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札记24:分享让我们深入了解战争、历史和人性
2019年的第一场“读书岛”活动前天下午移师余杭区艺尚小镇历史文化街区的“茶为媒·喜阅”举行。这里是余杭区美丽洲智库新闻研究中心联合余杭区图书馆打造的公益阅读空间。隐藏在艺尚小镇历史文化街区白墙黛瓦小楼中的“茶为媒·喜阅”,虽然面积不大,但却雅致幽静,古色古香,受到参加“读书岛”活动的书友们的一致赞赏。
茶为媒·喜阅
前天“读书岛”活动的主题是“从小说到电影:《钢琴师》”。分享嘉宾是书友郑炜炜。这位90后女孩身为化学工程师,却十分喜爱阅读文学书籍,是“读书岛”的热心书友。一个多月前,她主动要求分享这本波兰钢琴家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写作的非虚构小说《钢琴师》。
《钢琴师》出版于1946年。刚从二战中死里逃生的什皮尔曼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从德国法西斯的屠杀和华沙的战乱中历经劫难的真实故事。因为书中有犹太警察和德国军官救了什皮尔曼的情节,所以书一出版就遭到波兰政府的查禁。
50年后,《钢琴师》重新出版,立即登上国际畅销书排行榜,并获得《犹太季刊》温盖特文学奖的非虚构作品奖。2002年,著名法籍波兰裔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把它改编成电影,并一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次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及金球奖、欧洲电影奖、英国学院奖、法国凯撒奖等一大堆奖项。
郑炜炜首先为书友们介绍了《钢琴师》的历史背景。她从欧洲复杂的宗教派别讲起,讲到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兴衰、波兰被数次瓜分的经过、一战后被英法扶持再次建国而后又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曲折历史。为书友们了解波兰多种族多信仰并存的复杂背景,读懂小说和电影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然后,她对小说和电影中的经典片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她指出,小说和电影描述的德国人是复杂的,有虐待犹太人残暴的一面,也有帮助钢琴师善良的一面。波兰人也是复杂的。这些现象,都体现了人性的难解。所以,在评判是非时,我们应该多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不能轻易论好坏,要多元化多角度看问题。这样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也有不同的感受。
前天的分享和互动是“读书岛”创办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延续了3个多小时。参与活动的书友们争先恐后,抢着发言。
今年已经八十高龄的贾灿园在退休前曾经是杭州图书馆副馆长,如今是“读书岛”的热心书友。她带来了一幅自己的画作,赠送给“茶为媒·喜阅”的主人、这次活动的发起者周锋。她用音乐爱好者的细心,为书友们讲述了这部《钢琴师》里4段肖邦钢琴曲的由来:开场在电台直播室演奏的《升C小调夜曲》,在躲藏的小楼里面对积灰的钢琴用心灵演奏的《大波兰舞曲》,面对德国军官演奏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结尾时在音乐厅再次演奏《大波兰舞曲》。这些音乐直通心灵,不需要旁白,也不需要翻译,将影片带入了高潮。
第一次参加“读书岛”活动的书友尹初回到家后难以平静,又写出了自己的阅读和观影体会,贴到了微信群里。她细致地观察到影片中饰演什皮尔曼的阿德里安·布洛迪手指的动作,认为这些手指的细节,微妙地展现人物的职业特点和心理活动,比文字描写更为生动,效果更好。
虽然前天晚上细雨霏霏,气温很低,但书友们热情高涨,一致认为,这样多角度的分析、讨论一部小说和电影非常有意义,使我们摆脱了浅薄、片面、机械的认识,深入了解了战争、历史和人性的复杂一面。战争、历史、人性都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非常复杂,难以一言而尽的。客观、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战争、历史和人性,实在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