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故事 丨 内环内回不去,只想有个学区
被访者 丨元江路的joy
写作者 丨 yoyo
小时候我家住在淮海路上,市中心的老房子,就是那种不能拆的保护建筑,听说是太外公当年用10根金条换来的。地段虽然优越,可居住条件十分一般,没有独立厨卫,生活其实不太方便。那时候我很羡慕家里房子大的同学,他们能拥有自己的小房间。
后来父母用淮海路的老房子置换了万体馆附近的一套公房,虽然地段比起来稍微差那么一点,但两室一厅住起来宽敞舒服多了。
1
80万炒股打水漂
搬到万体馆没多久后,家里在新天地的一间老房子动迁了,分到的一套房子位于长桥新村。因为长桥新村没有地铁,交通相对不是那么便利,所以虽然房子比较大,但一直处于出租状态,我们家人从没去住过。
我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正碰上改革开放,很多人南下,我爸也放弃了体制里的工作,去深圳做生意了。他运气还不错,打拼了几年攒下了80万回来,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了,那可是个3万块可以入住徐家汇的年代。原本父母想用这钱来买房子的,但不知道怎么昏了头,房子没有买,我妈跟风炒股去了。
上世纪90年代炒股的事现在都被人编成段子拿来讲,放在我家却是血淋淋的惨痛事实,投入股票的钱全部灰飞烟灭了。
现在回头看炒股这事实在是太不明智了。我妈后来再也不提炒股这茬,赶在1997年莘庄地铁站还没通车前,把长桥新村的房子卖了,买了莘庄一套三室的老式商品房。
在换房这件事上,我们家遵循的规则就是地段换空间,房子是越来越大,地方也越搬越远,一路从内环内到了外环外。
2
买房不敢贷款
我在大学毕业后去了广告公司,跟房地产毫无交集。直到2011年,我从广告行业偶然入了地产行,进了上海本土最大的一家代理公司。你们没猜错,我就是在易居入的行。如果不是进了易居,可能也没有后面两套新房子的事了。
2012年,吴泾有个港资新盘开售,为了满足父母住新房子的心愿,我把莘庄的房子卖了150万,花130万全款买了一套三房。当时想法很单纯,就是买套新房给父母养老住,根本没想到贷款。
更后悔的事情,是错失回到内环内的机会。2013年我们代理的普陀武宁一个大盘滞销,同事推荐我买套小户型。那时我家万体馆的老房子可以卖200多万,新盘小户型总价300多万,只需要贷款100万。我没有胆子贷款,这让我懊恼至今。
2015年,我从易居跳槽去了开发商,收入翻了倍,胆子也大了。为了结婚,我开始考虑购置婚房。因为老婆娘家在三林,所以一开始我想买浦江镇,到双方父母家都方便些,但那时的楼市可是卖方市场,我看的几套二手房房东都跳价了,没能成功入手。
3
只想换个学区房
买到现在住的老闵行,纯属跟小区对上了眼缘,低密度洋房品质和价格都合适,就入手了。非常巧,这套房子也是易居代理的。因为之前家里的房子都没写我名字,所以我还能享受到首次置业的优惠。
这是我第一次贷款买房,总算体验了一把用杠杆的感觉。万体馆的老房子卖了350万,付了首付之后,剩下的钱大部分用来买了理财,其余的装修房子、买车位外加办婚礼。
说实在话,在外环外住习惯了,开车上下班其实也还蛮方便的,我家每次买房考虑的都是小区住起来舒服伐,根本不会想额外的事情。
直到今年,小孩要出生了。同学朋友聊天难免总要问一句:有没有给孩子准备学区房啊。我的头瞬间大了,盘算了一下我家两套房,老婆娘家两套房,都不存在什么学区。
我马上把现在住的房子挂了出去,目前这行情回内环回徐汇就不用想了,能顺利去春申板块置换一套学区房,我就已经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