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岳瑾瑜 :小时候的春节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33】

小时候的春节

河南邓州       岳瑾瑜

春节越来越近了,街上的人流明显多了起来,路边开始摆上大大小小红色的礼盒,人行道边也开始有春联、窗花红彤彤的铺了一地,然而城市的春节总觉得少了许多年味儿,不禁想起小时候的春节来。

我小时候由于爷爷奶奶去世早,春节大多在豫南农村姥姥家度过。吃过腊八粥,大人们就开始合计置办年货的事了,记得晚上睡觉前我听见爸妈在隔壁小声说话,仔细一听原来在计算过年需要买多少肉、多少鸡,拜年时预计会来多少人,又说潢川的黑猪肉好吃不过得提前托人买,农村的柴鸡好也得提前到集市备上;鲫鱼、草鱼是少不了的,听说村东的老李家这几天清塘赶紧去预定几条;白菜、土豆、萝卜等应季蔬菜也要提前买好放在地窖里;筷子用了一年了换把新的、盘子碗不够了还得再买几只……于是从腊八到小年,我家不断有吃的用的源源不断的买进来,猪肉切成一条条先用盐腌一下挂在背阴处通风,土鸡去内脏连毛在通风处风干,风鸡腊肉可以多放几天;白菜先放在院子里晾一下,表面干爽了再码在地窖里…...

然而这只是过年的前奏,真正的忙碌从小年祭灶开始。农村的柴火灶头上都贴有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画像,两边有一副对联:在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二十三这天就是灶王爷上天见玉帝的日子,一大早姥姥去集市上买回麻糖,听说是要黏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家里还要杀一只公鸡,作为灶王爷的坐骑。等到晚上,晚饭做好后,姥姥取三支香,在灶前摆好麻糖、公鸡,先拜上一拜,口中念念有词:灶王爷,您是一家之主,二十三去,三十回来,上天宫去,好话多说,坏事不讲,上天带上干粮骑上骏马,下界多带吉祥、万事亨通…...拜毕,将画像在院外烧化,再放一挂鞭送灶王爷上路。

二十四,扫房子。每年这天的早上我都是被乒乒乓乓的桌椅挪动的声音、呼啦呼啦扫帚扫地的声音、叮叮当当盘碗磕碰的声音吵醒,小孩子也要加入大扫除,供桌上的花瓶就归我清洗。先爬到太师椅上,小心翼翼的把花瓶拿下来,瓶是青色的象鼻双耳瓷瓶,瓶里装着一支粉色塑料牡丹,把花和瓶都放在肥皂水里,用刷子细细的刷干净再轻轻的放回供桌上。供桌上照例摆好一碟果子、一碟烧肉,后面供着太姥爷的画像,两边的蜡烛常年不灭。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五、二十六那几天,家家户户都要炸肉、炸鸡、炸鱼,谓之过油,油炸过的肉、丸子能放到十五以后。大人忙的不可开交,小孩子们却很高兴,不停的穿梭在厨房和院子之间。每有热的酥肉或丸子出锅,我妈都会挑小块的先给我们吃,现炸的肉丸焦香酥脆,咬一口油香满溢比汤炖过的还要好吃。吃饱喝足小孩子们会玩一种叫小板凳的游戏,这个游戏人多的时候才好玩:小盆友们分成敌我两组,用石头剪刀布分出先后,游戏开始,两组人面对面手牵手站定,赢的那组开始唱:小板凳,两半截,你那边,让俺择(此处念zai),择谁个,择杨彪,杨彪没胡子,专择某某个老头子。对面被选中的小盆友卯足一口气向我方冲来,冲破这边的人墙可以牵一人离开,否则就被我方俘虏,最后人多的一方胜。这个游戏流行于70年代末,我怀疑与林彪有关,只不过小孩子念错念成杨彪,但因年代久远也无从考证了。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八、二十九,姥姥家要蒸很多包子、馒头,有肉末粉条包、豆包、红糖包、还有枣包。蒸红豆包时,先把新鲜红豆焖的软烂,加白糖搅拌均匀,然后团成团子一个个放在案板上备用,暗红色的团子轻轻巧巧地立在原木色的案板上,还冒着阵阵的热气,我忍不住拿起一个来吃,甜香软糯,比蒸好的包子还好吃。

