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乡 的 龙 灯
云南楚雄 田 斌
名不见经传的大姚七街,是我的家乡。他藏于深山,偏居一隅,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民俗。远离城市,又使得扎根于民间沃土的龙灯文化得以洁身保持,在不幸中又有幸地得以延续,从中演义出不少的情趣不少的欢娱。
家乡的龙灯比不上中原龙灯的大气和富丽,也没有东南沿海龙灯的技巧花样,只有自身的质朴和重在参与的欢娱情趣,而成为当地春节时大众互祝吉祥的联欢。
龙灯,家乡人称为“耍龙”,耍——就是充满情趣的玩耍。耍龙一年只耍一次,并且只在晚上耍。从春节的年初三夜耍到十五月圆。平时不准舞龙头,动龙身、摆龙尾。龙是行云播雨,带来丰收平安的象征,一不小心触怒龙威,不叫你干旱就叫你涝灾,这已成为当地的一种约定民俗。
进入年关,有文化人又有实力的村子,就要组织扎龙头,裱龙身,画龙皮,做龙身中的灯。说是龙灯,灯的概念在这里就是龙头龙身龙尾中点燃的油捻,使整条龙在夜晚通体透亮,周身发光,龙颜光彩照人。做油捻要用白绵纸掐捻成有母指粗的麻花状,放在菜油锅中浸泡加温,使之透而不焦,油饱而不滴,易燃而经烧的油捻,到时将它点燃夹在龙身中的铁夹上。龙灯队的装备也很简单,就是一个打击乐队,大鼓、大锣、大钵,还要配上声音清脆,穿透力强的京锣,它是打击乐的指挥,也是整个龙灯队的魂,平缓激扬,顿挫铿锵,全由它来引导指挥。引宝的是个重要的角色,必须是口舌伶俐,机智灵活的人,他手持宝球,喝声开路,进村喊着吉利语,出村说着告别话,龙的起舞进退,翻转腾挪,全由引宝人引导。敲京锣的往往是耍龙灯的资深人物,他看着人气,把握时机,听着人语,观察场情,控制场面,引宝人听应打击乐的起伏节律,引导长龙,起承转合,腾挪翻滚,引宝人仿佛成了乐队的指挥,宝球成了指挥棒。一个形散神收的龙灯队在京锣的指挥下,便狂而有序,舞而有形,缓而有律,收而有制。
耍龙的玩法多着呢,一个龙灯队的老人给我讲,过去大年初三开始进庙,进村,进富有之家。进寺庙朝拜菩萨土主保佑风调雨顺丰收年,是耍龙的至上礼节。进村是互道吉祥,互娱互乐。进富裕之家则是要点口彩钱,富裕之家则图个吉利得个热闹高兴。
龙进宅院,李姓、赵姓都是四合五天井的建筑,虽然分家而居,但格局不变。进门就给龙灯队摆下一长溜板凳,引宝人踏着打击乐的节律,踩着板凳引龙进宅院,吼着“龙进旺宅,挥洒德泽,龙进院心,事事顺心”的吉语。有的为了寻开心,在板凳脚下放上园石头,垫上松球,引宝人踏上板凳就是探虚实,排障碍,使长龙得以平安进入,还要在长凳上耍上一曲。乐声轻击渐缓,引宝人高声吉语:“抖抖龙头,李家大院清吉平安幸福一年享到头,摇摇龙身,金银财宝挂满身,摆摆龙尾,子子孙孙长流水,舞起长龙,李家大院人才级第长兴隆”。吉语过后,乐声渐起,宝球舞动,龙头抢宝,龙身翻腾。此时,大院四周炮仗阵响,屋檐下礼花喷射,龙与焰火交融,焰火与人同欢,耍得兴起,看的高兴。为了增添笑声,注入精彩,耍到高潮处,不仅有礼花炮仗的朝贺,在青砖大院中撒下豌豆,让耍龙人轻便的脚步踏上滚滑的豌豆,脚滑而龙身章法不变,这才是数一数二的龙灯队。此时,乐器声,炮仗声,礼花的喷射声,脚滑身歪的笑骂声,粗狂豪放的吆喝声响彻一片,整个大院洋溢的是幸福,是高兴,是对生活充满向往的欢声。宅耍的习俗虽已成为过去,但宅院主人不时还作为玄耀的谈资让人回味。
