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获得都要有所支付—《晴朗的一天》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135号所有的获得都要有所支付—《晴朗的一天》导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尊敬的读者朋友,您看到的是一个深度解读的经典绘本公众号,你可以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为方便交流,请加微信号:aa052631 附言:经典绘本导读一、内容简介这是一则古老的亚美尼亚民间故事,特别适合孩子大声朗读。一只调皮的狐狸无意间偷喝了一位老婆婆的牛奶,被恼羞成怒的老婆婆剪下了尾巴,要他用牛奶来交换,可是想得到牛奶并不那么容易,狐狸接下去都经历了什么事情呢?二、绘本信息书名:晴朗的一天文图:[美]诺尼·霍格罗金译者:阿甲出版社:河北教育版适读年龄:2-6岁奖项:1972年获美国凯迪克金奖三、绘本导读【封面】

解析:封面图画虽然有着明亮的橘红与黄色,其实并不算抢眼,倒是美国凯迪克金牌奖的标志更醒目。书名《晴朗的一天》每一个字都衬托着不同的颜色却很特别,点缀的颜色在书名页白色背景下更清晰。寓意不外乎正像七色阳光散发不同的光芒,狐狸在这一天中经历了多轨的变化。晴朗的一天,刚刚升出地平线的金色太阳赋予了画面温暖的气息,小狐狸的脸上正挂着怡然自得的神情穿过树林,它身后的林间弥漫着清晨玫瑰色的暮霭。【环衬】

解析:环衬树林的深处雾气昭昭,一夜的露水与清晨复苏的温度相碰撞,我们仿佛都能感受到来自清晨林间独有的,散发着绿意与泥土芳香的氤氲湿气。小狐狸的身影在林间若隐若现,在他身后,金色的阳光正从远处慢慢地浸入林间。在光与水汽的折射下,大树的躯干呈现出微妙而丰富的色彩变化。内页中只是显示狐狸进入树林和走出树林的片段,倒是前后环衬展示了小狐狸在树林中自由穿梭的身影。清晨散发着绿意与泥土芳香空气和金色的阳光让小狐狸陶醉在其中,而树林外却是刻骨铭心的一段往事。【附书名页】

解析:书页名位于环衬后、书芯或插页前,是图书的主要识别标志。有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之分。主书名页位于附书名页后,主书名页包括扉页(书名页)和版权页为图书必须有的部件,而附书名页视情况而定,可有可无。附书名页载有多卷书、丛书、翻译书等有关书名信息的书页,通常位于主书名页之前的双码面印刷相应文字,与主书名页正面相对应。不设附书名页时,附书名页的书名信息需列载于主书名页正面上。有些原版绘本有附书名页,如李欧·李奥尼系列图书是这样。只是出版的一种版式而已。【主书名页—扉页】

解析:扉页故事就已经开始了,一个老妇人单手提着一个诺大的罐子,颤颤巍巍、小心翼翼地走下坡地,里面装的是什么那么小心呢!早晨初升的一轮金黄色太阳照进树林,照入老妇人温暖的内心。看到左边一只狐狸的身躯了吗?它跟在老妇人身后,狐狸在人们心中是奸诈的化身,他要做什么呢!扉页开始就布置了一个悬案,让读者心已经高悬了起来!书名《晴朗的一天》这是一天的开始,这预示着有一个怎样的一天呢!【主书名页—版权】

原文:献给丽莎和萨奇解析:一条金黄色狐狸将要淡出画面走进树林,它要去那里觅食吗!扉页和版权页分别交代本书的两个主人公:老妇人和狐狸,这是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一则故事。【第1画面】

原文:晴朗的一天,有一只狐狸穿过一片大森林,当他走出那片森林时感到非常口渴。解析:早晨的森林清新,树干中间透出金色的阳光。毛色像火一样的狐狸,轻快地穿过森林,很快就感到口渴了,当我们陶醉于某种事物时,也会不知不觉感到口渴的。狐狸走出树林,正四处寻觅可以解渴的东西,眼睛撇向左侧,止住脚步,似乎发现了解渴之物。在扉页中,狐狸和老妇人是一前一后走出树林的,想比是狐狸看到前面的老妇人身边有可乘之机!这篇树林不正是老妇人下山的路径吗!【第2画面】

