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的援越抗美纪事

散    文

本文作者杨斌先生

一、转 场
  1968年5月初,我们在广西桂林奇峰镇一个野战军兵营新兵训练结束后,坐火车来到广西凭祥市,当天晚上坐军用卡车,头带树枝扎的草帽秘密开拔到事先早已分配好的老连队。因为援越抗美,铁道兵为了保密,在越南叫中国工程一支队。绿军装全部换成兰灰色三个口袋的学生装,头戴越南帽,所有连队像天上繁星一样全部撒向北越由北到南铁路线两边山沟里。
  铁二师九团三营驻扎在谅山省会城市周围山沟里。
  整个城市早就是一座空城,老百姓全部跑到山里躲起来了。
  我被分到十连一排一班,同学张家荣分在相距几公里外的另一山沟的九连。
  深夜到达老连队,因为怕老美轰炸,连队也沒有搞什么欢迎仪式,新兵到达连队简易操场点了名就由各班长领回各自竹蓬宿舍去休息了。
  连队都没有电灯,一个班一两盏手提煤油马灯,第二天早上起床哨响过,全班战友一下全部从竹架搭建的统铺床上爬起来迅速到旁边小溪洗完脸就准备吃早餐了。当值班战友从另外沟里炊事班挑来稀饭馒头,全班战友集合由班长简单介绍了我们几个新兵后,一起领唱一首毛主席语录歌,然后交待当天的主要施工任务,全班十几个人围成一圈很快吃完早餐。
  七点钟就各自带着武器出工了,因当时老美经常轰炸形势还是比较紧张,(后来随着中美关系缓和就不帶武器上工地了),记得当时班长背的还是老苏式的铁把冲锋枪,战士清一色的第一代半自动步枪。
  除了带武器,施工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到了工地把武器一架就开始施工作业。
  部队身处越南还是处于临战状态,一个营四个连,其中九连十一连专门开山放砲准备铁道抢修用的石料,我们十连专门负责所有从国内运输进来的物资材料和在越南就地取材生产的片石石碴之类的材枓转场运输堆放,每个营还配属一个高射机枪连,高机连驻扎在大桥等重要设施附近比较隐蔽的山头,常年住窝棚,吃喝洗都得自己往山上背,比施工连队还苦,老美飞机来轰炸就该他们顶着对空作战,三营高机连连长是。参加过抗美援朝,会带兵打仗,在我们进老连队之前几次老美飞机来谅山轰炸空袭中,高机连还真打下两架敌机,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立集体一等功一次!是一个人人羡慕的英雄连队。
  话扯远了,说回我们班当天转场施工,就是把前不久国内运来的防腐枕木从铁道旁转场搬运到另一个更加隐蔽的树丛中去,便于今后抢修用。老兵是带上垫肩一人一根背起来就跑。第一天施工就给我们新兵来了个下马威,两人抬起来往我肩膀上一放,你也只能勇敢的往前跑,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就是战斗。枕木都是浸过防腐漆的,不仅味道刺鼻而且有毒。接触后对皮肤损伤特别大。
  枕木数量不少,干到中午,为了不耽误施工,都是提前派值班战友回连队挑饭来工地午餐,大家吃过午饭后在阴凉处稍作休息,下午接着干,当天任务当天完,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排长来检查并点评,宣布收工,大家才带好各自武器和工具回到竹篷屋宿舍。
  收拾好武器工具后到河沟洗澡,我们几个新兵肩膀早巳磨得红肿,摸一下就疼。
  晚上点上马灯,班长开始组织政治学习,拿出毛主席著作选了《愚公移山》叫老兵读了一遍,各人简单发言,结合实际谈心得体会。
  到了十点钟听到休息口哨后,全班战友立正站在床前,班长领读一段毛主席语录后共同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林副主身体健康!
  派好深夜站岗放哨(当时北越还有敌特破坏活动)的战友,全部息灯很快进入梦乡。
  这就是我们来到老连队第一天战斗生活的开始。
  第二天继续转场施工。搬运十几米长的铁道钢轨,北越当时全是三条轨铁路线,因此钢轨使用量特别大。国标铁路宽度1435厘米,北越自己是小火车,铁轨宽度只有1000厘米,俗称米轨。
  搬运钢轨全是人工抬,一根12米5的钢轨半吨多重只用四个人抬,用铁制夹钩一夹就站起来,老兵力气大有经验,我们刚到的新兵只能顶着头皮上,压弯了腰也不能坑声。抬钢轨也要经验,前后四个人必须统一,步调一致,一人喊号子,其它人呼应,不然会砸伤人扭伤腰。等把几十根钢轨全部抬到指定地点码好盖上树枝,又已经是夕阳西下了。每天时间过得真快。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转场是全班装石碴上货车车匹。
  有一天,排长布置我们班到十一连石山场地装运石碴。全班十三个人,60吨的铁道货车车匹,两头各放上一块木跳板,一半人用铁抓耙往竹撮箕里上碴,另一半人负责挑到车匹里去倒装,任务重时间紧,因为车匹已计划必须在当晚上拉走。
  大家心急如火,不用动员,挑着石碴箭步如飞。挑久了觉得上碴轻松,上碴久了觉得挑担轻松,看到一节60吨空车匹这么大,五六个人担着小撮箕什么时候才装得滿呢?真是怀疑?但奇迹总会发生,在全班战友你追我赶共同努力下,十几小时硬是将车匹装满准时由火车头拉走了。当火车头挂上车皮气笛一响,我将手中的扁担一甩躺上地上半天起不来,大家都累瘫了。
  这就是我们援越抗美战士在越南战斗施工生活的真实故事。都过去五十多年了至今还历历在目!
  每当回想起年轻参军当兵(其实还不滿十八岁)这些难忘的经历,艰苦的岁月!从没后悔过,有的只是怀念和感谢!是部队锤炼了我们,使我们一生走正路敢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想起年轻时在援越抗美战场的转场施工,联想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何尝不是一次次转场。
  从天真活泼的幼年到朦懂好学的少年,从初入社会的楞头青年到身背重任艰难前行的中年,从看淡世事的老年到一切放下的暮年!每一次人生转场虽有成功的滿足,更多的是伤痛,遗憾和无赖!每一次转场就是一次人生阅历的升华!

