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的辨证论治
苓桂术甘汤治的晕或者昏,因为有一些其它的治昏的方子有其它的主证,就比如说,五苓散的主证是口渴尿少,所以如果你在昏的同时你会觉得口渴尿少的话,那对不起,你的主证是口渴尿少,不是昏,所以那是用五苓散。
然后还有一种昏的人,他是严重贫血,然后血路不通的昏,那这个是妇人篇的当归芍药散,就是严重的贫血的昏,也不是苓桂术甘汤。
那最容易跟苓桂术甘汤搞到有点混杂的那个昏法,是真武汤的昏跟泽泻汤的昏,那这两个方呢,真武汤的昏和泽泻汤的昏是这样子:
如果你是苓桂术甘汤的昏,大概比较有可能的是,坐着的时候还好,站起来昏得比较厉害。就是苓桂术甘汤有这种阳气不通的现象,所以是站起来的时候昏得比较凶坐的时候不太会。
那如果是泽泻汤的昏的话,泽泻汤它是另外一种水毒,但是跟苓桂术甘汤的水毒的区块是不一样的。泽泻汤的昏是坐在椅子上面觉得天旋地转,然后甚至是它是叫做郁冒。
那个冒是什么头上会闷着东西一样,这个冒,所以呢那个人甚至有一部分是好像会觉得说他的眼睛哦,就是闭着眼睛好一点,张开眼睛就会昏。
有3个汤的证都是这样子,所以这样子讲不太有意思哦,这样子讲只能证明它不是苓桂术甘汤而已,但是不能证明一定是泽泻汤。
那泽泻汤的那个主证比较会是怎么样呢?它是舌头是比较肥的,然后舌苔是比较白比较滑的,那舌根的地方,白苔会比较密就是比较厚。
然后苓桂术甘汤的脉是沉紧对不对,泽泻汤的脉是跟苓桂术甘汤不太一样,泽泻汤的脉是弦软,就是比较多的是弦软的脉,就是你的脉变得很弦,可是又软趴趴的,那这样子的情况比较可能是泽泻汤。
那么真武汤呢?真武汤是根本那个主证不能叫做昏,而是真武汤是自己这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感很钝,以至于走路容易摔倒那样子。就像很多老人家走路也不是故意要摔,就是忽然一闪神就摔一跤,有没有听说过这样子的事情?
那样子的比较是真武汤,就是你自己的身体感变得很钝。所以有人说什么真武汤有点像是昏起来好像喝了酒之后,有些人他喝完酒走路,会有点这样子歪歪倒倒的,就是那样子的身体感是真武汤。那我先把这两个汤剂区分一下。
我们在那个附录的理脾涤饮汤那个方子的后面哦还有补充一个防眩汤,防眩汤是……虽然苓桂术甘汤常常是治昏会很有效,但是曹颖甫在《金匮发微》里面有提到另外一个情况的昏哦,但它的主证也是“开目则诸物旋转,闭目则略定”所以都差不多。
但是从这个人的前因后果就可以辨别这个人是不是防眩汤证,就是如果这个人啊是肾太虚以致于这个阳气浮脱到上面去,这样子你必须要补肾才能收摄这个阳气,不然那个阳气就好像有一段弄得肝风上亢,就是肝风上亢常常是肾虚造成的,所以不能够收入这个气哦。
所以它要用到比较多的党参,用到熟地也很多,然后用到山茱萸比较多,就是把这个元气收摄下来的药,再用天麻这种去肝风,然后川芎、熟地、白芍、当归这个四物汤结构跟党参这种结构。主要就是它是从脑气虚、精神恍惚,肾虚所以脑虚。
所以那种内伤的这种头昏,那这个跟苓桂术甘汤是不同一门。
泽泻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都是水平衡的问题的头昏,但是有一种头昏是虚。所以如果你们知道那个人是什么熬夜过度啊、或者怎么样啊,然后人有点好像就是很疲倦然后怎么样,那那样子的昏。
泽泻汤那个就是站着坐着都昏,苓桂术甘汤是站着比较昏哦。
那另外刘渡舟的医案里面说有人是这个“太累而昏”,刘渡舟的那个医案的思考其实跟防眩汤的思考很像,他就说在灵枢经里面说这个如果“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轻,目为之眩。”
就是如果一个人的上焦气不够的时候人就会容易昏。其实苓桂术甘汤也是在处理这个,苓桂术甘汤是中焦被痰饮所塞住,所以上焦气不够,所以都是这样子。
而刘渡舟在治这个脑气虚的时候,像曹颖甫的是直接补肾来治这个脑气虚对不对,补肾又驱逐肝风以这个为主轴。
那刘渡舟呢,他是用过一次就是把这个补中益气汤做一些加减,就是补中益气汤里面改造得有点像有一个方叫益气聪明汤的结构,这个听一下道理就好不用仔细思考。
就益气聪明汤是补中益气汤再加减一些东西,就是刘渡舟没有用那些比较寒的药哦,他都是用补药,用益气聪明汤然后再合温胆汤。
温胆汤是一个把这个胆经区块的痰去掉让胆经可以疏通的药,就是让阻碍住你的这个气能够升上来的那个障碍物,温胆汤把那个障碍物拿掉,而补中益气汤加减出来的益气聪明汤,又是专门把气升提到上半身的。
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温胆汤和益气聪明汤把这个气提到头上,那这个人也就比较不昏了哦,就是有这样子的做法存在。
基本上就是让头能有能量,所以益气聪明汤和温胆汤的做法跟防眩汤的做法是治疗一个虚证的,那至于痰饮证跟虚证之间就是这个刚刚讲的泽泻汤。
----JT叔叔 眩晕方剂
[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