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别集(16)那一场劫持与反劫持的较量(一)|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16)

那一场劫持与反劫持的较量(一)

张国领

世人都知道军人是为保卫和平而存在的,和平需要保卫,说明和平总有人试图去破坏它。

破坏和平与保卫和平,这是两个不容调和的对立面,自古以来就在社会上存在着,看看世界发展史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战争,看看世界大小国家的军队和国防建设,就一清二楚了。

军人怎么保卫和平?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要有遏制战争的本领。常言道能战方能止战,和平从来就不是建立在一方求和认输或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之上。

军人只有在和平时期苦练杀敌本领,遇到战争才能旗开得胜。但国家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多少军人练就了一身杀敌本领,却没有机会走上战场去冲锋陷阵、杀敌立功。

有本领无处施展,这无疑是军人的不幸;而没有战争的长期和平,又无疑是国家的大幸。我作为入伍42年的一名老兵,虽大部分时间在机关工作,但我也在时刻准备着,一刻也不懈怠。因为谁都不知道战斗什么时间就会突然打响。

难忘23年前那个冬天的凌晨,我正躺在被窝里做着一个春暖花开的梦,突然听到了床头放着的寻呼机“嘀嘀嘀、嘀嘀嘀”连响了三遍,这样的时间段,一般人都还在梦乡,只有特殊情况才会被人寻呼。

我赶紧翻身起床,拿起寻呼机一看,屏幕上显现着一串单位的电话号码。直觉告诉我,这是出现了突发事件。我的睡意顿消,立刻清醒地做出判断并付诸行动,部队知道我的住处附近没有公用电话,这一定是在通知我立即准备出发。

于是,我以最快的速度着装完毕,还没来得及冲一把脸,就听到了汽车在楼下戛然而止的声音,接着是“噔噔噔”上楼的脚步声。我打开屋门的那一瞬间,记者站的战士小邵已站在了门口。

他言简意赅地给我传达了领导的指示:某监狱发生了犯人抢枪劫持人质事件,处置部队已经出发,让我立即乘车赶往事发地点,摄像设备已经装车,就在楼下等候。

我来不及给家人打声招呼就和小邵一起冲下了楼梯。下楼之后发现,天空正飘着雪花,我才想起此刻时光刚刚进入1996年才几天,中原大地还沉浸在隆冬之中,而我的军装里只套了一件毛线衣。

我对小邵说:“稍等片刻,我上楼取件大衣。”便折身跑步上楼,拿了一件军大衣。因为在野外执行任务,不知道要多长时间结束,必须做到有备无患。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在大雪纷飞的楼顶上,十几个小时架机守候,这件大衣为我保持战斗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是1996年的第一场雪,越野车在起伏的山路上冒雪前进,目标是素有武术之乡称号的登封县城。

坐在车里我却没有心思去欣赏窗外的雪景,因为我要抵达的是一个我从未经历过的劫持人质现场,是一场真正的战斗。

没战斗时盼望有上前线的机会,真有了这样的机会,自己是否能顺利圆满地完成肩负的任务?说实话,我心里有十分的希望,却没有十分的把握,因为现场情况瞬息万变,谁都不知道等在前方的是胜利还是失败。

劫持与反劫持,历来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翻开世界反劫持的史页,无论是以色列偷袭贝鲁特,还是美国陆战队夜降德黑兰,劫持事件频频,反劫持的战斗不断,但成功战例却寥寥无几,不是人质被害就是劫持者与被劫持者同归于尽,营救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反劫持成了各国特种部队和武装警察训练的重点科目。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以前不曾有过的劫持人质犯罪,现在也成了狂妄和贪欲之徒常用的犯罪手段。我即将到达的事发现场,是发生在登封市看守所里,一起死囚抢枪劫持人质的严重事件,谁也没想到这些重刑犯在临死之前,又给特警部队出了一道颇为复杂的难题。

