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坚强的沪漂,都曾怀揣一颗为梦想而跳动的心,为上海而来。对于沪漂而言,房子代表着在上海扎根的希望,有房票的人选择留下,买房希望渺茫的人正在准备逃离。
我想我是幸运的,用十二年从上海郊区“老破小”置换到现在的内环两套房。
我想我也没那么幸运,毕竟当初同一时间买到静安的同事身价已经翻了不止十几倍了。
被访者 | 不爱笑的林大叔
写作者 | 金捷
我1981年出生于西南某五线城市,2003年从湖南一所二本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对大上海的无限憧憬和人生梦想,踏上了沪漂征程。我签约的工作单位在宝山,刚来时乘坐轻轨明珠线(现为地铁3号线)经过宝山路站时,第一次看到了东方明珠和外滩,还有高楼大厦和红色平改坡的尖屋顶,我被上海的繁华深深打动。参加工作后,我被安排住在员工集体宿舍里。周末我经常和室友骑车去牡丹江路,牡丹江路号称是宝山的小南京路,每次穿梭在那里时,我们都会被两旁高高的住宅楼所吸引。2003年10月,牡丹江路的电梯房5000元/平方米,每套50万左右,而我刚毕业,每个月才2000,这对当时的我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工作第二年,我被分配到浙江分公司,结识了我现在的妻子,她当时作为新员工被分在我们项目组暂时学习,我们马上确定了恋爱关系。那时,我远在老家的父亲说,既然两人感情稳定又都想留在上海,就早些买房。2004年的时候还没有二手房软件,毫无电脑基础的老父亲一个人在老家网吧查房源,把合适的房源全部记下来,在他记满了整整五张纸后塞进信封里寄给了我,里面夹着父母这辈子的所有积蓄7万元。毕业之后我省吃俭用存了2万元,所以我的购房总价预算为30万以内,首付10万左右。我当时在月浦、外高桥、莘庄看了几天房,都不太满意,最后敲定了一套呼玛新村55平方米的房子,两室一厅,90年竣工的老公房,离当时工作单位也近。总价36万,首付13万,首付中4万是借亲戚的。工作一年,月薪两千多,公积金很少,只能商业贷款20年,月还款1500元,幸亏我当时所在的浙江分公司包吃住,依靠着这一福利,我度过了那段相对艰难的日子。就这样,24岁的我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拥有了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由于自己在外地上班,所以这套简装房子就委托中介出租,每月900元租金,这样一来也减轻了我的还款压力,每月仅需再出600元。2005年底我跳槽回到上海,一方面由于工作不稳定,另一方面我那套宝山的房子也还在租期,所以我选择了位于虹梅路立交桥附近的群租房,房子很小,只能放下一张不到0.8米宽的单人床和一个布衣柜,和女友挤在这张小床上,只能头脚颠倒着,才能勉强睡下。2006年9月我和妻子登记结婚,宝山的房子已租约到期,我们简单装修后就搬了进去,直到这时,我们才终于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然而这套房子离我当时工作单位16公里,离妻子单位20公里,我通勤时间1.1小时,妻子单位离地铁站还有些距离,要花1.6小时,但她从未抱怨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上海房产政策开始大幅度放松,有了降低税费和贷款降息、贷款政策等优惠,正好我们又打算要个孩子,总不能让妻子挺着大肚子还去挤地铁,年底我便准备再次购房。我围绕妻子单位开始在地图上画片区,同时把学区攻略做好,确定购房区域后,2009年春节过后的上班的第一周就开始看房了。看了10多套房子后,相中了在法华镇路上的一套房,41平方米的一室一厅,64.8万元,单价1.6万/平方米,离妻子单位1公里,离我单位也不到3公里,而且对口的幼儿园和小学都不错。我们手里只有7万存款,又和亲戚朋友东凑西借了10万,首付了18.8万,剩下的46万纯公积金贷款,年限15年,月还款3500左右。当时,我和妻子每月收入共7000元,公积金1500元,而那套宝山的婚房则以2400元/月的价格租了出去,还贷没有太大压力。那时宝山的房子还有10万贷款没还完,我们却毫不犹豫的买下第二套房,现在回忆起来也算是勇气可嘉。2012年父母想来上海帮我们照顾孩子,考虑到现住的41平方米一室一厅太拥挤,宝山的房子太远不方便,于是我又萌生了换房的计划,因为当时还背负着30多万贷款,不想再承受压力和风险又贷款,所以决定先卖掉宝山的婚房,再补些钱全款买房。宝山婚房我挂牌93万,两周后就顺利签了合同,但就在我收到首付款60万的时候,中介打来电话告诉我,宝山出了房产新政,单身人士只能买一套房子,我的买家正好是离异人士名下已有一套房,所以限购。无奈之下,我又将60万原封不动地退给买家。重新挂牌后20天房子94.8万卖掉了,2004年10月买时36万,8年不到,涨了2.6倍。不过这在当年也挺常见,在我买宝山的时候,同事买的静安区新房也才9000元/平方米, 8年翻了十番,我也曾后悔当时没敢往市区多走一点,否则,现在身价还能再翻几倍。在卖掉宝山那套我在上海第一次买的房子后我也买到了心仪的房子,43平方米的南北全明两房,116万元,单价2.7万元,还是在法华镇路,两套房子直线距离200米,父母住41平方米的,我们带孩子住43平方米两房。一直以来,我们带着孩子同住一间房,另一间我们用作客厅和餐厅。2015年,眼看孩子马上就要念小学,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房间来学习和生活了,于是我和妻子商量想换套大点的两室一厅。此时上海市中心老公房房价为3.8-4万元/平方米,我计划先还清30万贷款,再卖掉41平方米房子,买60平方米的2室1厅,这样算来我必须准备110万。这时正好碰到房产新政策,国家降低贷款利息,提高贷款成数,降低税费,上海也同样执行,公积金贷款上限也从家庭最高60万调整到120万,仿佛老天爷在帮我似的,一切刚刚好。于是在房产政策出来的2个月后,我们办理了公积金停冲贷款,开始攒余额,计划到11月攒够余额就可以贷款换房了。但没想到,新政出来后,上海房价开始猛烈上涨,2016年年初我开始看房时,均价已经从一年前的3.8万/平方米涨到5万/平方米了。房子不仅贵,也异常抢手,看房还得排队,有的都排到了电梯口,五组五组的放行看房,出来了一批,新的一批才能进去。我记得一套位于虹桥路的11楼双南精装修两房,在开放看房半小时之后就被下定金了,那时我才刚走到楼下,中介就通知不带着看了,这种情况在当年我看房时经常发生。2016年春节后,房价又涨了,我248.6万卖出了09年买的41平方米小房,也慢慢地在看过的房子里选出了三套比较满意的房子:第一套在我付了5万意向金后,房东说看好后市,不卖了只出租;第二套中介向房东反馈有意向后,房东直接在一天内从最初的355万总价一直跳到400万,最后还是说不卖;第三套62平/平方米,总价350万,两室一厅,房龄新,还是在法华镇路这边,单价5.6万/平方米,单价比我卖掉的房子还低,几番周折终于成功买下,我心中的大石总算落地。
昨天和朋友出去喝酒,他这几年倒腾来倒腾去,换了四五套房还是没进内环这个圈,债倒是背了不少。说来也是有趣,当初04年一起看房的一个同乡为了等待时机一直没出手,现在连首付都凑不起了。现如今我年薪20万左右,而我的房子已经涨到单价8万多一平了,如果当初没及时出手,按照这种情况,我不吃不喝攒42年才能买得起手中的两套房,42年后我正好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