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宸嘉谈语文:樾荫

“学长谈语文”系列之四

朱宸嘉
谈语文

倘若尽我所能吸收了相当的基础知识作为储备,我就有足够的自我慰藉作为信心的基础。换言之,不心虚,有底气。这样在作答时就永远不会恐慌于下一道题。

——朱宸嘉

樾荫

朱宸嘉

语文,为了应试需要可能要做出很多牺牲,需要学习章法来慢慢修剪自己的枝条。热情和才情往往在作答一张试卷时无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妥协之余,仍要有凌厉的梦与诗意。只要拥有,就会有无数生发的愿望和期许,在面对分数的刻板和不尽如人意的挥洒时,就还有原生的希望,这就是积极的学习。能够承受和消化无数“修剪”,并不断生发新的枝桠,那么语文对你而言就是丛林樾荫的生机,而非揠苗助长或是伐薪毁林的殉难。

一、无负担的阅读

议论文写多了,在读书时难免会下意识地“收集”信息。这句名言觉得好,那个人物故事妙,这个成语“高级”,那个修辞用得好……觉得处处都可摘抄,拿笔画了一行又一行。这不能说是不对,在以积累为目的阅读时能自觉这么做也是一种好习惯。但在目的性的阅读外,还有自由的阅读。在自由阅读时,不要觉得读的文章文段没在作文里用上就亏了,读书本身不是为了誊抄、熟读、背诵。如果这种收集和处理的过程让你觉得疲惫,形成了一读书就觉得累的条件反射,就再难得其乐了,这是十分危险的自我封闭。

二、诗性的浪漫

即使题目让你写得再干瘪贫瘠,也会有一个抒情的关口。议论文与论说文到底是不同的,有很多人觉得在严格要求格式的议论文里很难自由而透彻的表达个人思想,可能总要为了版式规整去“拼凑”和“舍弃”。但高中阶段的议论文又是有自由与浪漫的,浪漫就在于理性外的情感深度。如果你认为八百字的文章用来表达深刻的理性思考并令阅卷老师折服是困难的,或者认为写一篇议论文是消磨热情的,在没话找话说,那么你就可以尝试融入诗性的浪漫的感性。

这个关口常常出现在分论点已结,文章尚未结尾的时候,总觉得在点题的总结句前再说点什么自己的想法,才不至于像流水线机器一样“组装”了一篇文章。说白了,趁还有空间,说点诗性的“废话”。时间紧张影响发挥时,我常常在这个部分尽力拯救整篇文章的深度感和鲜活感。在每次应试议论文的文末多刻意练习是不错的选择。但对好的写作者来说,这个“关口”不应当只出现在文末,熟悉了怎么触动自己情感的关口,它应该是为你所用、处处可见的。这样,议论文写作就可以更自由了。情感丰沛可以适当弥补思想的不够丰沛,丰沛的情感逐渐可以支撑你的每一个分论点、每一句论述跳出平淡匮乏的怪圈。

可是真的觉得自己没有浪漫精神怎么办呢?

很简单,从模仿开始。

首先是学词。去寻找和记忆那些让你觉得触动诗性的词语,替换写作中的惯用词,如“鸱鸮虎狼”替换“恶禽猛兽”,“赧然”替换“难为情”,“端倪”替换“苗头”、“迹象”。为保证创作的流畅性,需要主动学习一些可以表达出某个不易简练表述的概念的词,如“德性”、“取法乎上”、“究诘”等。词的艺术还在于“迁移”,一时无法丰富自己的表达时可以先从灵活化用专业性的词语入手,如可以用生物学的“坏疽”指代弊病,“衍射”、“甚高频”等亦然。

然后是学习句法。这一点并不是指学排比、比喻等特定修辞,而是要找到一些看似简单但却有“诗性”的表达。想要快速找到这种感觉可以尝试阅读西方诗歌,许多译者对诗的触觉和转化是非常值得欣赏的。(短篇诗歌的碎片化阅读也比较适合学习紧张的高三学生)

忌俗。我个人很讨厌某些好词好句作文大全上老套的排比,比照诗性来讲过于牵强附会,是有技巧的美感没错,但是是大俗大艳的美,是能量产的空壳。例如同一个比喻句,喻体实在很妙,于是换了无数本体套进去,勤劳是花、勇敢是花、无私是花,万物皆可花。