原文:他看见一桶牛奶,那是一位老婆婆放在那儿的,她去捡烧火用的树枝去了。等到老婆婆发现狐狸时,他已经差不多舔光了所有的牛奶。解析:狐狸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奶桶,是那个老妇人放在那里的,她正在不远的地方捡柴。狐狸渴极了,不管那么多,张嘴就喝,几乎把所有的奶都喝光了,地上还残留了许多。可是那个老妇人一点察觉都没有。即使这样,未经别人允许,狐狸怎么能享用别人的东西呢?狐狸应该为自己的错误受到惩罚吗!这或许是老妇人全家的早餐啊!她辛辛苦苦从山上牧场取回,又中途捡些烧火热奶的树枝,都是为家人早餐做着准备。她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愤怒吗!她会原谅狐狸吗!尽管狐狸也渴极了!【第3画面】

原文:老婆婆生气极了,她拿出刀来,砍下了狐狸的尾巴,狐狸呜呜地哭了起来。“老婆婆,求求你,把我的尾巴还给我吧,请把它缝回原来的地方,要不朋友们都会笑话我的。”“把我的牛奶还给我,”她说,“我就把你的尾巴还给你。”解析:果然,老妇人生气极了,并用柴刀砍下狐狸的尾巴。狐狸偷喝了老婆婆的牛奶,受到了严厉惩罚,被剪掉尾巴的小红狐狸,显得那样楚楚可怜,这告诉孩子们:不管什么理由,犯了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细细体味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失去尾巴后,小狐狸伤心的原因非但与疼痛全然没有关系,反而居然是如果没有尾巴,“朋友们都会笑话我的”。对于孩子来说,在团体中被接受的欲望与尊严胜过一切,作者多么贴切地体会到这一点。如何挽回,老妇人给出了挽回的方案,狐狸只有把牛奶还给老婆婆,才能要回自己的尾巴。从而开始了小狐狸艰难所求的一天,光屁股的小狐狸一步一步的去实现,故事情节层层递进,还有些逻辑推理的意思在里面。故事似乎在告诉孩子: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动用他人物品可能要付出严重的代价。哪怕只是无心之举。作者在惩罚狐狸的环节,选择了温和的态度。被割下尾巴的画面中没有屠刀、没有任何血腥的表现,狐狸也并没有哭叫着喊疼,作者有意地避开了挫折的疼痛,提醒我们一种无痛的教育方式。良好的引导足以让孩子们领悟很多道理,不必非让他们以痛心疾首的方式“牢牢的铭刻在心里”,那种“铭刻”所留下的痕迹,很可能伤害大于教育!狐狸在许多故事里都是丑陋的或者奸滑的,在这里,它是以一个偷盗者的身份开始,然后可怜的去谋求弥补过失,但是那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过程有一些辛苦,那也是理所当然的,没有那么多的捷径可走,有辛苦才能有回报,这也是亘古不变的定论。【第4画面】

原文:于是狐狸擦干眼泪,去找奶牛。“亲爱的奶牛”,他央求道,“请给我一些牛奶吧,这样我就可以把牛奶还给老婆婆,老婆婆就会把我的尾巴缝回去了。”奶牛回答:“如果你给我带些青草来,我就给你一些牛奶。”解析:到哪里去弄牛奶呢?狐狸当然先去找奶牛。但是奶牛让狐狸拿草来换,这要求是合理的,因为奶牛只有吃了草,才会产奶。我们留意狐狸的神情和肢体语言,这是书中的文字没有提到的。第一站去找奶牛,言语是谦恭诚恳的,肢体动作是俯身谦卑的。我们看到奶牛的身体是瘦弱的,肩骨和臀骨已经高高耸起,奶牛需要大量的营养才能维持自身功能的运作。一个小细节,一群苍蝇围着奶牛身边飞舞,这也是一个生物链啊!这时太阳已经高高挂在天上,时间在流转。【第5画面】

