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势之术:如何抢占道德制高点?谋略家总结出来的套路,非常标准!

孔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意思是说,只有抢占道德上的制高点,才能够有效地大造舆论声势,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抢占道德制高点呢?是否存在一系列标准动作?咱们反复研读下面案例,就会豁然开朗。

案例原文】及受萧岩等降,隋主益忿,谓高颎曰:“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其柿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

案例剖析】案例之中,隋朝与陈国长期处于和平共处的状态,而任何一方想改变现状,都可能遭遇“穷兵黩武”的非议。为了实现一统天下的夙愿,隋文帝杨坚深知只有“出师有名”,夺取道德层面的制高点,才能够省时省力。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他采取了“教科书式”的标准操作。

1.“目的单纯”是前提

        道德之所以能够引起他人的响应,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核心价值是利他性的。隋文帝杨坚作为大谋略家,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因此他在决心讨伐陈国之前首先对自己的目的和动机,进行了“单纯化”处理。“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隋文帝通过这句话,充分强调自己之所以兴兵动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吊民伐罪,拯救苍生”,绝没有掺杂任何个人私利。

2.“手段光明”是基础

在充分解释自己行动的动机单纯之后,隋文帝杨坚又迫不及待在手段方面进行包装。大家知道,军事行动贵在“保密”。而隋文帝却一反常态,对好心好意强调“保密性”的下属进行驳斥。“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隋文帝杨坚之所以说这句话,其目的在于通过强调自己“手段光明”,来支持自己行事的“目的单纯”(纯粹是利他主义)。试想一下,一个偷偷摸摸的行动,即使初衷单纯,也难免遭人非议,在舆论宣传上要大打折扣。

3.“网开一面”是亮点

《孙子兵法》强调“围三缺一,网开一面”,不要把对手逼得走投无路,以免对方狗急跳墙。隋文帝杨坚,不但领会到这个层次,还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舆论”斗争上。他强调,之所以讨伐陈国,是为了“治病救人”,并非为了斩尽杀绝。只要对方能够“弃暗投明”,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那么他还是会“给出路”的。

总而言之,从古至今,凡是善于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人,总是能够先声夺人,在社会交往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为道德所束缚的人,则是忧谗畏讥,在社会交往之中常常受制于人。

千呼万唤:卧龙读书会VIP会员服务升级了!现在加入,就能享受七大超值福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