青春无悔!理解万岁!

二、建 桥
  1969年年中开始,我们铁道兵二师九团参与越南北方谅山省至河内方向“支陵线”几十公里铁路复线的新建任务,这也是为了防止老美轰炸,保证钢铁运输线不被中断而建的战备复线铁路。
  我们十连负责修建"北水"大桥,与大桥紧连着的是"北水"火车站,由同学张家荣所在九连负责修建。北水大桥长不过300多米,高近60米,共8孔桥墩,横跨一条小河和北越最有名的一号公路。
  连队移防到北水大桥附近小山沟安营扎寨后很快投入建桥的施工任务中。
  连队重新开挖一条明渠将河水引流,然后将河中两个桥墩基坑围堰,抽干河水后挖出淤泥,运气还好,河中两个基坑很快就见到硬化底,继续打眼放炮开挖至质检要求后,基坑四周开始按图纸要求安装模板,中间綁扎完钢筋就开始浇注混凝土了,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越南雨季周期长,对浇注混凝土影响最大。
  我们排三个班分配负责桥墩混凝土的混合搅拌工作。不像现在有专门的混凝土长臂泵车直接开到工地就可以浇注,当时只有两三台电动搅拌机摆在工地上,完全靠人工将石碴,黄沙,水泥按比例用独轮小推车倒进去加清水进行搅拌。搅拌好的水泥浆交下一道工序的战友全部用独轮车推到桥墩模板箱里浇灌。
  过程很简单,工序也不复杂,但若要你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每天不管风吹雨打(除遇台风暴雨外),太阳暴晒日夜三班倒重复一件重体力活,你肯定会感到厌烦,疲劳甚至崩溃。除了重大节假日休息一两天外,平时也只有搅拌机坏了检修和每天吃饭进餐的时候才能停下来稍作休息,平时病了都不敢请假。每道工序都是固定的,缺一两个人,其它人就必须手脚更快补上去。每天围着搅拌机作业,身上衣服裤子没干过,头发,鼻孔全是水泥灰,吐出的痰都是黑的,双手早巳磨出老茧,上身早巳脱一层皮。
  想到当新兵时总有老班长照顾,现在自己当了班长了,遇到苦活累活只能自己带头往前冲。
  至今我还记得当新兵时老连队对我特别照顾的几位老班长的名字,一位是广东韶关的何亚苟,另一位是湖北公安县的蔡东生。永远怀念他们!
  在全体官兵日复一日发扬不知疲劳连续作战精神支持下,大桥桥墩一天天长高,终于到了架桥铺路的时候了,看到自己亲手建设的大桥即将通车,战友们如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1969年年底部队进行总结评先活动,授予我《五好战士》荣誉称号!终生难忘。
  到了1970年4月底北水大桥及整个支陵复线铁路顺利通车。通车之日部队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剪彩仪式,部队首长,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官员和越方代表共同为通车剪彩!并给予全体参战部队以热烈的祝贺和极大的肯定! 

