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战牺牲的第一位将军韩家麟

人们通常认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是抗日战争中最早殉国的将军。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抗战中,黑龙江抗日义勇军总参议韩家麟少将便为国捐躯,成为中国抗战期间牺牲最早的将军。

打响抗战第一枪韩家麟,号述彭,祖籍山东黄县(现为山东省招远市),祖辈闯关东来到了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河山乡河山村。1914年冬,梨树县土匪猖獗,时任民国中央骑兵第二旅三团三连少校连长的马占山带领部队奉命来到河山村剿匪,并把连部设在韩家大院。韩家麟的祖父深受土匪祸害,非常支持马占山的剿匪行动,把家中适龄男孩都叫出来,让马占山面试。马占山一眼便相中了聪明伶俐的韩家麟,并向韩家请求,收韩家麟为义子。16岁的韩家麟便跟随马占山开始了军旅生涯。1931年11月4日早晨,日军第二师团步、骑、炮兵1300多人挟汉奸张海鹏部,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直趋江桥(嫩江铁桥),驱赶中方修桥人员,迫令守军后撤,并强行抓去中方哨兵3名。中午,又悍然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猛攻。出乎日军预料的是马占山没有执行“不抵抗政策”,毅然奋起抵抗,激战三昼夜,击退日军多次进攻,日伪军死伤惨重,狼狈败退,取得了我军自“九一八”以来的首次大捷,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江桥抗战。

宣扬抗日1930年,韩家麟在沈阳上军校时,认识了李继渊。两人经常在一起畅谈理想,探讨时局。两人相见恨晚,无话不谈,来往十分密切。其实,李继渊是东三省中共地下党负责人之一,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经韩家麟介绍,李继渊在马占山义勇军中担任中校秘书。李继渊加入马占山的部队后,使韩家麟有了得力的帮手,两人形影不离,在部队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鼓励官兵们振奋抗日士气,坚定了马占山的抗日决心。1932年2月,韩家麟接任黑龙江抗日义勇军参谋长职务,为马占山迷惑敌人出谋划策。从江桥抗战正式打响到1932年2月,马占山没有得到南京政府一兵一卒、一枪一弹的支援。面临日军合围、孤军奋战的严峻形势,马占山与韩家麟商议,为保住实力,以图东山再起,施卧薪尝胆之计,暂时接受伪满的任职。马占山利用伪省长的身份,筹集了一部分军费和军事物资,秘密送往黑河等地以备抗日之用。

牺牲后被误认为马占山1932年6月,日军集中兵力,沿齐克、呼海两铁路夹击马占山部队。马占山部则越过呼海铁路,在庆城一带同日军激战。激战三昼夜,马占山部伤亡惨重,于是马占山与韩家麟决定各带一部,分两路突围。韩家麟和李继渊率领官兵百余人和马驮子50多匹向北突围,以吸引日军主力,掩护马占山。韩家麟和李继渊等人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到达海伦县罗圈甸子南七八道林子宿营。不料午夜之后,日军追兵赶到,将他们团团围住。经过一天的激战,韩家麟、李继渊及全体官兵壮烈殉国。因为韩家麟身材、相貌酷似马占山,身上又携带马占山的名帖、印章和溥仪送给马占山的玉质镶金名贵烟具。日军误以为韩家麟为马占山,把其首级割下悬挂于海伦县城上示众,后送至东京,并将击毙“马占山”的消息上报陆军省和天皇。伪满及日本的新闻单位也作为头号新闻报道,庆贺“胜利”。没想到40多天后,马占山“复活”,带领余部走出老林,来到龙城县城,又举抗日大旗。

(0)

相关推荐

  • 抗日英雄于雨峰 || 刘德森

    抗日英雄于雨峰 刘德森 于宇峰,1882年出生在吉林省农安县靠山屯(今靠山镇),1955年因病在故乡靠山镇后岭村与世长辞. 于雨峰家境富裕,念过私塾教育,从小喜欢习武,为人正直,慈善做事.青年时代投身 ...

