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晦顾问第66篇:红巾军与明太祖朱元璋人治
声明:本文仅代表刘博年的学术研究思想,可能某些观点并不代表普世价值观的立场。
大明,中国历史上最后的汉族封建政权,也是饱受后人诟骂的一代王朝。自明朝缔造者“明太祖”朱元璋上台担任领导人皇帝以来、至明末帝“崇祯”朱由检自缢于今景山之间,明朝的独裁专制手段可谓是登峰造极;从明朝建立后凶狠残暴的明太祖对开国功臣们疯狂屠戮的忘恩负义而留下千古骂名、再到东厂特务机关“锦衣卫”的建立,以及官场贪腐而对百姓们的盘剥暴敛,无不渗透着明政府对传统《周礼》运用“人治”治国理政的淋漓尽致。
明朝也可看作汉人辖制同胞的一个缩影:明太祖虽严厉地打击贪腐,但在中国传统人治拍板的专制社会,朱元璋的“反腐”,其实则是以反腐之名,阴谋清除与自己对立的异己党派;而被斩首诛族、抄家充公的这些所谓“贪污犯”的财产,最终却也进了“朱明皇室”的腰包!即使政府宣称贪污之财上缴国库,但在那种以“家天下”为传统的专制体制内,皇家门阀官僚家族所建立的“既得利益集团”直通国库…此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
人治忘本的明太祖既不像“东汉光武帝”刘秀那样地不杀开国功臣,也不像“北宋太祖”赵匡胤对功臣“杯酒释兵权”而英名传世;然而他却像西汉缔造者“汉高祖”刘邦残杀开国功臣韩信等人一样地对曾助他打天下的功臣进行了血腥地“大清洗”!他的人治独裁传统,虽然使中国封建王朝走向专制之巅,但也给自己的明朝埋下了祸根:“明英宗”朱祁镇就因无军纪的人治酿成“土木堡之变”而险些亡国…而人治传统的加强,势必也会背离人民,造成社会起义动荡,且导致故步自封、闭关锁国的封建中国与同期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
公元14世纪,西方已出现了“新兴资本主义萌芽”的“文艺复兴”运动。此后的公元15世纪,在达芬奇等一些科技巨匠的带领下,西方逐渐走向了现代社会。但与此同期、即公元14世纪时,元末明初的中国,却是旱涝夹击、全国饥荒、天灾横行、疫情肆虐…元明之交,虽然当时谁也不知历史的发展方向,但此后事实证明,仍沿用中国传统人治礼法治国的明朝政府却是阻碍我国发展科学技术和资本市场的罪魁祸首!这使得中国至此后的几百年间,甚至直至今日都无法赶超西方。
朱元璋于公元1328年9月在今安徽凤阳太平乡孤庄村诞生。与此前“南北朝”时,“南陈朝”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之母梦见白龙入腹、如西方基督教《圣经》中“圣灵感孕”一样,朱元璋的出生也有个母亲梦中吃道士仙丹而感孕、且当日降生的魔幻传说。但他的到来也并未给当地带来任何福音;相反的是,自从有了朱元璋后,当地却闹“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大饥荒了。其家境也急转直下:他家原本是为官府服役而吃皇粮的淘金户公务员,却因元朝的没落而被裁员下岗回乡,成了给地主种地的佃农。
至正四年的公元1344年,淮河流域遭受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不仅颗粒无收,蝗虫瘟疫也接踵而至。仅半月间,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侄子、母亲便相继病故。他家没钱买寿衣和棺材,甚至死无葬身之地。他和二哥最终遇到了好心人的给地施舍,才在此地将亲人们入土为安。这些不幸给时年仅17岁的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创伤,因此这些心理阴影就是他成为天子后,性格变得凶狠残暴、忘恩负义、性情无常、不讲人情、只讲人治的专制体现。
走投无路的他只得去“皇觉寺”当和尚而蹭饭吃。虽然他在寺院的劳动还算勤快,但好景不长,因饥荒太大,该寺都收不到当地的租米而难以维持。无奈,朱元璋也只得拿起衣钵,离开了皇觉寺,被迫外出化缘而成为了一名游僧。相比童年时代,因家境破落而啃食野菜的生活,作为游僧的他有时能吃到大户人家的残羹冷炙也算是山珍美味了。此时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整个中原地区。
经过三年的游僧生涯,此时20岁的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这三年虽然使他饱尝了人间冷暖,但这三年也使他的人生阅历得到了深厚的积淀。此时的元政府因连年旱灾无法维继,遂颁布《政府令》疏通黄河抵抗旱灾。而此时的基层官员因克扣农民工的粮饷而引发工人们的不满,河工遂组成“红巾军”借机造反,很快红巾军便呈燎原之势,也烧到了皇觉寺。不久便有人给他捎信说劝他加入红巾军。正在其犹豫不决时,他听说有人举报他参加反动的红巾军起义谋反,于是他立即离开皇觉寺,并算卦决定投靠红巾军。
元朝末年,地方豪强兼并土地,官场腐败、天灾人祸、饥荒遍野、瘟疫横行…元朝大厦将倾。“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的至正11年、即公元1351年5月,走投无路的治洪河工头包红巾,向元宣战,史称“红巾起义”。然而在这场即将推翻元政府统治的改朝换代大起义中,各地方武装军阀割据独立,而唯有朱元璋挺到了最后:他利用自己的计谋,先是于所在红巾军中逐步晋升而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吞并了曾消灭元朝残余势力的其他红巾军。