终于到了三十,早上贴春联也是一个全家欢乐的事。拿出前几天熬好的面糊当浆糊,再找一把刷子,我和我哥去做贴春联前的准备工作。先把去年的春联撕下来,撕不干净的地方我哥会拿小刀细细地刮下,再把浆糊均匀的抹上。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首先你要能分出上、下联,上联贴在大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横批贴在门框上,门神贴在中央。我和我哥做好准备工作后,贴春联是我爸的事,我们就负责帮他拿递东西,看高低上下是否平整。大门贴完了是堂屋,然后卧室、厨房,只要有门的地方一间也不拉下。最后是贴春条,院墙上贴上出门见喜,鸡窝上贴上鸡鸭成群,猪圈上贴上猪长千斤,粮仓上贴五谷丰登,整个院子贴的火红一片,更添喜气。有一次我把猪长千斤贴在我哥的床头上,然后兴头头的让我哥去看,笑他是猪,我哥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也不甘示弱,一边把猪长千斤撕下来一边反击我说:我是猪你是猪的妹妹!我一时居然噎住无言以对。

三十晚上迎回灶王爷后,先祭祖然后才能吃饭。除了事先准备好的糕点、烧肉以外还要现做纸钱,姥姥拿出黄色的烧纸,仔细的叠好,又从里屋拿出一个银元来,啪啪的在纸上拍出钱印子,有钱印子的纸钱在那边才能当钱用。等到上过香烧完纸往往都到晚上8、9点钟了,我早饿的饥肠辘辘。年夜饭大都是丰盛的,除了大块的烧肉,鱼是不可少的,姥姥家的红烧鱼都是最后上,而且不能吃完,最好能留到初一,取年年有余之意。然而我最爱吃的是一道鸡片汤,鸡脯肉加粉芡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小片,下入滚烫的母鸡汤中,加新鲜荠菜葱花,出锅香气四溢,嚼之口舌生香,至今让我念念不忘。

三十晚上大人围着炭火说着家常,一边磕着瓜子一边守岁,我往往熬不住早早朦胧睡去。初一的早上是被一串鞭炮声惊醒的,从窗口望出去,田埂上已走满了一排排南来北往拜年的人。如果前几天刚下过雪,这时候更是好看,绿色的麦苗在雪地里露出一点头,田埂已被拜年的人踩出一条黑黑的小路,人们穿着过年的新衣服,姑娘大多穿着红色的棉袄,小伙子有的是蓝色的中山装,有的是绿色的军上衣,老人多是黑色的袄褂,小孩子则百无禁忌,红黄蓝绿怎么好看怎么来。我也被爸妈叫着急急忙忙出门拜年去了,由于我家辈分小,到了一户人家不是叫太爷就是叫舅奶,和我一样年纪的也是叔叔或者爷爷,因此我就不愿轻易出门,然而也有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是家家糊的堂屋天棚。为了防堂屋供桌落灰,豫南农村家家用竹子、木片和纸糊成天棚挂在供桌上面,有的用报纸,有的用杂志彩页,有的用山水画,时髦的人家用明星挂历,旁边佐以剪纸、年画,花花绿绿,甚是好看。我每到一户人家就细细研究他家的天棚,一边吃着花生糖果,一边品着他家的天棚文化,有学问的人家往往是进门一副山水,旁边报纸糊墙,天棚用窗花装饰;有钱的人家往往用金色银色的纸剪出拉花包住天棚的边,供桌上除了祖宗牌位外还会供奉八仙或是福禄寿三星,桌上各色点心品种丰富,有的还有面做的红色寿桃。