  • 他才是抗日牺牲的第一位将军,身中十多枪

    1932年8月,日本关东军在东京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展览会,竟然展出了中国的抗日英雄马占山的头颅,令人发指! 不过,就在这次展览会开过不久,抗日英雄马占山又重新出现在了战场上,而且抗击日寇更加勇猛,把日本 ...

  • 义勇军为什么会失败?

    国民政府在"忍耐"中丧失东三省得到的是"李顿调查团"的一纸空文,而国联对日本的公开挑衅除了抗议和谴责外,只能摊开双手对中国政府无奈的说:"对不起,我们 ...

  • 他高举义勇军抗日大旗,积极接受党的领导,牺牲后遭日军砍下头颅

    这是一张1934年日军五常守备队山河屯分遣队对抗日义勇军进行围剿后所拍摄的"战利品"照片.从背后的旗帜上我们可以看到遭日军围剿的是"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二分队" ...

  • 日军欢庆击毙马占山闹乌龙 义子韩家麟以死掩护 忠肝义胆震山河

    1932年7月底,日本各大报纸纷纷在显要位置刊登了这张照片,照片的注释就是"关东军击毙马占山的现场",日本对"击毙马占山"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并还将现场搜集到了 ...

  • 名将王凤阁,被害时拒不下跪,4岁儿子高呼:妈妈别哭,我不害怕

    四岁多的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是让成人柔肠百结的萌娃.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在东北一个四岁多的小男孩,却被日寇押上刑场,当着数百群众,把他和父母一起杀害. 这不是突如其来的死亡,是预先告知的处决. ...

  • 苏炳文的抉择

    日本战车的轰鸣声离呼伦贝尔越来越近了,哈满护路司令苏炳文必须改变以往对日的暧昧态度,因为日军对他已越来越不放心了.苏炳文所踞守的是东北最后一块尚未沦陷土地,在这之前,马占山的部队已被打散了,李杜.冯占 ...

  • 从九一八到七七(四)有人是英雄,有人是狗熊

    张海鹏的伪军和日军独立守备队进攻的目标是黑龙江的省会齐齐哈尔.前面说过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带着主力部队跟着张学良入关了,剩下的是省防部队和山林警卫队这种非正规军,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都很差,而且各个省防部 ...

  • 抗日老兵在昆明街上发现将军开的店,进店上楼一看,惊得立马敬礼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不可抹去的记忆之一,1931年,当日本侵略者践踏松花江这片土地的时候,我们的抗日民族保卫战争,已经打响. 最先开始响应的,正是东三省地区,这其中,不乏一 ...

  • 走为上计

    对于马占山来说,他的这支部队如果能活下去,他就还有机会,张学良放弃了他,但日本人从未放弃他.被誉为汉奸之父的板垣亲自过江拜会马占山.请马占山继续担任黑龙江省长.而此时,驻防哈尔滨的冯占海部.依兰镇守使 ...

  • 【红色传承】密林深处篝火红

    于博,黑龙江省望奎县人,黑龙江省作协会员,东北小小说创作基地秘书长,黑龙江省影视家协会理事,绥化学院客座教授.<大观.东京文学>今古传奇>,签约作家.黑龙江天唱影视公司签约编剧,曾任 ...

  • 从抗日到降日,从英雄到败类,马占山的正面形象是如何崩塌的

    1931年10月16日江桥抗战,被誉为"九一八"事变之后"第一次有组织.有部署.大规模抗击日本侵略"的战斗,作为领导者马占山被塑造成一位具有"精忠报国 ...

  • 从东北讲武堂走出的抗日英烈(4):韩家麟(韩述彭)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本博推出"从东北讲武堂走出的抗日英烈"系列人物专题.勿忘国耻,缅怀先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韩家麟将军 姓 名:韩家麟 生卒年:18 ...