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印像
走近成都的那一刻,是早上5点多钟吧。从火车站口出来,没有像在北京、武汉和广州那种熙熙攘攘的感觉,若大的广场上没有多少人,或高或矮的路灯给人一种似纱似雾的感觉。一些拿着牌子接应亲人或朋友的人很文静地站成一排,为数不多的几辆的士停靠在路边,等待着乘客。
“你需要打的吗?”一位的士司机轻声地问我。
“谢谢。我是随团的,你的车装不了”我笑着说。那司机也笑了,不再说什么。
没有拥挤,没有大声地叫唤,听不到汽车的喇叭,没有任何嘈杂,唯恐惊醒了这座城市的早梦。我最初的印象,成都是一座安逸的城市。
吃过早餐,去都江堰的旅途上,导游向我们不遗余力地推介成都。“少不来川,老不离川”“春熙路上美女多,应到春熙路上去打望,去洗眼”“成都人爱打麻将,爱喝茶、爱吃火锅”。这些说词对我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了解一座城市需要的是体验。
看罢都江堰后,我就没有随团了,旅行社替我安排的住宿正好在春熙路上。从都江堰返回成都。在茶市店站,我选择了乘座地铁,到天府广场,再乘的士到春熙路,然后小住了两日。
在成都乘座地铁也不像在北京乘地铁那么拥挤。上车的人基本上都能找到座位,不像在北京至少有一半人是站着的。成都的青年都非常的有礼貌,见了老年人,会主动让座。在乘座地铁的过程中,我至少见过两个青年为老人主动让座。其实,我也可以让座的,但是他们让座的速度很快,我刚反映过来,他们让座就已经完成了,让我这个外地人有种座上宾的感觉。每到一站,总是下车的先下,上车的后上,非常讲究秩序。看来,近几天网上一度关注的一名成都青年女子在地铁上对另一名女子动粗的事件只是极个别现象,大约是第二天吧,我就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两名女子和解的报道。
成都的女人是有一种泼辣劲。一个成都女孩加深了我这种印象。我坐的位置旁边还有一段空,但坐不下一个人。就这样过了几站都没有人要来挤一下的,在某个站口,一个女孩毫不犹豫地坐了上来,基本上就是半靠着我。我往旁边挪也挪不动,因为旁边也坐着一个年龄稍长的妇女。本想站起来,却看那个女孩,非常漂亮,戴着耳线,旁若无人地听歌,看着手机。心想,既然她没有什么不适,我也就没有必要故作姿态了。这也算是一种安逸吧。
天府广场是成都的中心。广场上有毛主席的巨型雕像,那姿态是在向成都人民挥手致意。成都人却为这个手势作了个灰谐的解读,说那是毛主席在说,打麻将不要超过5元。这算作是成都人的幽默了。
走过了天府广场,住进了春熙路,我算作是真正进入了这座城市。
成都果然是一座安逸的城市!
这座城市非常地洁净与宁静。地上干净得看不到一片纸屑或树叶,晴天里没有灰尘,雨天里看不到积水。很少看到清洁工忙碌的身影。待上两天,这座城市静得让你惊讶,无论白天黑夜,车来车往中,你听不到一声喇叭,看不到一辆摩托车,看不到行人乱穿马路。电动车、自行车一律走自行车道上。除街道施工外,几乎看不到堵车。在商业区你也听不到流动商贩或电子喇叭的吆喝。
在繁华的春熙路、青年路,每一段路和路口与路尾都有两个协警,路中也有协警巡逻。那种安逸的感觉在这种精心的守护中得到了加强。
那儿有着价廉物美的小吃。龙抄手、凉粉、赖汤圆、担担面等等,这些都不贵,二、三十多元,就能吃遍这些小吃,五十元上下,就能吃火锅,喝啤酒。路两边是繁华密集的商铺,路中是一长排的座椅,并安装有晴雨伞。无论天晴下雨,也无论你累或不累,都可以在那儿憩息。
春熙路、青年路一带的铜雕是非常著名的。除了国父孙中山铜像外,一般都以平民雕像为主,姿势多以站立或行走为主。无论外地人还是当地市民,都非常喜欢它们,愿意和这些铜雕合影,交谈,握手,甚至与之亲吻。
有人说,成都是一座平民的城市,我并不以为然。看过了这些数量较多、为城市平民树碑立传的雕像,方才信然。我几次也拿出手机来,请成都的青年给我与雕像拍照。他们都很乐意。特别是有位女孩,让我变换角度,多拍了几张。由于是晚上,效果并不好。但成都女孩子的那种热情深深地走入了我的记忆。
除了这些人物铜雕,还有一种镶嵌在地面上的铜浮雕,主要反映民国时期春熙路一带的商业史,如科甲巷的刺绣、新明电影院、上海及时钟表眼镜公司、某玩具店。据文字介绍,新明电影院那时就已上映好来坞大片。当然,那时也有各类洋货充斥商铺。
据《华西都市报》上的一篇文章介绍,春熙路为四川军阀杨森修建于1925年,一度称作森威路,后来杨森统一四川兵败,又改名为春熙路。“春熙”出自晋代潘岳的《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珥金貂之炯炯”,有着温暖而富足的意境。而现在的成都正弥漫着这种意境。
随后的不久,我去了成都的武候祠、宽窄巷子,所见所闻如同一本厚厚的史书,书写着成都英雄与平民的传奇。
享受成都的安逸,然后了解一点成都的历史,你就会爱上这座城市!因为成都就像一位从历史走入现实的、温柔体贴的知识女性,让你一见如故,无法拒绝。
所以,你不会惊咤适宜广东气候的榕树,也居然在这座内陆城市里枝深叶茂。你只要一走进成都,一定会像榕树一样,适应这座城市的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