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缝战斗的地形说明,看了再继续喷吧。

本帖最后由 24号机 于 2015-5-20 23:21 编辑 

从下文看,当时的地形很特殊,除了墙缝之外,还有沙滩上的灌木丛什么的,请仔细看。我军的武器弹药也说的很清楚。不过,可能前几天的新闻里夸大了一些进入伏击的鬼子数量,可能当时只有5000人左右被伏击,不是上万人的队伍。
  2010年01月19日
     在宁安市镜泊乡与吉林省敦化县大山咀子镇交界的地方,牡丹江自西南向东北汇入镜泊湖,左岸是一带绵延五六里地的巉岩峰峦,岗峦约四五千米左右不等,但却壁立如堵,山势险要,特别在下游地方,山由一组组卧牛石排列而成,与山脚下的江滩几成90度角,即使现代西方影视剧中的蝙蝠侠,好像也难以附壁立足,当地人因巨石之间缝隙狭窄,称之为“墙缝”。

  大江在这里转了一个弯,被靠近左岸的江心沙洲分成了两道江流。从墙缝山脚下流过的大江支流,迂曲蜿蜒,从高出俯瞰,支流被沙洲上布满茂密的柳毛灌木遮避得明灭不定。这一带柳毛绵延数里,人称小龙弯。无论冬夏,由于水势趋缓,人与船经过这里,不辨流向,像进了迷魂阵,不过这种生态状况,描绘的是七十八年前的情景,而今的柳毛通几乎不复存在,由于几十年的泥沙淤塞,平时江心沙洲与江滩连成一片,江流被挤到靠石岸的河道,沙洲知识星星点缀着几束柳毛,江滩与墙缝的相对高低落差自是缩短了许多。据老人们忆述,七十多年前,小龙弯柳毛异常繁茂,不常来的人进来就犯“迷登”。然而正是这一带天造地设的有利地形,七十八年前为后来发展为抗联四军军长李延禄组织墙缝之战铺垫了伏击歼敌的绝好战场。

  那是“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年早春。3月12日李延禄率领的抗日救国军补充团700多名壮士在这里设伏,居高临下痛奸天野师团,史称著名的镜泊湖连环站首役墙缝伏击战。这里一场军民联手,以少胜多,大壮东北抗日军民声威的战役。补充团则是救国军中组建不久,以刚扔下锄头、镐头的农民和矿工为主体,没有统一服装,仅带着抗日救国军臂章,由以孟泾清、李延禄等地下党员为核心率领的一支年轻武装。这支队伍,此前曾连克吉东三个县,靠从敌人手里夺得的精良武器武装起来,抗日士气高昂,但是子弹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救国军从各方截获可靠情报,日本关东军天野少将,带着数千人的队伍,有野炮队,辐重团,四十多辆军用卡车,由吉林抵达敦化,准备追击已经发展到四千六百人的抗日救国军。大敌当前,救国军上层犹豫不决,没有统一的意志。在棺材脸子村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上,李延禄以救国军参谋长的身份,主动请缨,力主抓住战机,到南湖头寻找有利地形,以打开吉东抗战新局面。于是补充团得到高层支持,集中了“老三营”库存的所有手榴弹充实部队。凭着每名战士三十粒子弹和当地群众和二十匹马往返运来的手榴弹,选择了墙缝一带自上而下由01-05阵地设伏等待进入伏击圈的天野师团。

  补充团将士设伏等了两天两夜不见敌人踪影。猎户陈文起早就听说天野师团从敦化出发的消息,对救国军设伏的部署也一清二楚,并且还知道埋伏在下游的补充团是伏击的主力部队。他盼战心切,夜黑只身前往瓦房店探听动静,与夜间行军突然开进瓦房店的日军遭遇相逢。敌人喜出望外,他们从沾满血渍的猎装上看出陈文起是不请自到,熟悉这一带地形地势的向导,如获至宝。陈文起将计就计,以猎户的勇毅、镇静,引导着天野几千人的大军,顺着山崖与在江夹峙的“墙缝”岩砬子下的江滩走来,从而为打响打胜镜泊连环站第一仗,“墙缝”伏击战奠定了基础。

  这一仗的战果历来争议颇大。但是战役的指挥组织者李延禄有一本口述记录而成的抗联四军回忆录《过去的年代》对墙缝战役有详尽而权威的表述。四年前,笔者寻访战地获得的材料也都是间接证实了墙缝之战的真相。那次战斗,从太阳没冒红,一直打到日头偏西。由于守候在上游01阵地的救国军中的一支地主头子武装临阵逃脱,补充团才主动撤退。但是在战斗中,凭着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巨石缝隙成了补充团战士们隐身射击的掩体,日军仰攻冲锋,根本到不了岩峦下就被手榴弹撂倒打退。而敌方的优势山炮按最近的调距,也只能打在埋伏山埋伏山崖的补充团身后的山谷空地;机枪打在崖顶,枪子落在崖下,伤不着补充团的皮毛。算起来,在山崖上补充团紧紧牺牲了一名连长,叫刘金凤。据目击者,当时在阵地之间穿梭送信的猎户李长发讲,从墙缝往下瞅,江滩和柳毛趟子倒着成片的鬼子“死倒”,他亲见被打得蒙头转向的敌人,一门山炮操控失当,从后面开了后堵在敌群中炸开了花。山脚下的冰面上血水淹没了日军士兵皮靴的脚面子。我军另外牺牲的6名烈士分别是从02、03阵地上撤退,负责全体掩护的两位连长朴根重,佐征和他们带领的4名战士组成的战斗小组。这个小组成功掩护了全团撤退,在指挥部原所在地的山下一个叫狼窝圈的地方,也许是胜利后兴奋失去了警惕,6个人围坐在一起开会,被敌人机枪远程射杀牺牲的。当部队找到他们时,6位依然保持围坐的样子。敌人面对江滩柳毛通大片的伏尸,只能将尸首脑袋割下来装袋运走,匆匆忙忙把尸体集中到03阵地前的一块坡地上,用于树枝、车厢板,把尸体高高堆成一颠一倒的马蔺垛,一共堆成了三大垛尸堆,浇上汽油,放火焚尸。尸堆烧了几天几夜,狼烟尸臭把这一带山川搞的污秽不堪,余烬未息十几天。如今,当年天野堆尸的山坡早已被垦成一片庄稼地。可是江中小龙弯里柳毛通再也没有繁茂起来。这似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由于山头补充团手榴弹火力过猛,江滩柳毛通被手榴弹连根炸飞了,所以柳毛通从此在也没长起来。但是当地百姓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一说鬼子血黑,毒性大硬把柳毛连根烧绝了,再一说更是带传奇色彩。他们说柳毛是靠水而生,分蘖能力很强的灌木,历经几十年水土的滋养,哪里会有繁盛不起来的道理。早先小龙湾的柳毛通所以长得那么旺兴,那是天意,是专为陈文起领鬼子到阎王殿报道而布设的迷魂阵。鬼子灭了,上天就把“迷魂阵”撤走了,免得柳毛长的太旺,汛期耽误江上行洪。如果不是老天爷的安排,瞅瞅同是一块地皮,别的地境柳毛咋照旧长得那么旺呢?

  天野残部在墙缝吃了败仗,到大江对岸徘徊有日,没敢奔地势险要的阎鼻子那条弓弦直道,而是选了他们认为地势平坦的松乙沟河谷这条弓背道,逃出去只有400余众,此是后话。读者欲知详情,请读2006年发表在《今日牡丹江》第三期,第四期上的笔者撰写的“中国抗战研究一柱函待澄清的悬案”一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