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史名作十二种

微观史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意大利,它以历史上的个案或微小的事件和人物研究见长,是观察总体历史的一个独特的视角和途径。今天推荐的十二本书均为微观史领域的代表作,从梅诺乔、马丁·盖尔到王氏妇人,从中或可管窥这一史学流派之概貌。

01《布汶的星期天: 1214年7月27日》

[法] 乔治·杜比 著  梁爽 田梦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本书为伽利玛出版社推出的“缔造法国的三十天”系列丛书中的一种(现已更名为“缔造法国的重要之日”),由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国史学家乔治·杜比撰写,记录法国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一天——1214年7月27日,周日。是日,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奥古斯都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佛兰德斯伯爵 斐迪南和布洛涅伯爵雷诺率领的强大联军在布汶平原交战。法兰西国王得到上帝的庇佑,成为战场上最终的胜者。皇帝奥托落荒而逃,两位反叛的伯爵被俘。这是一场具有奠基意义的胜利,它大大巩固了法兰西君主制的根基。虽只是一场战斗、一起事件,但一战之微,亦有远旨。

勒高夫认为,《布汶的周日》是杜比的代表作。这部著作完美地将“结构”与“事件”结合在一起,向我们说明,对一个事件的分析离不开对长时段结构的理解。造就布汶的是之前长时间内的军事技术的进步、骑士比武和战争引发的经济行为的改变、权力的变化、心态与想象的变化。而布汶在历史中的意义也需要依靠记忆获得,依靠“布汶之后的布汶”去把握。

本书荣获1973年“大使奖”(Prix des Ambassadeurs)。

02《承袭的权力: 一个驱魔师的故事》

[意]乔瓦尼·莱维 著  谢宏维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承袭的权力:一个驱魔师的故事》以1697年都灵主教法庭的一桩轰动当时的非法驱魔案件为引子:桑泰纳的教区神父乔瓦·巴蒂斯塔·基耶萨,他为民众驱魔治病,引发了众人狂热的追随,但并没有得到教廷的许可。

微观史学家乔瓦尼·莱维利用乔瓦·巴蒂斯塔·基耶萨神父留存的驱魔笔记和意大利萨沃伊公国的小村镇桑泰纳的各种文献资料,以桑泰纳一地为中心重构了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斗争,使欧洲现代早期的社会细节纤毫毕现,从中探讨欧洲现代性的起源。

03《启蒙运动的生意: <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

[美] 罗伯特·达恩顿 著  顾杭 叶桐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5

这是关于一部书的书:这位主角似乎有些神秘,而且它可以缩到无穷小,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一面镜子。不过,如果处理得当,也会增强人们对早期现代历史诸多方面的理解,如人们所知的,在法国,书籍史就和历史研究中很广泛的问题有关。启蒙运动这样伟大的思想运动是如何在社会中传播的?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如何?贤哲的思想在物质化到书中时,采取何种形式?印刷品的物质基础和生产技术与它的主旨和传播有很大的关系吗?图书市场如何确定其功能?出版商、书商、推销员和文化传播中的其他媒介扮演什么角色?出版如何像生意那样运作?它如何适...

罗伯特·达恩顿所讲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他精心梳理了复杂无序而又晦涩难懂的史料,叙述优雅、精确、充满智慧,对细节拥有小说家一般的眼光,对历史涵义的分析清晰而富有洞察力。

04《叫魂: 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美] 孔飞力 著  陈兼 刘昶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孔飞力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本书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

05《蒙塔尤》

[法] 埃玛纽埃尔·勒华拉杜里 著  许明龙 马胜利 译  商务印书馆  2011

该书讲述了法国南部小山村蒙塔尤在13、14世纪之交30年的历史。1320年,主教雅克?富尼埃作为宗教裁判所法官到此办案。在调查、审理各种案件的过程中,他像现代侦探一样掌握了该山村的所有秘密,包括居民的日常生活、个人隐私以及种种矛盾、冲突等,并把它们详细记录下来。法国著名学者勒华拉杜里以历史学家的敏感和精细发现和利用了这些珍贵史料,并以现代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再现了六百多年前该村居民的生活、思想、习俗的全貌和14世纪法国的特点。

06《夜间的战斗: 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

[意]卡洛·金茨堡 著  朱歌姝 译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16世纪,意大利弗留利地区盛行着一种奇特的夜间活动,传说生而有胎膜的农民在某些夜晚陷入沉睡时,其灵魂会“飞往”田野里与巫师“战斗”,以保护庄稼收成。

这些男男女女,名为“本南丹蒂”,字面意思即“慈善的行者”。本南丹蒂是些什么人呢?一方面他们宣称自己反对女巫、男巫和 他们邪恶的阴谋,治愈了一些因巫师的加害而受伤的人;另一方面,和他们的假想敌一样,他们骑着兔子、猫或别的动物参加神秘的夜间聚会。然而,他们保卫自己的劳动果实、祈求丰收的仪式却被教会斥为异端巫术。

历史学家金茨堡依据宗教法庭审判档案,着眼于审判官和被审问者之间的互动,不仅生动描述了这些农民如何在教会权威的压力之下,对自我身份产生混淆,进而把自己归为巫师的过程,还复原了这一时期民间文化和农民的心理世界。

07《奶酪与蛆虫: 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意]卡洛·金茨堡 著  鲁伊 译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他能读会写,读过《十日谈》、意大利本国语言版《圣经》和曼德维尔游记之类的书,也能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它们。他先后面对乡邻、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自己对教会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觐见教皇、国王,他也想要慷慨陈词。