2016年4月份我参加了重返越南旅行团,和昔日共同战斗并参与修建过北水大桥,北水车站的战友们重返故地,心情格外激动,感概万千!站在亲手参与修建的大桥上久久不願离去。

青春没有白过,大桥永远屹立!
三、偶 遇
  1970年5月份,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对北越停炸,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在北越的铁道兵部队也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准备全部撤回国内上襄渝线。
  部队除了对已通车的北越支陵线的维护善后工作外,我们三营十连也接到派出部分班排人员负责对"良佳"烈士陵园的修缮施工任务。
  "良佳"烈士陵园地处北越谅山省境内,紧靠北越1号公路旁,是埋藏在越南北方从1965年至1970年间牺牲的援越抗美烈士十几座墓地之一。这里埋藏的大部分是在抢修铁道时遭到老美飞机轰炸而牺牲的战友,有的是在对空作战时牺牲的高炮部队和高机连的战友们。
  就我们还在广西桂林进行新兵训练时,老连队遭到老美飞机的狂轰烂炸,其中就有老同学张家荣所在九连木工班全班十几位战友在抢修谅山省会梅花大桥时全部壮烈牺牲。料理后事时,战友们都是含着泪水从废墟中将所有零碎尸体捡起来,集中清洗后,按姓名数量给烈士分别装殓入棺的,每当想起这让人特别痛心!
  因战事紧张,陵园内不同时期埋藏的烈士坟墓过易简陋,我们的任务就是规整,除灌木荒草,建陵园围墙,平整土地浇灌水泥。
  5月的一天临近中午,我们所在班排战友准备进餐,各自放下手中工具在陵园门口台阶上稍作休息,忽然看到门前公路上开来五丶六辆军用吉普车和一辆篮灰色的“上海”牌小轿车。
  一看就是大首长视察烈士陵园来了,带队的副连长马上集合队伍,立正稍息报告,请首长讲话作指示,部队首长介绍:今天,中国驻越南大使王幼平老首长来视察陵园并看望大家了。接着王大使深情的说到:“年轻的战友同志们,感谢你们的辛苦工作,你们马上就要回国了,可是你们的这些战友却永远也回不去了,他们是为国捐驱而牺牲在异国他乡的,他们都很年轻,牺牲的很可惜,很痛心,所以希望你们要多用点心,把烈士们尽最大努力安置好,把烈士陵园修缮好,不然我们对不起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大家可能再也难于经常来给他们扫墓了。所以拜托大家了!”说完并和我们一一握手致意!感动得我们在场的全体战友热泪盈眶。
  王幼平大使是当年的从军队转行的将军大使,对下级士兵感情至深,他身板挺直,穿着港衫,滿头银发,精神矍铄,给人于肃然起敬的感觉。
  这种偶遇可遇不可求,时间虽短而印象深刻,话语虽少而感情真挚,给我们这些在场的年轻战士满满的正能量。
  经过修缮烈士陵园和王幼平大使偶遇这件事,使我们这些年轻战士的思想得到一次升华,更加坚定我的人生信条″认真做事,诚实待人"。
  王幼平大使后来出任英国和前苏联大使至外交部副部长离休。
  我们在这次和王大使偶遇后,施工更加用心,整个"良佳"烈士陵园整理修缮得庄严肃穆。最后得到大使馆和部队首长的表扬,我们这支队伍才安心回到祖国。
  一晃快过去半个世纪,2016年4月份我有幸参加了松滋市援越抗美战友参观访问旅行团,得于重游曾经战斗过的旧地,也带着白云边酒,花圈条幅庄严的去良佳烈士陵园共同祭扫,看到烈士陵园在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的关照下重新换成大理石墓碑,陵园纪念陴和围墙重新粉刷一新,让人欣慰。更是体现了对援越抗美牺牲在异国他乡烈士们的尊重及其亲属们的慰藉。

