天官。

小年夕同杨亦琳胡伯连对酌分赋明日立春

(明·李之世)

扁舟徒泛泛,野泊傍江渔。

客况惊残腊,流年逼小除。

消愁今夜酒,偿债几行书。

独有乡园梦,先春到敝庐。

小年

(明·林光)

甲子春侵腊,燕京又小年。

儿童欢礼灶,箫鼓闹喧天。

数九晴看柳,书空仰羡鸢。

此身吾自有,富贵乃浮烟。

祭灶与邻曲散福

(宋·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祭灶词

(宋·范成大)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平江腊月廿五夜作

(宋·陈藻)

昨日宰猪家祭灶,今宵洗豆俗为糜。

燔柴夹水明如昼,截竹当阶爆禦魑。

故国赛还新岁愿,老翁回忆幼年时。

才高命薄天相戏,我亦刚肠不肯悲。

饯灶

(清末近现代初·赵熙)

祭灶荒唐等祭诗,厨娘作计讵全非。

黄羊莫辨孤春色,白鹤相逢语令威。

客里从人供饱饭,云端留意撞飞机。

荣州路比青天短,惆怅君归我未归。

小年夜对酒忆吕徐二佥宪

(明·刘崧)

陌头飞雪浥轻尘,江上寒云限去津。

对酒远怀同舍客,维舟犹作异乡人。

谁家村鼓驱傩鬼,何处香饧事灶神。

明日东风京国道,满头华发为谁新。

公众号推荐

文字版权属于作者,平台传播知识,分享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涉侵权请联系,一定妥善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