原文:狐狸对着原野呼喊:“哦,美丽的原野,给我一些青草吧,我要把青草带去给奶牛,她就会给我一些牛奶。然后我把牛奶拿给老婆婆,她就会把我的尾巴缝回去,这样我就能回到朋友们的身边了。”原野大声回答:“给我拿些水来。”解析:狐狸去找草,面对茫茫草原,身材矮小的狐狸采用的恭维、好颜悦色,但是草让他拿水来换。这要求也是合理的,因为没有水,草就不能生长。我们至此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让别人付出,就必须给别人补偿。补偿的东西,往往就是别人最需要的东西。作者以朴实无华、细腻高超的绘画技巧,带给了孩子一次优美无比的视觉享受。如果仅仅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那获得凯迪克金牌奖的条件还是不够充分的。这本书的语言也具有独特的深意,其中重复的韵律是受到孩子们喜欢的。这样的重复,很容易吸引孩子的互动,会不由自主地跟随狐狸一起重复它要说的话。孩子们在互动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重复记忆的能力。掌握了表示相同意思时,句式的细微变换。同时再配上小狐狸不时变化的表情,孩子们也更深入细致地体会到小狐狸每一次说话时不同的情感心态。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语言设计在让孩子得到基本的重复、记忆与体会的训练时,更尝试着进一步让孩子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这些词语的设计就是在教给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社会的中心不会是一个人,当你向别人提出索求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这时语言交流的技巧以及了解、体察他人的境况就成为与他人良好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图画书的语言魅力就在于此,好的故事语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引导。【第6画面】

原文:狐狸跑到小溪旁,求它给自己一些水,小溪回答:“给我拿个水罐来。”解析:狐狸去找小溪,小溪让他拿水罐来取,这要求更是合理的,水只能往低处流,小溪自己怎么翻过山坡呢!狐狸向小溪求助,没有过多感情的表达,语句上也没有一贯的重复,只是说,求它给自己一些。显然,是没有把小溪当回事,虽然话语很平和,但似乎就是在无偿索取。我们对大自然的索取不也是这样吗?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回报的。小溪回答“给我拿个水罐来。”却是没有要求回报,但要狐狸拿来水罐,要不怎么运走呢!这是本书诸多环节中唯一没有回报和补偿的一幕。【第7画面】

原文:狐狸找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爱的姑娘。”他说,“请把你的水罐给我吧,这样我就能装些水去拿给原野,原野就会给我些青草去喂奶牛,奶牛就会给我些牛奶去还给老婆婆,老婆婆就会把我的尾巴缝回去,我就能回到朋友们的身边了。”姑娘笑了。“如果你给我找来一颗蓝色的珠子,”她说,“我就把我的水罐给你。”解析:狐狸请求姑娘给他水罐,姑娘却向他要一颗蓝色的珠子。这和以前那些条件不一样了。前面的条件都很现实,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水罐和珠子却不相干,难道要用珠子来做水罐吗?珠子和水罐的主人--姑娘却是有关的,因为姑娘爱美!这个古老的亚美尼亚故事,把姑娘爱美等同于其它的自然法则了。这里看出,女孩子或许应该为美的权利而骄傲,男孩子也要学会尊重和欣赏女孩子的这种权利。当然,男孩子也有美的权利,只不过内容不一样。这里可以引导孩子对人类不同的美给予正面回应。女孩子和男孩子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女孩除了美丽、健康、聪明、清洁、有礼貌、温柔、细心、懂得同情和帮助别人、有理想、有公共道德等,还有哪些?男孩除了健壮、聪明、清洁、坚强、有礼貌、有责任感、懂得团结和帮助别人、有远大抱负、有公共道德等,还有那些?从小就让男孩和女孩能够欣赏对方的美,并展示自身的美。【第8画面】