时隔四十多年重踏越南良佳烈士陵园瞻仰和祭扫,感慨良多,看到这些年轻时曾经跟我们朝夕相处而今长眠于他乡的战友们,我们这些活着人还有什么想不开放不下的呢?虽然一路走来也经历过不少磨难与挫折,但我们不负青春已逝的韶华,不负从小结识的同学战友缘分,不负终生相伴的家人亲情!请珍惜当下,珍惜友情,为友谊干杯!

四、拉 纤
  1971年6月份,铁道兵二师奉中央军委命令回国经过短暂的军训换装后开到陕西紫阳县参加修建战备铁路——襄渝线。
  紫阳县地处汉江上游,是全国五个不通公路的县之一。我们十连驻扎任河边上温家沟,刚进去只能从河边单人能过的小路行走,不时还有滾石从山上落下,砸着谁只能看运气了。连队吃住用的都是派战士到70多里的县城去背。熟悉住地情况后就开始租小渔船去运了。
  转眼巳快深秋了,连队派我带着两个班的战友租了任河边渔家的能装两三吨重的小渔船,拉纤到下游县城去搬运连队的供给物资,一部分是吃的粮食咸菜或小型施工工具设备配件等。去时是下水,十几个人跟着小渔船沿着河滩走就行了,等装完物品往回走就费劲了,船主老渔工坐在船尾撑舵,一根竹篾做的主纤绳拴住小船中的主桅,十几个战友依次肩背背包带或自己做的一米多长绳索背带挂在主纤绳两边拼命往上游拉。遇到水流湍急的滩凃,大家几乎身体前倾紧贴河床滩地才能前进数米,过了一个险滩又是一个险滩。虽是深秋,河水已觉冰凉,但每人都穿着短裤,出力还会流汗。到了该进餐补充食物的时候了,选了一处水流较缓的河滩地用鹅卵石架起铝盆煮着小船拿下来的米和越南撤回时杀猪所熏制的腊肉煮起来。
  大家都累得躺在沙滩上休息等开饭。后面其它兄弟连队的纤船也陆续赶到,最巧的是和我从越南分别已久的好同学张家荣也带队拉着两条纤船在河滩相见重逢了。两人相对无语,但眼睛巳有泪珠打转了,在这种坚难困苦的特定场合,堂堂七尺男儿也难掩久别重逢的激动!何况我俩关系不一般。他当时在九连代理排长带队拉着两条船。
  68年参军3月份在桂林新兵训练我们在一个班,到越南老连队他分在九连我分在十连,为了防止老美轰炸,连队任务不同都分散住在不同的山疙佬里,平时一年难得见一面。后来听他回忆讲,71年5月份撤回国时我们连队先走,他们九连殿后,但遇大雨把刚建好的谅山至河内方向的白水大桥护坡路基都冲垮了,他带队抢修勇敢跳进泥浆中挖泥被亲临现场的团长看到,立马宣布给他记三等功一次。
  当年通信落后加上部队战备施工任务紧,就是再好的朋友彼此也很少联络交流,虽然我俩关系就不一般,但也只能彼此心中装着对方,各忙各的。
  饭熟后首先给船老大狠狠撑满一碗送到船上,大家填饱肚子又分别挂上纤绳继续赶路了,遇到落差大的急流险滩还要把船停下来,要后面船的战友一起将前船拉上去再一起回头拉后一条船,就这样我们这批年轻的认识或不认识的襄渝线上的战友兄弟相互帮辅出力完成最初的物资运输任务直到临时便线公路修通。

