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发的作品有什么特点?有着哪些艺术手法
减速笔
庚子五月夜读敦煌画册见隋人用笔颇真率,因仿之。
人物画一门以减速笔为最难,五代石子专、姜道隐以简率之笔写吴生,故别倡一体;考其法度,虚实处虽奇诞,而不失物之真形。有宋马钦山亦运其故称巨匠。后世一味粗野而失形理,主大夫斥为野狐之禅,不为世重。今余心追六朝古壁,师其科率真趣,写屈子橘颂一章,此中有无得失以质。
已未初春题自作画
客问余,何谓书法?余云:初学时,落笔之先搜索法度,熟后信手拈来,不求画法而得法度。此即画法,亦为上法。
庚子春日,翌日将赴羊城
传播思想
我能够用线条来传播我思想感情的时候,我是十分骄傲的,我十分珍惜这一份艺术遗产。
画中国画、形成独特的画法,风格很重要要画得与别人不一样。
法国哲学家罗素讲,我并不比人家高明,但就是和人家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爱好、性情、脾气、经历每人都不一样。艺术创作主要是真情实感,自然形成一种风格。
为讨好什么人而画,还是照自己的意愿去画,这是关键。
要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先要形成个人的艺术性格。
我的风格是因为通过学习求得与前人不一样而形成的。总之,每个作者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扬长抑短,自然会有自己的面貌。
我的绘画风格并不同别人两样,我也是“抄袭”,但不抄袭人家已经抄过的东西,只是我抄的人家不易发觉。我有时从古人中比较冷门的,或是在古代曾经热门过而又冷下来的东西中吸取。我的画的风格如同山里一棵特殊的树,它既不能避开政治气候的各种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艺术追求;既要避开左的侵扰,又要避开右的干扰。风格的形成是不能脱离社会的影响的。
在处理题材时,本身就有民族风格,意在生活的作者感情的表达,形神兼备不是拿笔画时才具有了民族形式。
谈话记录
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三日在画院讲课时谈话记录
我也喜欢画具有战斗的题材的,但有时受到一种批评,说是歪曲了形象,这是很难掌握的。这也是我喜欢经常画古代题材和儿童题材的原因。
技法如果没有思想,没有意,没有感情,就很难办。技法如果没有和感情结合起来,技法则是没有用的。
我的作品的母亲是我们伟大的生活,我们有了生活,创造了比生活更美善的作品,其目的还是献给生活--我们的伟大的母亲。
一九八〇年二月十一日给昌华同志的信
要用民族的东西结合于生活,一定要夸张好,画好,表现好!
与新加坡访华美术考察团成员的谈话
画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意境,具有比现实更高和更有想象力的东西,而不是画具体的场面和建筑物绘。
构图,用笔给人以第一印象,前人谓“平中见奇,静中见”、“奇中见平,动中见静”。第一印象要奇物,画面飞动,有刺激性,有振荡感觉,但要奇得稳。细看之,颇为平静、耐看,这是对传统绘画的根本变化。
“真”是得其神韵,应该是神似、形似相结合,不是在神似和形似之间。
画花和人的生活有关,和画人的遭遇和思想感情有关。如牵牛花,它每天开得最早,枝枝向上。齐白石画的牵牛花都呈现出早晨清醒向上的气势。画荷花,因为叶多花少,经常要去寻觅,表现了一种情趣;画荷花有人还喜欢它的秆子,它曲中有直,显现了它的性格。
画花要经常去看花,花和人的性格要相配,什么样的性格也就会爱什么样的花。
中国人物画往往无布景,留出空白让人想象,有布景衬托为要表达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
作画追求和真的东西一样,就不做艺术家做科学家了。
画连环画是一种再创作。但要把它创作成为连环画,就得好好地动动脑筋。
画动物古来不乏大家,且传至今日有名作可参阅,如韩滉之《五牛图》、李龙眠之《五马图》、五代人画鹿等等。必须从写实中求神韵。写如照相难也不易也,然乏神韵,此神韵当于古代名作及明器雕刻中求之。如霍去病墓前之石兽,南唐陵墓前之辟邪,再如唐俑中之佳品,见其中何处夸饰,何处去繁,再对照生活中之动物,如是可得能事也。画中之动物,必须有生气,生气即和人物相呼应,以求生活之趣,在劳动中和动物之关系,人和耕牛,人饲羊鹿,其中千变万率。先求大体,后求细节。不失结构,有得有失。工处极工,拙处尽拙。得之可爱画中之物,与观者同喜悦此,我之为术。
艺术作品是设法从思想上如何来感染读者,除了感染之外,还要使读者同你一起来合作。
有问余何为国画技法之特点,余不惑而曰:自一笔始,一笔而终者谓之国画。昔张僧繇有一笔画,广羲言之,即用笔一以贯之者,此民族艺术之特色也。中国艺术传之东瀛往往称'道',如花道、茶道、书道等等。道者有一自始至终变化之法式,如舞剑、拳术,何处开合,何处进退,何处虚实,自始至终一气呵成。
