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文章的日子
有人问我:老树啊,你最近怎么老是写文章啊,除了写文章你还干嘛?我说没了。又问:那你不写文章的日子又在干嘛?我说:不写文章的时候就是在考虑写文章啊!
就比如今天,我本不想写的,因为没什么东西好写,也没什么写的感觉(或者说叫灵感)。但后来想了想,不写的话似乎也不大对得起这个公众号,虽然是免费的,虽然没有留言功能,但总归每天有一篇文章的发表机会啊。而且,如果不写的话,也不大对得起真正的粉丝,虽然粉丝数少得可怜。
那么就写吧。
可真不知道不想写文章的文章该怎么写。
一个不写文章的书生,就好比一个不读书的学生,一个不工作的工人,一个不打仗的军人,一个不开会的领导。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了一个笑话,说是某个退休不久的领导闲居在家,闲得发慌,总感到好像少了点什么事。忽然想到,原来没人叫他开会了,更不用说坐在主席台上指点江山了!于是他说服了全家当他的听众,每天给他们开会。几天“会”开下来,只觉得神清气畅,胃口也好了,面色也红润了,晚上也睡得着了,消失不久的公仆感觉又回来了!
虽说只是个段子,可我觉得编这个段子的人不是领导也是在领导身边的人,因为他太了解这种感觉了!这就叫人情练达皆文章。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长时间从事某件事时,这件事本身就会慢慢地变为他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三句不离本行”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说上面那个段子只不过是调侃一下,那么下面这个段子或许就稍有点苦涩了。说的是某个在饭店工作的厨师在家里做饭,老婆发现他老是将切下的鱼啊肉啊往口袋里放!她很奇怪,就问老公怎么回事,厨师愣了下,突然脸一红,扭扭捏捏地说:“靠!还以为是在饭店呢!”
表面是段子,实际也是生活经验的浓缩。
当某种言行习惯深深刻入一个人的脑海时,那么这种言行习惯就成了这个人的化身,几乎就可以等同于他的本性了,因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嘛。比如很多人一有空就喜欢搓点麻将小搞搞,一天不搓就难受得慌。搓麻将这事对搓麻将者本人来说或许是小事一桩,但在别人眼里,此人就成了搓麻将的代名词,以及赌博的代名词。也许他的本性并不喜欢赌博,但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长时间泡在麻将桌上,长时间接触赌博,他会感觉“赌博”就是件非常平常的事,跟“吃饭睡觉”是一样的。
而更可怕的是,这种“平常感”或许会激发一些人的人性之恶。比如嫌搓麻将来得太慢,那就去做期货,赌黑球,一本万利啊!没钱肿么办?借啊,借高利贷啊。输了肿么办,不考虑,万一赢了呢!相信这样的人大家即使没见到过,也听说过。这种人一意孤行,根本不识劝,不用说不见棺材不掉泪,就算见了棺材也不会掉泪的。老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
虽说人性本善,但一旦善的一面被压制已久,那么人性之丑陋真的让人不忍直视。
这个真可以写篇大文章,但老树并不想生发开去。因为对一些人来说,即使身处污泥也会开出莲花,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即使身处君子国,他还是一个小人。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意思是,具有最上等智慧的人是不用教育的,而那些愚笨之人即使请最高明的老师来教也是教不好的。
老树自思非上智,但也似乎排不进下愚去,写点小文章虽非高大上之事,但至少也不是什么坏事,那就写写吧。或许哪一天不写,那也是有一定原因的,而并不是不喜欢写了,至少心里还在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