原文:于是狐狸找到一个货郎,对他说:“就在那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如果你给我一颗蓝色的珠子去送给她,她就会喜欢上你也喜欢上我。然后她就会给我她的水罐,我就能装些水去拿给原野,原野就会给些青草去喂奶牛,奶牛就会给我些牛奶去还给老婆婆,老婆婆就能把我的尾巴缝回去了。”可是货郎才不会被狐狸的小聪明糊弄,光是说些好听的话是不会让他心动的。他回答道:“付给我一个鸡蛋,我就卖给你一颗珠子。”解析:狐狸去向商人要蓝色的珠子,商人却让他拿鸡蛋来换。珠子和鸡蛋有什么关系呢?显然没有关系。商人遵循的,不是自然法则,也不是美的法则,而是等价交换的经济法则。他这个要求同奶牛吃草、姑娘爱美一样,是合理的、正当的。看到商人紧紧捂着自己的袋子了吗?生怕狐狸不义抢走自己的宝物。商人眼中都是商机,都是膈俞我炸的关系。这不尽管小狐狸没有欺骗他,他还是认为小狐狸在耍小聪明,目的是骗取他的宝贝。但无论受到怎样的刁难,狐狸都义无反顾的去做,因为他心中始终存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换回自己的尾巴。这也暗示孩子要正视困难不灰心,积极动脑筋想办法。随着狐狸需要求索的目标逐渐增加,它一遍遍重复的话语又不断有新的条件叠加进去。作者不着痕迹地让狐狸每说一遍,都稍微变换一下停顿的节奏,以及表述的语气。【第9画面】

原文:狐狸只得跑开,去找母鸡。“母鸡,亲爱的母鸡,请给我一个鸡蛋吧。我要用鸡蛋去向货郎买一颗珠子,把珠子送给姑娘去换个水罐,用水罐去打水给原野去换一些青草,用青草去喂奶牛去换一些牛奶,再把牛奶还给老婆婆去换回我的尾巴!”母鸡咯咯地说:“我要用一个鸡蛋跟你换一些谷子。”解析:狐狸向母鸡要鸡蛋,母鸡也不会白给他,让他拿稻谷来换。狐狸快要绝望了,我们不禁也跟着犯愁,这样交换下去,什么时候才是头呢?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给小狐狸提出了条件,但他们的用词可并不一样。译者并没有一概而论地重复使用“给我……我就给你……”这个句式,而是让不同角色分别因个人的角色特点而变换着提出条件的语言。比如牛、草地、溪流都说“如果你带来……我就给你……”少女说“如果你找到……我就给你……”小贩说“付给我……我就卖给你……”鸡说“我用鸡蛋跟你交换……”这些词语的设计就是在教给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社会的中心不会是一个人,当你向别人提出索求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这时语言交流的技巧以及了解、体察他人的境况就成为与他人良好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图画书的语言魅力就在于此,好的故事语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引导。【第10画面】

原文:狐狸已经快要绝望了。当他找到磨坊主时,忍不住哭了起来。“哦,好心的磨坊主,请你给我一点儿谷子吧。我得用谷子去换个鸡蛋,用鸡蛋付给货郎去换颗蓝色的珠子,把珠子送给姑娘去换她的水罐,用水罐去打水给原野去换些青草,用青草去喂奶牛去换些牛奶,再把牛奶还给老婆婆,她才会把我的尾巴缝回去,要不朋友们都会笑话我的。”解析:绝望之时就是伤心至极,感情较前面几个回合更有感染力,求奶牛、对原野呼喊、可爱的姑娘请把你的水管给我、对货郎卖弄地说、亲爱的母鸡请...有时看来谦恭诚恳,有时看来颇为可怜,但有时却是一脸媚笑(在姑娘面前),有时也藏不住那特有的机灵劲儿(在货郎面前)……语调或平和,或哀求,或谄媚,或劝诱,兼用伶牙俐齿将一长串绕口令般的话说出来,再也滑稽不过。但都没有摆脱陷入一连串的置换中。这次竟忍不住哭了起来,是假装还是真情!狐狸体验到了艰难至极的痛处。我们都有类似的场景,是能够感觉到狐狸内心的真诚和用心的。画面中狐狸脖子向后一梗,似乎看到痛哭流涕了。而画面中的磨坊主高大的身躯透露出慈祥,他不在忍心看到狐狸在环环相扣中挣扎。故事的背景树林和原野,作者也是费了一番用心的。作者在描绘自然物像的处理上刻意将颜色涂抹得不很均匀,留下大量的飞白效果,以避实就虚的写意手法巧妙地表现出自然界物象的神韵。而这样的色彩铺陈也让那些表现树林、原野、山坡的画面充满了轻盈的透气感,同时弥漫着令人愉悦的湿润气息。作者对画面中的每一种颜色都尽量不做太多调和,保持很高的色彩纯度,让它们相互之间产生对比和映衬。尤其是每幅跨页中的太阳,作者只用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明黄色。作为“晴朗的一天”的见证,它从画面的左页慢慢移动到画面的右页,从初升,到光芒万丈,直至偏西、落下山,它始终明艳、耀眼,仿佛高悬的明镜一般见证着小狐狸的不懈努力。作者以朴实无华、细腻高超的绘画技巧,带给了孩子一次优美无比的视觉享受。【第11画面】