红巾起义爆发的次年,即公元1352年的元顺帝至正12年农历闰3月的一天,凤阳濠州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部下在濠州城门外捉到了朱元璋,因其自幼颜值极低、长相丑陋,所以红巾军便以貌取人地认为该人是元军的间谍欲杀之。此时郭子兴闻讯而来,经过盘问才知他是来投奔红巾军的。交谈间,郭子兴认为此人今后必成大事,于是松绑,收为步兵。果然,他因勇猛作战且足智多谋,便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次月他即被提拔为“十夫长亲兵”并入帅府。同年郭子兴将养女嫁给他,25岁的他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郭子兴红巾军的核心。
在元军的围攻下,濠州城里弹尽粮绝、军心涣散,此时生性多谋的朱元璋便向郭子兴提出了回家乡发展的作战计划,以便积聚自己的军事力量。仅几天内,他昔日的放牛娃发小徐达及汤和等人慕名而来;没过几天,他就募集到了700多人。郭子兴闻讯大喜,封他为家乡的“镇抚”。次年,他便晋升为“总兵管”。他拉拢民心的“制胜法宝”就是他的农民军纪律严明听指挥,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与支持。
顺帝至正16年、即公元1356年,朱元璋兵分三路攻陷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即今南京,并在此建立根据地。他虽在名义上继承了已故郭子兴的领导职位,但他实际上早已有了剑指中原、气吞中国的野心。于是他建立了“江南中书省”等政权组织,并吸纳了宋濂、刘基等大咖作为谋臣。此时的他听取了徽州老儒:“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因此他才能走到最后,而不像其他那些急于登基称帝的地方割据领袖一样地胎死腹中。
攻占南京城后,朱元璋根据当时西边陈友谅和东面张士诚军阀及北方元军的客观实际,制定了一套:“先西后东,由南向北”的战略计划。元至正23年,他于鄱阳湖以20万兵力,凭借着严明的军纪和顽强的斗志,创造了以少胜多、成功击败陈友谅60万水军的军事奇迹。在此次战役消灭陈友谅后,他就准备东进张士诚。四年后的9月,张士诚被俘后自缢而亡。次月,朱元璋的大将军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挥师北伐,以便消灭北方军阀和蒙元势力。
为了与北方汉民建立“统一战线”而推翻蒙元统治,朱元璋甚至在以宋濂起草的《北伐檄文》中,都打出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这种带有民族歧视色彩的口号!即使在那个通讯技术十分落后的中国古代,朱元璋就晓得依靠“群众舆论宣传”的笔杆子与枪杆子同样是稳定政权的重要手段。于是朱元璋通过宣传,不仅维稳了北伐途中的地方豪强,并得到了他们的赞助支持;同时大量的北方军阀见朱元璋的势力逐渐壮大后,也都纷纷倒戈朱元璋。
北伐大军于元至正27年的公元1367年平定山东,同时南征军队也已入驻浙江、福建等地。朱元璋通过南北挺进、水陆夹击的同步作战,终于在次年初基本吞并了蒙元在中国的大片疆域。而他也一鼓作气,于农历正月初四在南京即皇位登基,称“明太祖”、国号“大明”、建元年号“洪武”。洪武元年的公元1368年8月初二,明北伐军攻入“元大都”北京。元顺帝见元已亡,遂携家眷仓皇逃往蒙古老家。此时的国家统一即标志着中国已改朝换代为大明。
统一全国后的明朝百废待兴。因连年灾荒和地方战争导致元末明初的中国人口锐减,大量田地沦为荒地。于是明太祖上台后便用朝廷的权力颁布了“疏解人口”的政策《诏书》。大批的人口由稠密区被明政府的官军强迫押解移民到了人口稀少的地方。大量的荒地得以开垦,流民得以固定。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因无地耕种的流民所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洪武14年的公元1381年,明太祖下令普查全国人口、确立“户籍制度”,并登记造册成《黄册》;同时还丈量土地,且将“土地登记证”汇总成《鱼鳞图册》。
农民出身的土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深知基层农民的疾苦,于是便采用了丈量土地的办法来认可农民们的私有财产,以达到维稳社会的目的;同时,官府也根据丈量的面积按亩收税,这样也确保了政府国库的财政税收;他又以户籍制度为手段,限制了流动人口,将人民绑定在经政府丈量的土地上,这样既稳定了生产、又降低了流民起义的社会动荡风险。
但朱元璋最冷血的一面就是忘恩负义、残杀忠良!他在洪武13年借“胡惟庸贪污案”就杀了三万多人、并以此案废除了中国1500多年来的“中书省宰相”制度;又借助“空头支票”的“空印案”,诛杀了50000多人;后又以“郭桓案”杀戮了25000人…所有当事人都被判处死刑、斩首抄家、株连九族!甚至他连曾施恩于他的40多位开国功臣也不放过:蓝玉、宋濂等好多清廉的功臣也被他扣上了类似“反革命”的莫须有罪名给处死了…最终仅剩四人!其实他的思想很简单:就是要以人治的传统手段,消灭异己党派,从而加强自己“中央集权”的皇权专制独裁统治!诛族抄家不仅可以丰富他自己明朝皇家的腰包,而且还能杀人灭口、死无对证、杀鸡儆猴…因此历史证明,大明朝廷就是充斥着专制和杀戮的血腥政府。
作者:刘博年,北京朝阳群众庶民,成教本科学历;好电子、医学、金融、法律、英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