不是说不能用,提分是第一要务,为了提分当然可以什么手段都上,但是要培养自己诗性的浪漫,万万不可从始初就又跌回贫瘠。当你能写出“勤劳是亘久湓涌的泉”,那么你可以套用为“进取是泉”,“奋斗是泉”。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灵感稍纵即逝,要抓住思维的火花,哪怕只是一些词的组合,能写的时候要及时下笔。记录下无数脑内诗性浪漫的瞬间,才有机会变成它的掌控者。我有一个本子是用来记录这些“矫揉造作”的创作的,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想出来的“萎靡的路灯光”和“恣妄的氙气灯”,可能是某个熄灯后还在偷偷摸摸洗漱的晚上。越是紧张、恐慌、百无聊赖,我就越有矫揉造作的冲动,那就碎片化地去记录吧。

拥有诗性的浪漫的人,可以把文章写得真挚而鲜活的。

三、基础知识

语文好像没有特别明确的考试范围,没有告知你一定会考某几个词,不能列出一张明确的知识清单。

但这不意味着就可以完全把语文当成凭心性挥洒就行的“水科” 。基础知识根基弱,总有考试会失常的时候——这是所有学科都适用的道理。

基础知识的学习对我而言最大裨益在于两点:一是增长信心,二是辐射效应。

虽然语文的应考是永远无法做好完全的准备的,但是倘若尽我所能吸收了相当的基础知识作为储备,我就有足够的自我慰藉作为信心的基础。换言之,不心虚,有底气。这样在作答时就永远不会恐慌于下一道题。我若不会答,那么就意味着多查找出了可进步的模块,而不是怀疑是学过但没有记住而懊悔自责。心虚恐慌着答题会让人方寸大乱,有支撑的信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力。

辐射效应十分玄妙而抽象,考试时有的题并不属于你踏踏实实背过练过的范畴里,但是就是感觉会做,这是“考试能力”使然。那么多基础知识记了就会考吗?未必,但是语文本身就不是一个知识点一对一反馈的考试。

章法压不垮人,不要变得被动,背答题模板和套路并不意味着是你在妥协。如果运用到极致,你就窥透了规则,成为掌控者。

关于高三,我一直奉行一点——永远不要让自己陷入窘境。如果你觉得现状让你感到窘迫,知识储备捉襟见肘,那就学到自己认可自己为止。如果你觉得努力了却没看到结果,分数就是没有提高,那就剖解所有可能的缺陷,用所有能想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如果你觉得过度疲劳的学习让自己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去休息,找喘息的空间。高三我甚至有连续四五天没有在教室里坐着,没有学习,没有刷题,只是在楼下被当作自习室的录播室看各种书,晚上坐在阳台发呆,偶尔写写投稿杯赛的文章和准备发表的论文。我一直觉得我不是学习的料,我是会熬夜打游戏看动漫,早读和上课睡着,作业也写不完的。只有在高三,我作息规律,尽我所能完成课业任务,尽我所能找提高分数的方法,因为我不想在填志愿的时候有遗憾地被迫选择。相比较于我同学的用功程度,我这种学习强度根本不值一提,但我没有逼迫自己学到那种程度,因为我知道我不可能受得了那种压力,过度消耗自己是危险的。我的高三过得很快乐,我没有感到精疲力竭,但是又有掌控进步、挥洒能力的快感。我有努力的动力和热忱,愿意舍弃很多,热爱永远大于失落和无力感。恐慌,心虚和畏惧未知是可悲的,永远不要让自己陷入窘境。

进取的生机,创作和创新的热情,深厚的根柢。云蒸霞蔚,重重樾荫。

作者简介

朱宸嘉,郑州七中2019届文科毕业生,现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热爱语文,热爱阅读与写作,热爱沉醉而不沉溺的浪漫。

近期推荐:

石沐雨谈语文:我们要学会共情
陈梦阳谈语文:语文的捷径是日积月累
焦湛文谈语文:语文决定你的上限
2020战疫闪光句:我们沉思,我们铭记(四)
2020战疫闪光句:我们沉思,我们铭记(三)
2020战疫闪光句:我们沉思,我们铭记(二)
2020战疫闪光句:我们沉思,我们铭记(一)
死而有憾:华中科技大学连日痛失三位殿堂级教授
新冠时期的我们

你点的每个赞,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