龙灯进村不用邀请。村里的村长主事人在年前就准备好礼花炮仗,组织了迎龙、接龙的人员。迎龙的人群听到铿锵的锣鼓声,就聚集到村口,村长上前敬烟敬火道感谢。引宝人踏进村口就高喊:“长龙进村,五谷丰登,锣鼓敲响,六畜兴旺。”一串吉语过后,迎龙的爆竹前边开路,一路火光,炸个飞响,人群你拥我挤的夹着长龙进村。
新年大节龙灯进村,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要出来凑个热闹看个希奇。卖礼花炮仗的小商小贩跟着龙灯队走村串巷服务上门,也乘机发点小财。小孩包里藏着压岁钱,大人此时也少了平时的精明和算计,凑上去买些礼花炮仗贺龙时能够疯狂闹一回。老人们嗑着瓜子嚼着糖果,丢下平日的烦心事,脸上绽着笑容,留下的是悠然,选个高处,点评着耍龙的身法花样的翻新。男人小孩手持礼花,抽着香烟拿着点燃的香条,一个劲的往前钻,看准时机好贺龙。岁月的流逝也难以消磨去泼辣和激情的中年妇女,这些年改革开放包里有余钱心里充实,激情复生,跃跃欲试,也来潇洒一回。
龙灯队看着人潮涌动,人气旺盛,舞起龙来更是豪气十足,情绪昂扬。只听京锣声破长空,牛皮鼓敲得震天响,长龙绕场平身起势,宝走龙进,龙身翻滚,龙尾一扫乾坤,把个拥挤围观的人群,赶出丈外,给自己留下表演的空间。此时,早已按耐不住的人群,点礼花燃炮仗,礼花喷向游动的长龙,炮仗绕龙炸响——这叫贺龙。礼花烧得越猛烈越热闹,龙就耍得越激扬越花梢,龙耍得越快,礼花就越不易烧着龙身,龙耍得越快,场内的气氛就越激动,礼花就烧得更猛更快,真是一场斗智斗勇的龙火较量。龙头高举钩挂来自高处的礼花,而章法不乱,龙尾横扫贴近烧射贺龙的人群,若有不懂规矩的人硬要烧龙伤人,龙尾可以把你一扫跌倒掼伤全没耍龙的事。人与龙欢,火助龙威,龙乘火势,这龙火较量,把个村子闹腾得火树银花不夜天,龙朝人朝共祝升平盛世年的景象来。
贺龙得有度,热情不放纵,热烈不狂放,礼花不烧人,炮仗不炸人,龙停礼花停。若高兴把持不住烧坏了龙,给村里带来的是晦气,龙灯队丢龙走人,你得裱好修好,敲着锣鼓,千不是万赔礼把龙送回去,这是又丢面子又丢人的事,这是不吉利的事,更让全村人提心吊胆来年是否会发生什么祸灾。由于这样的俗规忌讳,才使得这龙灯长耍,龙颜大开,人龙共欢的习俗得以年久不衰的延续下来。没有礼花炮仗的贺龙,就没有了热闹,也没有了气氛,锣鼓喧天,耍的就是一条干龙,看的没味,耍的没劲。人龙互动,耍龙的贴近观众,观众参与贺龙,才酝酿出这热闹,欢快,祥和热烈的场面来,才有那“耍”的内函。所以这礼花爆竹便成了龙灯盛会不能缺少的灵与魂。
龙灯队耍得汗流夹背,烟熏火燎时,当村的人要接过手来耍上两场,这叫接耍或叫接龙,虽说没有什么组委评委的,但双方较劲,各自的心中总有个你优我长的议论评说,在此张扬一翻争强好胜的个性。龙灯队自然准备了不少的礼花炮仗,礼尚往来,互敬取乐,也不失睦邻友好的风范。本村人也会抓紧机会燃礼花点炮仗,不要失了最后狂欢的余兴。最后大家欢笑道别,一场欢乐祥和,热闹异常的龙灯会,在一片互祝吉祥的欢声中结束。
过年耍龙是我心中久挥不去的心结,时间长了看着城市里做作表演的含有铜腥味的耍龙,对家乡龙灯的质朴甘畅淋漓的狂欢,生出许多的倦恋与怀想——龙灯加强了交往,沟通了情感,化解了上村下邻不少的纠纷恩怨,使这小山村多了些热闹,少了些枯燥和寂静,添了些众娱众乐的独特,这大概就是这古老而又年轻的龙灯得以延续,没有被历史的岁月所淹没的生命所在吧。
2001年12月14 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