原文:磨坊主是位好心肠的人,他觉得狐狸好可怜。于是他给了狐狸一些谷子,狐狸拿去跟母鸡换来一个鸡蛋,把鸡蛋付给货郎换来一颗珠子······解析:但往往绝望之时就是起死回生之时。终于,狐狸遇到了救星,磨坊主无偿地把稻谷送给他,环环相扣的交换链条到此终止。也许在这个古老的故事里,磨坊主象征着上帝的使者。也许他什么也不象征,只是生活中一个普通的、好心的老爷爷。狐狸最终叼着一个装满谷物的小袋子,来到一群小鸡簇拥下的母鸡前进行着环环的解扣。而老爷爷似乎总是低垂着眼睛显得很平静。右侧图中的小毛驴在主人的拉曳下不肯向前移动一步,就是想见证这一激动的时刻。晴朗的一天,一只调皮的狐狸无意间偷喝了一位老婆婆的牛奶,被恼羞成怒的老婆婆剪下了尾巴,狐狸就哭着求老婆婆把他的尾巴缝回原来的地方,老婆婆说:“你把我的牛奶还给我,我就把你的尾巴还给你。”于是狐狸就马不停蹄的去找奶牛——青草——原野——小溪——水罐——美丽的姑娘——蓝色的珠子——货郎——鸡蛋——母鸡——谷物——磨坊主等帮忙,磨坊主是位好心肠的人,觉得狐狸好可怜,于是给了他一些谷物。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后,似乎被割掉的尾巴回到原来的地方,自己又可以回到朋友们身边了。【第12画面】

原文:······把珠子送给姑娘换来那个水罐,用水罐打水给原野换来一些青草,用青草喂奶牛换来一些牛奶,把牛奶还给老婆婆去换回他的尾巴。解析:货郎和狐狸一起来到姑娘身边,把蓝色珠子送给姑娘。这是为什么?货郎要么不相信小狐狸的话为真,要眼见为实。要么货郎很懂得珠子的美并且他要看看最适合佩戴它的人。商人总是要获取更大的价值的,即使不是使用价值也要看到美的价值。狐狸伸长脖子似乎聆听着他们的对话,这些都不重要,姑娘胸前的水罐最是狐狸需要的。姑娘坐卧的山坡下就是那条小溪,小溪对面的母牛直视着这一切,它也替狐狸感到欣慰吗!【第13画面】

