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想明白 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上周末,某工业大学举行了冬季首场招聘会,此次招聘会规模盛大,招聘摊位几乎将整个体育场都填满了;现场导报显示,有500多家企业、超万名省内外学子参与本次招聘会。
作为一名职业规划师,在这样的招聘会中,我的角色是简历及面试指导老师。我似乎从来没有这样受欢迎过,学生们排队等着指导;招聘会持续的3个半小时内,我甚至没有时间喝一口水,浏览了上百份简历,接收了百名学生的现场咨询。我甚至幻想,若干年后,要是能出书,签书会现场能够如此火爆,我也就此生无憾了。
在面谈过程中,我发现,职业规划师,在未来,将会很有前途(和钱途)。为什么如此说?因为在招聘会的现场,竟还有很多同学没有考虑好,到底要做什么?应该将简历投给哪些公司?如果不喜欢做这个事情,还有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他们显得很迷茫、很无助。
其中,一位生物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令我印象深刻。他穿了一件黑色风衣,内搭一件白衬衫,身形较高却有些瘦削。他坐下后,将简历递给我,并表示希望做销售,但是苦于没有销售相关经历,问我应该怎样在简历中弥补这部分内容。
销售的准入门槛并不高,甚至是很低,我很好奇,他一个研究生,为什么一定要做销售?在与他的沟通中,我能感觉到,这是位性格颇为内向的男生,人际沟通能力不算好,语言表达能力也没有很突出,我真得想不出他做销售,会有哪些优势。因此,我就直截了当的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做销售?
他说,他不想做技术工程师;但是又不知道能做什么,根据师兄师姐们的经验,他还可以做生物类销售。看他那颇为腼腆的模样,我忍不住又问他,知不知道销售职位可能会做什么?需要哪些能力?他说他其实并不了解销售,只是知道自己不喜欢做工程师。选择销售,仅仅是权衡两害,择其轻而已。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眉头紧皱,紧咬牙关,显得痛苦和紧张。我最后问他,为什么不抛开专业?他很无奈的叹口气说,都读了研究生了,抛开专业不就浪费了7年时间吗?后来,又有几位学生,和这位研究生一样,也都很纠结,不喜欢本专业,但是又不知道除了本专业还能做什么?
如果是大一、大二的同学遇到此类问题,我会毫不犹豫的建议他们做一个相当充分的职业规划。让他们做兴趣、能力、价值观方面的测试,然后帮助他们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可是大四和研三的同学,如果再做职业规划,是不是有点晚?我有些犹豫。
然后,又一想,工作是一辈子的事儿。本科4年或者研究生7年与一辈子相比,哪个更为重要?为了不放弃之前的付出,不舍得跨专业就业,不舍得追求自己更加擅长和喜欢的事物。这除了蹉跎岁月之外,对整个人生来说,绝对是个酷刑。我们可能更需要这样一个理念:年轻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哪怕是大四、哪怕是研三。
著名作家严歌苓曾说,她刚到美国的时候,度过了人生最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当时她在国内已经出版了2本小说,已经是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的作家了;而到了美国,为了生存和学业,她不得不去有钱人家做保姆。也就是说在那个人生阶段,她不得不放弃过去所有的光环,在美国重新开始。有人可能会替她不值,如果在国内,会怎样怎样,为什么一定要去美国受罪呢?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恐怕严歌苓也无法塑造出那么多形形色色、生动真实的小说人物,不是吗?毕竟成为更好的作家,是她的梦想,体验人生,可以帮助她成为更好的作家。
拳王邹市明说,因为职业拳击赛和奥运赛制的不一致;他必须丢掉所有用惯了的技术。比如:奥运会的得分点技术,在职业拳击赛中,往往会成为他致命的弱点。为了在职业拳坛,圆了自己的金腰带梦想;他不得不放弃,重新开始。他说,去拉斯维加斯参加职业比赛,他甚至设想了最坏的结局。这样一位31岁的拳坛老大哥,都可以重新开始,你更年轻,为什么不可以?
如果让人生这么被动,不喜欢A,不了解B,但一定要在A或B中选一个;那么,未来还会有什么可能呢?任何时候,只要想改变,都不算晚。放弃,或许暂时会让你的眼前一片黑暗;重新开始,或许会令你伤痕累累;可是若不走下去,人生被至酷,生活变成一潭死水,再想逃离,估计你已完全失去了勇气。所以,只要能找到自己的挚爱,义无反顾的去追求,再晚都是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