我是一名电视记者,手中端的不是冲锋枪,也不是机枪,而是只能录影却没有杀伤力的摄像机,我几乎是在劫持事件发生的同时,被人从睡梦中叫醒的。赶到登封案发现场时,天刚蒙蒙亮,我肩扛摄像机随后在特警与死囚对峙的40个小时里,现场亲历了这次反劫持的全过程。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河南人,说来很惭愧,登封这个因少林寺而风靡世界的旅游胜地,我却从没有来过,这次来了以后才知道它的一些大概情况。这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一个县级市,因其依嵩山、傍少林、抱中岳的地理优势,而名噪中外,成为河南省内新兴的旅游城市。常言说瑞雪兆丰年,正当全市人民为新年的登封绘制宏伟发展蓝图的时候,谁也没有料到,一场死刑犯杀人暴动越狱的密谋,也正在市看守所2号监房的阴暗角落里,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据介绍,2号监房关押的都是重刑犯,年龄均在二十多岁。其中22岁的郭某因故意伤害罪已被一审判处死刑;18岁的袁某,因盗窃罪被捕,一审也被判处死刑;24岁的邵某,16岁时就在陕西杀人,并把人头提回家中交给其母亲,第一次被捕时因年龄不够18岁而被判处徒刑15年,1992年在服刑期间越狱逃跑,伙同周某等人再次贩毒抢劫,1994年10月第二次被捕;其余6名罪犯虽还没有判决,但大都是抢劫、盗窃等大案要案。

我虽然当新兵时就在安徽第一监狱担负看押任务一年,对监狱的情况有所了解,可听到这样一帮亡命之徒的罪行时,心里还是想到了“罪大恶极”四个字。

监方介绍,杀人犯邵某是这次密谋暴狱的主犯,他明白自己曾经杀人越狱的罪恶历史,这二次被捕,毫无疑问要被处以极刑。他思量着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再次越狱。若成功了还可以多活几天,自有一番吃喝玩乐醉死梦生,若是失败了反正是一死,倒也轰轰烈烈。他打定注意后,最先物色的合伙对象就是和自己一样的死刑犯袁某和郭某,因为他们也是被处极刑的要犯,肯定也有想活下去的念头。经过一番巧妙试探,果然得到二人的积极响应。尔后,他们三人密谋一番,按照分工,又分头去动员其他几名人犯。

罪恶是罪恶者的通行证。这几个犯罪以后不思悔改,又想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亡命之徒,因臭味相投而一拍即合,继续与法律和人民为敌。达成暴狱共识之后,他们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方式,多次在一起密谋方案,但每次都因警方监视过严,无机可乘而不敢贸然动手。

人一旦产生了罪恶的念头,所有的心思都会投入到研究怎么去实施罪恶目的之中。经过长期暗中观察,他们发现被关进看守所的同号犯人李某,经常在晚上被管教人员叫出号外,他们一直想弄清李某被叫出号外的原因,但李某守口如瓶,每次都回答说是找他谈话。他们感到李某的外出是个有机可乘的缺口。

找到这个缺口之后,邵某等人犯秘密策划着行动计划,准备在管教人员再次提审李某谈话时,乘管教人员送李某回监号的间隙,杀死管教人员,抢夺监狱大门钥匙,集体暴狱逃跑。

一群狂妄之徒,表面上异常安静,内心却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都在焦急等待着行动的时机。

1月7日晚,他们盼望的机会终于来了。

大约晚8点多钟,当班值班员、看守所雇用的保安员小周来到2号监房,将要求外出吃药的犯人李某提出了监号。李某双腿刚迈出监门,邵某等人像一群苍蝇一样,马上围集在一起,开始制定他们罪恶的行动方案。他们相互帮忙撬开了身上的脚镣,准备了一包洗衣粉,只等管教人员打开监门的瞬间,就把洗衣粉抛洒到管教人员脸上,趁机将其打倒……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没脱鞋子和衣服,躺在床上佯装睡觉,屏气静声听着门外的动静……

作者简介

张国领,河南禹州神垕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橄榄绿》主编、《中国武警》主编,武警大校警衔。出版有散文集《男兵女兵》、《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断想》,诗集《绿色的诱惑》、《血色和平》、《铭记》《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和平的欢歌》等11部,报告文学集《高地英雄》等2部,《张国领文集》十一卷。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战士文艺奖”一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群星奖”银奖、《人民日报》文艺作品二等奖、“2009中国散文排榜”第六名、 “河南十佳诗人”等多个奖项。作品被收入《军事文学年选》《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学生课外精读》等三十多种选本。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