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主任述评:肾性骨病-更多认知,更少遗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肾脏病中心张萍主任述评:

肾性骨病-从诊断到治疗

肾性骨营养不良

肾性骨病

肾性骨病(ROD),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被定义为各种肾脏疾病所致钙磷代谢障碍、酸碱平衡失调、维生素D代谢障碍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造成的骨骼损害,是尿毒症患者常见合并症,是慢性肾脏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的一个组成部分。骨骼方面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软化、纤维囊性骨炎、骨硬化及转移性钙化。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CKD被定义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m2,但即使只有轻度的肾损害(eGFR 60-90 mL/min/1.73m2),也可能存在CKD-MBD。与普通人群相比,CKD患者的骨代谢紊乱更增加了骨折和骨质疏松的风险。

在既往的临床实践中,由于缺乏准确的无创方法来识别ROD类型,诊断ROD和抗骨折治疗存在一定难度。但,过去十年中,肾病患者的骨质量和骨强度的无创测量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本文就与大家一同回顾有关ROD的危险因素、诊断和管理方面的内容。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全文以及  张萍教授的独家点评

ROD的危险因素、分类及生化指标

CKD患者骨质量及骨折风险的评估

肾性骨病治疗               骨吸收抑制剂骨代谢调节剂CKD-MBD管理

结论专家点评参考文献

专家简介

协和麒麟医学

SHPT | 肾科 | 交流 | 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