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节

​治节: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治节后世

多解释为:

“治理调节"

这种解释

后来证明

是错误的

不合理的

五脏是参与人的精神

及各种思维意识活动

”治节“

应是,人体的某种精神状态

比如,明智正确的分析思考

治节和制度

应该是一个意思

及各种规章制度

肺在人体中,就相当于宰相

宰相的官职,在古代相当大

主要职责

即就是管理约束

低下的文武百官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灵兰秘典例举的

官职中排名第二

可见作用相当大

治节出焉:

后世释为

功能性的

没有提及

治节真义

或是人某种

精神意识上

的某种功能

肝主谋虑

胆主决断

脾主思考

肺的”治节“是否就是

某一种意识思维活动

以上理解

与普遍的

治理调节

意思上面

并不冲突

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

也是为了,约束调解

从而达到,和谐统一

最终目的,都是一样

病情分析:

治节即就是调理

调理气体及津液

傅即辅

肺位高近君,犹之宰辅

1 “节”,竹约也

约,缠束

节省、节制、节义

止也,检也,制也

慎言语,节饮食

【疏】节,裁节

【节卦】节亨,苦节不可贞

【疏】节者

制度之名,节止之义

制事有节,其道乃亨

【说卦】节,止也

【释乐】和乐谓之节

【疏】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谓之和乐,乐和应节

“节”,“节制”

节制目的:

“其道乃亨”

“八音克谐

无相夺论”

“节”的目的是使

同时并存的事物

各自顺利

协调发展

而不互相

扰乱妨害

“节”相当于一些

同时并存的事物发展所需要

共同遵循的准则和方式规范

表现出来的形式

就是制度、法度

制度之名

节止之义

结合“相傅之官”

的职能来作考虑

“节”相当于前述的

“典、法、柄、式、职”以及

“礼、乐”,“相”以“节”

“使邦治”,“傅”以“节”

“使世子之形性治”

2 “治”:

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

本义为江河之名

按今字训理

由借治为理

《康熙字典》:又理也

【周礼·天官】

大宰以九职任万民

七日嫔妇

化治丝枲

亦理也

【荀子】

少而理曰治

再看“理”

《说文》:治玉也

《战国策》:

玉之未理者为璞

理为剖析

玉虽至坚

治之得璞

理以成器不难

凡天下

一事一物

必推其情

至于无憾

而后即安

是之谓天理

是之谓善治

此引申之义

理者察之几微

必区以别之名

是故谓之分理

在物之质

曰肌理

曰腠理

曰文理

得其分则

有条不紊

谓之条理

理者,分也

许叔重(慎):

知分理之

可相别异

古人之言

天理何谓:

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

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

天理云者

自然分理

自然分理

以我之情

絜人之情

无不得其平

《康熙字典》:

【说文】治玉也

【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

【玉篇】道也

【易】俯以察於地理

【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

【说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礼·中庸】文理密察

【朱注】理,条理也

从本义看“治”的含义

是一条名叫“治”的河

后作动词引申为治水

与“相傅之官”

的职能相比较

范围过于狭窄

从其引申的

“理”来理解

根据段玉裁在

《说文》注解

“理”的本义是指

将璞雕琢成玉器

是一个动词

《康熙字典》对“器”的解释为:

【说文】众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广韵】器皿

【易·系辞】形乃謂之器

【注】成形曰器

“治玉”是指通过对玉本身特性

不显内中包含玉的璞进行剖析

而使它自身的特性玉显示出来

并使其稳定地处于这一种

特性显示的状态下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

尽在期刊图书馆从

《说文》中

段玉裁引用

《战国策》的关于

“治玉”的那段文字

“治玉”

包括了三个

层次的内容:

一是掌握能在

璞中玉的本质特性

这是前提和依据;

二是按照这些根据

将璞进行雕琢修治

这是过程;

三是

使璞成为器

就是使玉的

形体容貌、

本质特征

通过形成一定秩序

而稳定地显现出来

这是目的

描述的是璞被雕琢

成为“玉”之后的状态

三个层次,并存不可分离

缺一都不可以称为“治玉”

“理”

作为“治玉”的

第一个要素时

是“分理”之义

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的秩序、特征和差别

此时的“理”

是一个名词

“理”之所以

能成为“分理”

是因其有“情”

“情”是“理”的基础

“情”是指能标示

事物本质的

特征和属性

某事物的“情”能确定

这是本事物,而非其他事物

“理”之所以能区别一事物与他事物

也正是因为有“情”作为标准和依据

因此,作为名词的“理”

应包括上述两方面的含义:

①事物的本质规律、特征;

②判别该事物区别于

他事物的秩序、标准和根据

其中本质规律是

事物的根本属性

与生俱来

而判断事物的

秩序、依据和标准则是

根据其本质特征所得到

判断并形成法度和准则

“理”的含义

应更偏重于后者

“理”作为“治玉”的

第二个要素之时

是作为动词的“理”

引申到,其他的事物

表示为“治理,修治”: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

或依据一定的标准

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理

“理”作为“治玉”的

第三个要素之时

是作为形容词的“理”

它所表达的是一种

“有条不紊的”状态

即是事物在某一种

制度、标准或法度

作用下形成

的某种秩序

表现出来的状态

与“乱”的含义相反

这与《四气调神》

“从之则治”的“治”

含义一致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

“治玉”与前述“相傅之官”

职能的三个层次相当一致

也正因如此,“相傅之官”

的职能可用,“治”字概括

以理释治

长篇大论

理字之义

太过繁琐

“治”作为名词

从事物本身来

理解“治”的含义

又可以认为“治”或“理”

是规定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

并且与他事物相区别的规则和制度

与“节”的含义相同

符合前文所述的

词法结构的特点

此时的“治节”

所表达的含义

即就是“法度”

“治”作为动词时

“节”就是其宾语

“治节”的含义是:

根据制度、规则

本身的规律和特征来作

处理、加工制度、规则

将此含义,放回原文去理解

则仅表示,一项具体的工作

与“相傅之官”

的职责相比较

范围大大缩小

“治”作为形容词

作为“节”的定语

“治节”的含义就是:

某种秩序呈现出来

的有条不紊的规则

结合原句,发现这显然与

“相傅之官”的职责不相符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知道:

“相傅之官”的职能目标是

辅助君主“使邦治”以及

“使世子之形性治”

因此,“治”作为形容词

在这的含义应该理解为:

使国家社会各方面以及

世子的性格情操各方面

的形态、特性的秩序

呈现形成不紊乱状态

是有使动含义的形容词

“治节”整个词的含义

可理解为“使治之节”

即“使体现国家社会各方面

以及世子的性格情操各方面

的形态、特性的秩序

呈现形成不紊乱状态

的法度

这也符合原文的语法

而“使国治”

和“使世子之形性治”

体现在人体中,就是:

“使机体各脏腑器官的

形态和特性保持正常

功能活动正常协调有序”和

“使心君气血供养充足,活动正常”

意见建议:

“治节”在《内经》

中字面含义就是

“使治之节”

即指“令使机体脏腑组织的形态、

功能特性、相互协调活动的特征

得以体现的秩序呈现出来

形成稳定有序状态的法度

即指通常所说的:

人体作为整体的

正常的生理规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