当我们拉纤的漁船快到溫家沟驻地靠岸时,东方已经发白。虽然大家滿身疲惫,单肩已磨出血印,双脚巳经泡腐,但年轻的"纤夫"战友们没有怨天怨地,“谁叫我们是铁道兵呢!”新的一天又将开始了,迎接我们的将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五、建 房
  说是建房,实际上是搭建茅草屋。我们铁道兵命苦啊,不像城防部队和野战军都有固定营房,打起被包就可以换防。
  铁道兵四海为家,天作被地当床,搭个窝篷就是房。
  建房都是就地取材,在越南是用毛竹搭建,屋顶是用当地葵叶棕树叶当瓦遮雨。
  连队进陕以来,已入秋多日,凉意渐显,营连首长都心急如火,必竟睡帐篷过不了冬啊。
  我被分配帶班建房上山砍树运回连队驻地,某天清早天刚蒙蒙亮,在事先约好的当地农民向导的带领下,每人身上缠着麻绳,背着砍刀,在炊事班每人领了4个大馒头,边走边吃,留两个就是午餐。
  住在山脚要砍树就得翻山越岭到山顶树多人少的地方去砍,
  清晨山上雾气不小,越爬雾气越大,几乎四五米开外都看不清景象,就这样糊里糊涂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不知走到什么地方?你问向导他总说快了!快了!快到中午,太阳出来雾气逐渐散去,我们已身处不知哪座山头?向导带我到旁边林中的一户村民家中去告知协商砍树的事项。
  门口角上有一个四五见方的白石灰坑,令人费解。进入房内,向导与男主人协商对话,我勉强听得懂。反正都已和上级公社大队通气,不存在农户同意不同意。房内穷得用家徒四壁一点不为过,我向里屋看去只见一个女的坐在床上盖着一床破烂打了好多补丁的花被子,只见向导跟她打招呼,她说话时露出滿口黄牙,顿感惊讶,后来跟向导聊天才知道,那是他老婆因为沒有裤子换洗,暂时起不了床,黄牙是因为长年只有包谷作为主要粮食或水源有问题所致,大门口的石灰坑是用来浸核桃去皮的。
  山顶人烟稀少,碗口粗的树还真不少,向导和住户村民在前面指,我在后面画,不一会大家都砍倒一棵,削去树尖和支桠变成一根光溜溜大概五六米长的圆木。
  与向导和村民告别后,我们开始下山返回,刚开始大家都扛起来往山下走,坡徒路滑扛树下山也很危险,上山有向导指引可走捷径,下山只能沿着山脊往下走,根本没有路,只有一条早被雨水冲刷裸露的溜沟,可能也是当地村民长期拖树逐渐形成的。
  上山时队伍集中,一个跟着一个,下山时顾不了那么多了,各显神通,一人一根五六长的圆木在身,必须弄到连队驻地。因为扛太慢不好走,搞的不好连人带树摔下山去,大家把圆木放下来打上铁抓钉拴上绳子拖着往下溜。沟有深有浅,曲直不定,圆木忽快忽慢,人忽前忽后,这还真不只是个体力活。
  天色渐晚,目标只有山下的任河,连队在哪个方向只能凭感觉了。
  遇到一较徒的溜沟,拉绳没控制好,圆木溜得太快,我只好松手,圆木像脱缰的野马飞快向旁边的沟壑飙去,我只好快速下山走到任河边朝沟底方向寻找,两山之间的沟壑完全被树枝灌木和缠绕的幔藤遮住,终年不见太阳,阴森恐怖,虽是当兵的但天渐黑一个人走进去心还是发虚!终于找到圆木,突然听到从山上又飙进一根圆木,还真险,万一运气不好,砸到人非死不可。
  拖到河滩扛起回到温家沟驻地已经很晚,经点名还差两个江西新兵未回,说话间看到他们空手回来了,说圆木没找到,非常懊恼,
  我说只要人没事就好。
  山沟里平地金贵,都是山里村民极少的稻谷田,不能占用,所以都只能靠山边半挖半填一小块山地用来建房。
  主要材料备齐后在木工班分派有经验的"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建房了,基础打牢,立柱房樑事先做好,所有人齐心协力将房屋框架立起来就算基本成型了。房顶盖毛草,四周用缠着稻草的树枝灌木条捆扎成排,然后用和好的泥巴两面用泥刀一糊就可挡风遮雨了。
  建各班排宿舍的同时,还要建连部,炊事班,仓库,厕所及所有公共用房。
  毛草屋虽破但它是我们每个战士的溫暧的新家,冬天靠它给我们挡风雪,夏天靠它给我们遮烈日。当撤帐篷搬新家时每个战友都难掩劳动收获的滿足感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在建房弄窝的同时,修路架桥,开山放炮的主要工作从进山的第一天起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就是我们铁道兵转战四方安营扎寨最平常的战斗生活!