日本之茶道,其内容即与中国之品茶相似,而彼国成为道,即引泉、洗勺、煮水、调茗,直至品者执盏而饮皆成章法,有节奏,如舞蹈。然而中国昔日茶博士冲茶不能成道,即以此例引伸云,国画用笔一如书法,变化莫测,从一划而始,中途轻、重、徐、疾、枯、湿、粗、细皆统一其中,而以一画告终,如奏乐,音响俱寂,梁上飞尘尚动,是为用笔之能手。
用笔首当刻画形象之真质,现其自然之天趣,舍此也无能发挥其艺术之作用。然空存形骸而不以笔法出之,正如昔日里井小孩打架,扳头拉脚,虽为一种打斗动作,然不能引人。如观公孙大娘之舞便觉心旷神怡。昔时意人郎世宁刻鞍马,而不以笔法为能事,徒存其骅骝之表;而世人宝悲鸿之马,因悲鸿画马得笔法之故。
作画要从大处入手,不要太注意细微的部分,过分仔细了,平均对待,反失去了重点,也失去了必要的偶然性,缺乏艺术趣味了。故画人物要同画速与一样,要注意大轮廓,先取势,缓刻画。
精神放松
画画要处处显得放松--精神放松,笔放松。
描绘对象要繁物缩简,简而化繁。
中国画要会利用空白,虚实并用。虚则实之,空白处要有生意。
虚实并用
要善于创造,利用和驾驭某种偶然效果。利用墨和颜色中的胶水在宣纸上产生的变化,从而使画达到一种变化莫测的特殊效果。赭石、花青都会产生这类效果。
我画人物、动物,不是先画细部,而是先画大体。我认为人物姿态和动态十分重要,寿故画好大体再画细部。
我画一张画时,开始时还是打草稿,我的第一张草稿或是第一张正稿往往都不成功,一定要画多次,最后,我把打的草稿都丢掉,带着默写的情形作画。为什么呢?因为一开始比较写实,缺少夸张和修饰。临摹我的作品往往是临我后来的正稿,而没有看到我以前的素描搞;看我作画的人看我画来很随便,而我在家中打稿的时候是不随便的。
多画速写,尤其要多画舞台上的艺术形象,锻炼自己在来不及细加考虑的情况下抓住对象的主要神态,放弃一切次要细节,容易产生新的表现手法和风格。除了速写,要练习默写,一为巩固,二是抓住生活中一瞬间过去的生动景象。
我们的祖先在线条发展的途径中有了那么多千变万化的创造,同时又发展了我们的另一种艺术语言,就是画法。我们画法的始祖也就是线条的图画,它们一直结合在一起,今天的用绘画来工作的人们,也必须从画法的变化中求得他发挥线条美的艺术才能。
减笔人物源溯五代禅宗画,后世写间人物,南宋尚能传其遗绪,明季亦有数家,然有形而无其质。近代任伯年传其正脉,减笔而意不减,且当减者减,不能减者则不必减,笔简而神全,此不易求得之境界。
夸张艺术
艺术要求对描绘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提炼、概括、变形,但必须以写实为基础,无写实基本功的'变形',是无本之本、无源之水。
艺术要夸张,要比真实的高,例如唐三彩中的骆驼,头就略微抬高一些,比一般照片中的平视骆驼更显得高昂有劲,显示出它的艺术魅力。艺术要变形,但要变得好,变得不好就显原形了
古人的花鸟画要极度予以重视。宋元的花鸟画从生活中来,描写的花鸟既生动又科学。继承和生活不能脱节,要把向生活的学习和传统的继承在创作实践中结合起来。
画山水画,画家要有情,山水更会含情脉脉。
画山就是要画具体的山,画树就是要画具体的树,要有它们的性格。
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七日对耕牛语
云山晴曝烟云无,笔下烟岚入图画。谁说画师师造化,近闻黄岳无水,晴曝而无烟云,使人索然无韵味可寻,然余笔下沛然作云、油然下雨。古人谓作家当师造化,造而能化者,乃造化乎,见化而不造岂造化耶!
国画创作:一要立意,要有吸收生活的能力,对生活要充满激情,有感受就把它画出来;要有政治敏感性。二要有法,有正与侧、实与虚的表现,有全与不全的表现,……画面要生动,要神形一体;要夸张,进行艺术手法的夸张,但怪不等于夸张,夸张要具有目的性,夸而不诬,饰而有节;要追“极”。
余每读毘陵恽南田游鱼图,惊其形态生动、笔墨精妙,然不知其何家源流。今见此《游鱼图》长卷即释然曰:此南田之楷模也。
古往今来画人不绝,然为大家者必重视传统,酷爱生活,所谓法古则今是也。余非庄周,然观鱼乐之图似有所得,率题卷末,应俞正仁兄法家大教。丙寅仲春程十发题于海上之三釜书屋
——题俞正藏《游鱼图》
读古人书画作品,使人追思到以往,共同体现这个真实的时代。时过境已迁,然而印象不迁,如此真境变成幻境,幻境是真景的印象,所以真实性必须加上时间和变迁,就是由印象而使真实性成为幻境,幻境变成成真正的真实性。纯真实性是没有的,至少在艺术生活中没有的。谁积累这种形象的综合,就能具有艺术性。
生活给予艺术的形式千变万化,形式不过是装饰,只有弃虚伪的装饰才能深刻地体现真正人生的美。
在色彩处理上,中国画调色有两种,一种把色彩调和,如用藤黄加花青调成绿色;一种是把色彩分裂,不调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