初一到十五都是拜年的日子,我家亲戚众多,一天一家往往排不过来,有时一天走好几家,吃吃喝喝就到了十五。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十五元宵节,因为不仅有元宵吃还可以点灯笼看灯会。十五的早上,姥爷把挂在房梁上的木头灯托拿下,这个灯托是我舅舅和我妈都玩过的,后来我和我哥接着玩。灯托下面是一个圆圆的木头灯座,中间是一根粗粗的铁丝,头上有一个圆环可以用竹棍挑起来。姥爷拿出事先备好的玻璃纸,用竹篾子在灯托上编出一圈灯架,蒙上玻璃纸,上面再装饰上红色的剪纸,糊好,灯座上点上蜡烛,一个玻璃灯便成了。吃过晚饭,我便急冲冲拿着我的灯笼去找邻居的小盆友一起去看灯。有的小盆友和我一样是自己做的玻璃灯,有的拿的是街上买的可以折叠的纸灯,有的家庭孩子多没有买,小孩子就拿着一个蜡烛也出门看灯。最好看的是走马灯,外面是玻璃罩,里面一层花鸟人物可以一圈一圈不停的转,走马灯比较贵,一般家里不给买,大多挂在店铺的门口。街上人渐渐多了,不仅有本乡的人还有外乡的人,我跟着小伙伴随着人流往前走,忽然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跑过来大声指着灯说:快看,快看,你灯下有个虫子!我急忙翻转灯托去看,虫子没有见着玻璃纸却烧着了,很快竹子做的灯架也烧光了,手忙脚乱之后,想起骂那个大孩子那孩子已不知所踪,只好懊恼的提着灯托回家。然而很快我的懊恼就一扫而空,因为前边锣鼓喧天,花灯队伍来了!最前边的是山羊灯,寓意三羊开泰,两个壮小伙一人拿一个像山羊头一样的灯笼,一边走一边用灯笼做的羊角互相攻击,后面是高跷队,打扮成老汉、少女或八仙的年轻人穿着古代的戏服,踩着高跷,一边走一边和围观的群众打招呼,有认得的在人群中叫嚷,“这是俺庄的,这是俺庄的!”被认出的人也回头挥手致意。划旱船的紧跟在高跷队后面,前边一位长须长衫的老汉拿着扇子在前边引路,后面一位少女满头花朵珠翠坐在旱船里,因为旱船由竹子或木条扎成,上面装饰着花朵、绸缎十分沉重,表演者不仅要全程托着旱船还要舞蹈表演,因此少女多由样貌清秀的男子装扮,他们一边走一边扭,模仿坐船的动作做出很多搞笑的表情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精彩的是舞龙舞狮表演,一头狮子跟着锣鼓的催促来到一户店铺前面,店铺的老板拿出一个红包放在门框上的缝里,狮子喜的腾挪跳跃,被绣球逗弄着连翻了几个跟斗,在众人的喝彩中,狮子一跃而起,用嘴叼住了红包大摇大摆的离去。最后是舞龙灯,十几个精壮汉子每人拿一个灯笼,打头的拿的龙头,最前边是一个龙珠,龙珠不停的挥舞,后面的龙灯跟随鼓点列成很多队形模拟龙的形状,最后舞到高潮处,龙口里喷出火来,在众人的惊呼中,龙灯渐渐远去,终于灯光越来越暗,锣鼓声也越来越远,我们也跟着大人回家了。

十五过后学校就要开学,大人们也上班的上班,春耕的春耕,一年的生活重回正常,旧历年也正式结束了。

(0)

相关推荐

  • 过年的习俗 中国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天奇生活

    过年的习俗有扫尘.买年货.贴春联.挂年画.贴倒"福"字.祭祖.守岁.拜年等.这些是较为固定的习俗,适合各个地方.不过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每个地方过年还有一些其它的习俗. 地方不同, ...

  • 【中州作家】岳瑾瑜:诗二首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28] 诗 二 首 河南邓州       岳瑾瑜 (一)书法   是张旭醉后的恣意 是公孙大娘月下的剑气 一纸酣畅 蛟龙惊鸿   一坛酒 消不了心中块垒 一曲舞 唱 ...

  • 【中州作家】瑾梅: 往事随风,不堪回首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04]  往事随风,不堪回首   山东枣庄        瑾 梅 01       "滚,永远不要进我们周家的门!我们姓周的一家与你一刀两断!"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索成安:妈妈,万岁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2] 妈妈,万岁   河南洛阳       索成安 睁开眼时 你在眼前 闭上眼时 你在心间 抬头望天 你在天上 低头看水 你在水间 就连睡眠 你都常常在我的梦中出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李改红:母亲的歌谣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2] 母亲的歌谣 河南内乡    李改红 今天是母亲节,我又梦见母亲了.   她端坐在门前的凳子上,上身着深蓝色外套,下穿黑色裤子,一张枯槁清瘦的脸,一头花白的短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罗明军:温 暖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2] 温   暖   湖北黄陂        罗明军 为了搭乘早高铁去南方城市出差,因为方便.经济.快捷直达高铁东站的缘故,我选择了城市BRT快速公交早班车.来到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苏相群:母 亲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2] 母 亲 河南邓州       苏相群 这个夜晚热得叫人难以入睡,不论侧睡卧睡.纱窗外时时传来沙沙的虫鸣声,玻璃窗上摇曳着春末的树影,我翻了翻台灯下的日历,谷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李树东:清明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3] 清 明  河南西峡    李树东 清明的风 和您走的那天一样 刺骨般寒冷 细雨也如期而至 那么直白 想生一盆火 驱散这风雨 却想起您总是说 不冷 妈妈的新居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李树立:母亲的遗照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3] 母亲的遗照 河南西峡   李树立 母亲节快到了,以前我觉得这时节给母亲打个电话问问,或者跑回家看看,是一种开心的事.可今年心情格外沉重,妈妈离开这个世界已经 ...

  • 【中州作家】冀潜:浅析徐志摩诗歌的修辞之美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1]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修辞之美  河南邓州       冀 潜 上世纪二十年代, 闻一多提出一种诗歌鉴赏理论,认为诗歌需要具备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这种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