原文:狐狸回到老婆婆身边,把牛奶还给她。然后,老婆婆小心地把狐狸的尾巴缝回原来的地方。解析:于是,狐狸沿着这个交换的链条一环一环返回去,把牛奶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也按照承诺把尾巴重新给狐狸缝上。就像是一个游戏没有一丝的痛感,而是愉悦之情。当然了,狐狸经过众多环节的求索,恢复了自己的完整之身,是历练、是成长。作者用单纯得不能再单纯得明黄色,作为“晴朗的一天”的见证,它从画面的左页慢慢移动到画面的右页,从初升,到光芒万丈,直至偏西、落下山,它始终明艳、耀眼,仿佛高悬的明镜一般见证着小狐狸的不懈努力。这个故事讲到了一些做事的法则,让我们来回顾一下。1、未经别人允许,不能擅自享用别人的东西;2、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必须付给别人想要的;3、世界是由一个交换的链条组成的,这个链条维持着社会的基本秩序。每一个交换者,权利都是对等的;4、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同样具有价值;5、虽然所有的获得都要有所支付,但如果我们有余力的话,不妨像那个磨坊主一样,适当地施舍一下。因为一些弱小的生命,缺乏交换的本钱。交换的链条只能维持基本合理,加上同情和无偿的援助,我们的世界才更合理一些。所以,我们要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第14画面】

原文:狐狸向森林的另一头跑去,找他的朋友们去了。解析:狐狸高兴地找小伙伴们玩去了。在全书中,对狐狸的描绘是着色最为厚实的部分,明亮而又饱满,小狐狸健康旺盛的生命力从一团火焰般的橘红色中散发出来。对于其他动物的描绘作者则点到为止,不着大量笔墨,但绝对形神兼备。那些在书中客串演出的人物角色,作者又采用了比较写实的手法,细致地勾勒出他们的身体发肤、衣着相貌,加上作者对他们动作表情同样传神的描画,我们不难揣测出每个角色不同的性格和心理。【后环】

解析:一个寻找的过程,让故事悠长而丰富,情节曲折,狐狸坚持下来,最终它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人的一生也是不断追寻的过程,联系一下故事情节,我们也会悟到,有的时候,我们为自己的过失也许真的也要这样不断地弥补,过失虽然不可怕,但是过失尽量要减少,否则要多走多少路啊!孩子们对此故事还是挺喜欢的,他们津津有道是觉得不断地换东西有意思。孩子在阅读故事时,多数还是停留在趣味上,有的道理他们来不及去悟,大人稍加引导还是有必要的,只是道理不要讲的太深太长,成长与孩子理解的东西毕竟不同。【封&底】

解析:这是一本特别适合大声读的图画书,或者反过来说,它是一本需要读出声音来才能体会其妙处的图画书。而且和孩子一起读的次数越多越是觉得好玩。为什么呢?故事的主干很简单:一只狐狸因偷喝了牛奶被愤怒的老婆婆砍掉了尾巴,为了换回自己的尾巴,狐狸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交换,而每次交换都需要新的条件,如此这般一环环叠加便成了一长套。书中最为鲜活的语言,便是狐狸每一次请求时对这一长套所作的描述,越往后面越长,听起来也越是滑稽可笑。这种语言游戏,重复的次数越多,朗读者也就越是熟练,读出来的效果也越好玩。所以仅仅是默读,或者只是大声读一两遍,都很难体会其妙处。重复式的对话朗朗上口,这是一本需要读出声音来才能体会其妙处的图画书,重复的次数越多,朗读者也就越是熟练,读出来的效果也越好玩。读完以后可以做些什么?演一演:请孩子演狐狸,爸爸妈妈演其他人,搬上家里能用的道具,将这本书演出来。一定是一个很好玩的戏!四、作者信息诺尼·霍格罗金(Nonny Hogrogian,1932-),美国作家、画家。霍格罗金曾先后两次获得凯迪克金奖,一次是《欢乐共享》(Always Room for One More)(1966年,Sorche Nic Leodhas/文),一次是《晴朗的一天》(1972年),后者是她根据亚美尼亚的一个古老传说改编并插画。另外,她自写自画的《The Contest》获得了1977年凯迪克银奖。据说诺尼·霍格杰恩重述的这个故事是小时候从父母那里听来的。她出生在美国,但他们家是来自亚美尼亚的移民,在家里还能常常听到来自本民族的口传故事。当她渐渐长大,成长为一位艺术家后,又将这口传故事改编为图画书,并为她第二次获得了凯迪克金奖。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正是这样被传承着,并渐渐地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