他不相信基督救赎,怀疑圣经文本,讥讽洗礼等诸圣事不过是一桩生意。他说上帝是一缕空气,视众天使为奶酪中的蛆虫。他大声指斥压迫穷人的教士、贵族,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一场激进的宗教改革。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

最终,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

08《马丁·盖尔归来(第二版)》

[美]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著  刘永华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1560年的夏日,如果不是有一个装了一条木腿的人闯进法庭,那个真名叫阿诺·迪蒂尔的精明的农民,几乎就说服了图卢兹高等法院的法官们,他就是马丁·盖尔,拥有马丁·盖尔的身份、财产和妻子。当马丁·盖尔现身,一切都改变了。四百多年来,这个传奇故事一再被讲述,甚至被搬上舞台和银幕。娜塔莉·戴维斯在担任同名法国电影的历史顾问之后,又进一步去探求历史真相,凭借她历史学家的专业训练和栩栩如生的叙述技巧,写下了这本新文化史学的经典之作。

本版增补了两篇文章,续写《马丁·盖尔归来》之后作者新的研究尝试和理论思考,为“故事之故事”提供了精彩的素材。

09《行者诡道: 一个16世纪文人的双重世界》

[美]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著  刘永华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1518年,葡萄牙海盗在地中海上抓捕了一位北非外交官,他叫哈桑·瓦桑,来自菲斯,正奉苏丹之命出使土耳其。这是海盗们头一次抓到身份如此显赫的穆斯林,如获至宝,将他敬献给教皇利奥十世。哈桑·瓦桑被关押在罗马圣天使堡。一年多后,他表示愿意改变自幼抱持的信仰,皈依基督教。教皇亲自施洗,并为他改名约安尼斯·利奥。改变信仰大概只是哈桑/利奥为获自由的权宜之计。在意大利生活九年之后,他销声匿迹,很可能伺机回到了他成长和热爱的北非伊斯兰世界。

滞留意大利期间,哈桑/利奥以基督教世界的欧洲读者为对象,撰写了一部《非洲寰宇地理志》,回忆和记录自己早年出使埃及、土耳其、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各地的见闻经历。这是中世纪欧洲的第一部非洲地理志,出版后风靡一时,甚至塑造了此后数百年间欧洲人对非洲和伊斯兰世界的认识。

在本书中,著名新文化史家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利用手抄本、档案和同时代人物的著述等种种资料,对哈桑/利奥这一身处16世纪两大对立思想世界的夹缝之中的历史人物,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研究。

10《维米尔的帽子: 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

[加] 卜正民 著  黄中宪 译  理想国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7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七幅油画、一件荷兰产的青花瓷盘上的细微之处,探寻其背后的世界。于是,我们可以在看似无关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属东印度公司兴盛的跨洋贸易,看到军官的毡帽里隐藏有寻找中国之路的热情,看到一条由欧美和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之河、烟叶数十年间便风靡世界各地。17世纪的人们,依托航海技术的发展,跳脱出囚困自己的周遭,想象并追寻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们赌上故乡,奔赴各地,将世界连为一体。一些普通人也被贸易旋风吹起,撒落到异国他乡。世界曾经孤立的的地区被连接成一个全球交流网络,这个变革没有人预测得到,也无人能够扭转。四个世纪以后的我们,对此恍若相识。

11《王氏之死: 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

[美] 史景迁 著  李孝恺 译  理想国 |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1

《王氏之死》篇幅不大,再现的是清初山东剡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主角之一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最后却惨死在丈夫手下。

本书作者则一向偏重在文学性的叙事,试图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后,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以资料而论,《郯城县志》和其他几个地方的方志,是本书的重要依据。本书使用的第三种资料《聊斋志异》,属于虚构的小说,作者大量使用来建构清初山东地方民众的心灵图像,从今天文化史研究的立场看来,这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并治一炉的手法,反而显现了作者的创意和先见之明。通过一幅幅鲜明的图像和具体的描述,我们才真正进入我们曾经靠着抽象的概念徘徊其外的乡村世界,真正走进这些人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难与梦幻之中。

12《最漫长的下午: 决定滑铁卢战役的400勇士》

[英]布伦丹·西姆斯 著  陈幸子 译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

1815年,拿破仑从流放地回到法国,随即掀起滑铁卢战役。当时谁也不知道,拿破仑将自此战后永远退出世界舞台。更无人预料到的是,决定这一战,乃至整个欧洲的命运的关键人物是英王德意志兵团的400名歩兵。他们负责防守拉海圣庄园,这里是通往布鲁塞尔的必经之路。

借助新发掘的目击者报告和细节,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专家布伦丹·西姆斯再现了奥普迪达旅长、巴林少校、步兵林道等400勇士出于反对拿破仑暴政的觉悟、对英国国王的忠诚、德国人的爱国主义、战友情、朋友谊以及军人的职业道德,进行了不知疲倦的持续战斗,打退了一波又一波法军的无畏形象。尽管伤亡惨重,最终不敌而退,他们对战事的延宕拖垮了拿破仑,以一己之力决定了欧洲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这次战役。

西姆斯围绕着拉海圣庄园重新审视滑铁卢战役,给了我们一个全新视角,让我们了解到拿破仑在滑铁卢曾比众人通常认为的更加接近胜利。这本书是军事史上不应错过的经典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