高   成   文  学

顾       问:王夏子

覃世良

李克权

名誉主编:覃章海  周    兵

主       编:覃亚志

副  主  编:杨祖新  杜旭琼

文学总监:卢义宏

文       印:邓呈静

影像制作:曹   俊

(0)

相关推荐

  • 散文||战友,珍重

    战友,珍重 年年有今日,时间似流水般过得好快,日历又翻到了11月中旬了.明天就要离开连队退伍返乡,我持着自己心爱的枪,在军旗下拍了照,又在营区留了影.将枪交回枪库时,却又拥枪在怀中,久久不肯放下.这一 ...

  • 周振伦——为援越抗美划上完美句号的九连

    [援越抗美55周年]专投 为援越抗美划上完美句号的九连 文/二师   周振伦 九团九连入越参战已经五年了,指战员们日夜都在盼望回国.好消息终于来了,一九七O年六月底,连部接到上级命令:做好一切准备,七 ...

  • 迫害无辜、自相残杀,却被誉为最好的战争片!

    二战是人类近现代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 二战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东南亚大地上又延续着地狱的浩劫. 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我们无法想象其残酷所致. 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将这一人间地 ...

  • 八一感怀 · 老连队||葛云海

    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葛云海 刚过七一,又到八一.这一年对一名党员.退伍军人的意义非凡. 百年建党大庆,全党上下掀起追根溯源,寻根念初的纪念热潮. 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面对血雨腥风的革命圣地.面对庄严的 ...

  • 铁二师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二十九:南宁见闻

    英雄的铁道兵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29.南宁见闻 今天,师傅接到去南宁去拉百货的任务,而且我可以跟着一起去,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连队的车,一般最远只到凭祥执行任务.更远的地方,如到南宁拉百货,到 ...

  • 陈景扬 | 军号声响起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我那时的高考   三伏天做豆瓣酱 我的最后一届高三生 丁中2020高考全景扫描 军号声响起 江都   陈景扬 作者陈景扬,江都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扬州市三届人 ...

  • 铁二师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十二:一座桥炸成三座桥

    友谊关外的难忘岁月  (12)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12.一座桥炸成三座桥 空袭后的混乱已经过去,大桥上的施工重新有序地进行.事实上,假如没有我们这些新兵添乱,大桥上的秩序一直是有条不紊的.老 ...

  • 班副,你好吗?

    99年12月,贵港的冬天,真冷,比惠州山区的农村冷多了.小曾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当起了他小时候最想去的地方--部队. 夜里的寒风,呼呼的响,木框窗户上的玻璃吹得嘘嘘作响,在排房里听着都觉 ...

  • 铁二师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十七:告别九分队

    英雄的铁道兵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17.告别九分队 地里的稻谷又黄了,妇女们都在忙着收割.越南的水稻也闹不清一年几熟,反正总是见到他们在插秧.在收割,因而也无法由此来判断目前是什么季节.但是从村前村后的 ...

  • 殷永琪——在老挝筑路时时绷紧着战备的弦

    铁兵生活 在老挝筑路时时绷紧着战备的弦 /铁五师殷永琪 老一代的铁道兵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斗中,英勇顽强,用鲜血和生命保障了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壮举,深深地教育了我们在和平年代的铁道兵,同时也激励了 ...

  • 小说《缘为兵》【三二五】只道方言生笑骂

    小说<缘为兵>[三二五]只道方言生笑骂 小说连载<缘为兵>(初稿)未完待续 图/文:梁佛心 班长对副班长说:"你现在就要紧到起舔肥陆军璞."陆军璞不明白这是 ...

  • 和"特务"们的球场交锋【赵学进】

    我一生酷爱篮球,从1972年小学五年级入选校队至2000年"挂靴隐退″,起码打过千余场比赛,但有两场让我终生难忘,时而聊以为乐.       第一次是在1979年1月下旬(我于1978年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